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館員角色多元 開創圖書館新氣象

文:陳金萬、蘇士雅、楊文琳、潘云薇 照片提供:陳金萬、蘇士雅、楊文琳、潘云薇
親子美育數位圖書館、臺中市立圖書館、臺中市立圖書館大安分館、高雄市立圖書館,不斷精進、探討圖書館員未來的角色定位與價值。
 

高雄市立圖書館在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設立通閱服務據點。(高雄市立圖書館提供)  過去公共圖書館員是收藏員與保管者,屬於被動角色;但現今的圖書館員已經有所不同,他們變得不一樣了!
 

親子美育跨領域合作 讓美學教育更生活化

  隨著多元文化的發展,跨領域或異業合作已經是現在發展的時代趨勢。親子美育數位圖書館( 以下簡稱親子美育) 主任李書萍表示,就第一線館員而言,只具備單一專業已無法面對各式挑戰。親子美育的館員最初在甄選時便有做相關考量。在3 位館員中,分別對中文、大眾傳播及數位媒體具有相當程度的學識涵養。
 

  一般讀者認知的美學教育,無非是靜態的、被動的藝術欣賞。然而,透過跨領域的結合,讓這些館員結合所學長才,呈現出有別於以往的美學教育。透過活動企劃的推廣、館舍環境的布置及親子閱讀氛圍,將更生活化的美學教育體驗和感受,主動、積極地推廣給民眾。
 

「折個魯班積木給自己」活動。(親子美育數位圖書館提供)   圖書館利用教育與參訪活動。(親子美育數位圖書館提供)


  互動學習、創意空間和藝文體驗這3 個項目是親子美育在定位上與其它圖書館不同的地方。館員林君諺表示,互動學習指的是館內的互動設備,像AR 繪本、互動牆;創意空間有大樹區、親子互動室;藝文體驗則是不定期舉辦的美學推廣活動,目標鎖定在12 歲以下小孩及其家長;互動學習及創意空間的推廣則體現在圖書館資源的利用上。李書萍說,我們鼓勵家長和孩子善加利用館內設備,而不單單將圖書館作為閱讀的場所,而這3 個項目的延伸,都是親子美育在美學推廣的具體展現。
 

  艾德勒和范多倫提出「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的4 個閱讀層次。「主題閱讀」是最高的理解層次。主題閱讀要求讀者在閱讀完後能架構出一個全新的主題分析。在親子美育內主題閱讀的推廣作法是,在決定好主題後,由館員推薦相關書籍並進行簡單的介紹。林君諺指出,主題閱讀鎖定的對象為親子,因此挑選的主題多數可以提供親子互動討論的機會,並藉由交流的過程中進行生活教育,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人文本位思考 科技難以取代

貝安斯坦熊說故事活動。(親子美育數位圖書館提供)  在數位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許多偏向勞力付出的部分將逐漸被新技術所取代。這現象在圖書館裡也不斷上演,從自助取書的推廣到智慧圖書館的設立,新技術的推出逐漸取代傳統圖書館員的定位。李書萍認為,無論技術如何先進,人文涵養的部分終究都無法以技術來取代。因此,如何充實館員在文化涵養上的學識,在技術所無法觸及的領域上,與科技結合並妥善運用創新技術,使圖書館成為資訊導航的中繼站、使館員成為資訊檢索的領航,是未來圖書館從業人員可以思考的方向。
 

親子美育數位圖書館館舍空間。(親子美育數位圖書館提供)  位於臺北市南港文教區的親子美育於2014 年開幕,有多種美育設備供親子互動使用。後由冠德建設與頑石創意兩家公司共同維持營運,並於2017 年11 月由臺北市立圖書館接管運作。李書萍表示,在接管營運前的館員挑選,便要求館員除了具備基本圖書作業基礎外,還要有其它可供運用的學術專長。在營運上「教育、美學、數位應用」剛好可以對應到館員的專業,而館員間的專業交流也有助於這三大領域在運作的協調與平衡。
 

  「人之所以為人,源自於心的溫度。」李書萍表示,未來公共圖館館員除了能夠運用各項創新技術使圖書館健全運作外,最終仍就得回到人文本位做思考。「館員—讀者」關係的定位除了流通作業外,是否有其他可能?「館員—館藏」的關係,又該如何在大眾所認為「管理員」的身分上做突破?「圖書館是一座成長的有機體」,未來會如何改變無法揣度,但回到人文本位做思考或許會是一個不錯的出發點。
 

館員參與「書目療法」課程培訓。(臺中市立圖書館提供)   館員數位資源體驗課程。(臺中市立圖書館提供)

 

中市圖提供客製化服務 滿足使用者需求

館員討論如何透過Line 與Facebook 推廣閱讀活動。(臺中市立圖書館提供)  以人為中心,提供不同使用族群客製化服務,是臺中市立圖書館館員致力推動的目標。中市圖館長張曉玲表示,雖然自AI 智慧發展以來,館員的存在價值不斷面臨挑戰,但至今仍無法取代館員角色,是因為我們擁有愛的能力和同理心,可以在服務細節上做得更精緻、更有溫度。也因此,中市圖總館為館員開設課程、成立讀書會,培訓館員提升專業知能與閱讀素養。其中,像是透過「書目療法」的專業訓練,培育館員成為心靈處方師,引導、推薦適當的圖書資訊資源,協助受到情緒困擾的使用者,經由閱讀達到情緒療癒效果;也藉由讀書會的導讀、分享,讓館員從閱讀臺中學開始認識所在環境、土地的相關故事。她說,當館員可以與使用者暢談書籍內容,彼此產生共鳴,服務就更為加分。
 

  在閱讀的推動上,中市圖總館所扮演的角色是統籌、建構,再由各分館館員進一步成為最貼近當地的閱讀推動者,透過觀察在地居民的生活與需求,結合當地機構與學校等,推出適合當地不同年齡、族群的服務與活動。例如:西屯分館和西屯區衛生所,曾合作舉辦「認識憂鬱和焦慮的情緒困擾—患者、家屬及心理諮詢可以做些什麼?」來關照讀者的心靈層面,並推廣相關圖書資源。


館員進入社區與學校說故事也成為另一項挑戰。(臺中市立圖書館提供)  館員與使用者的互動、交流,成為了解其使用需求的關鍵要素。因此,中市圖總館也為館員辦理 Facebook 粉絲經營技巧培訓、Line 官方帳號行銷技巧等課程。張曉玲表示,時下流行的互動社交平臺,所具備的即時性,不只可以在是適切的時間點推播訊息,達到行銷圖書館效果,還能藉由「Line 線上諮詢服務」,以網路媒介透過Line 雙向即時互動溝通模式,立即提供適切的諮詢服務,與過去民眾必須經由現場諮詢、意見信箱、電話詢問或是以陳情方式來反應問題相比,大幅度簡化等候問題回應流程與服務時間,提供更迅速且完善的參考服務解決方案。她認為,社群經營與行銷者,已成為現今館員應扮演的角色之一。這也反映了館員本身的專業技能才是核心價值,科技只是輔助工具,館員在持續提升自我的價值下,資訊科技不再對館員產生衝擊。
 

中市圖大安分館 以自然生態為特色

臺中市立圖書館館員透過「書目療法」推薦讀者閱讀書籍,作為情緒療癒的方式。  對中市圖而言,圖書館的核心價值是不變的,但因應時代變化,館員將以核心角色「閱讀推動者」,延伸、拓展自身的角色功能。館員必須走出圖書館,投入在地社區的經營。為了照顧到偏鄉讀者需求,中市圖目前共有6 輛行動圖書車投入各區學校駐點服務,範圍遍及大臺中29個行政區,最遠抵達梨山地區。張曉玲認為,館員必須扮演社區協作與觀察者,與地方緊密連結,像是全國第一個以「自然生態」為特色的典範館—臺中市立圖書館大安分館。主任黃欽輝表示,圖書館功能不斷隨著時代演進,館員角色也從被動轉換為主動出擊,透過執行此次書香卓越典範館專案計畫的過程,更讓他體認到圖書館功能擴增的無限可能性,在原有優質的讀者服務基礎下,為公共圖書館開創出一條新的路。
 

臺中市立圖書館館長張曉玲( 右) 與館員互動討論。  2002 年到任大安分館的黃欽輝,目前是臺中市圖各分館中第二資深的主任,見證了公共圖書館近年的轉變。他說,現在的圖書館員角色和一般人認為的圖書館員已經大不相同,早期的圖書館員工作主要是協助讀者服務借還書的工作,如今館員實際要做的事很多,尤其是臺灣公共圖書館近年一直在求新求變,跟不上時代就會被淘汰,館員也要不斷的學習、充實知識,邊做邊學,不少新進館員一進來圖書館工作才發現什麼事都要做。黃欽輝擔任大安分館主任後,也不斷思考如何提供更創新的圖書館服務,曾以為「圖書館是不是就這樣了?已經到極限了?」直到這次透過典範館計畫的執行,輔導委員提供的寶貴意見和建議,讓計畫逐漸聚焦成形後,他才發現圖書館還有更多的可能性,可以做的服務實在太多了!
 

臺中市立圖書館大安分館主任黃欽輝。  教育部自2015 年起實施「推動公共圖書館書香卓越典範補助專案計畫」,全國共有5 座圖書館獲選典範館,其中,大安分館費時兩年多打造了全國第一個以「自然生態」為特色的典範館。黃欽輝指出,計畫內容包括閱讀美學空間改造、出版自然生態資源專書、開發大安水蓑衣文創品,以及建置自然生態數位資源系統,與充實特色館藏等5 個層面,透過整合地方特色資源,強化特色館藏閱讀功能,提供在地居民深度了解當地自然與人文特色。
 

創造附加價值 圖書館變得不一樣

  最早期大安港稱「海翁(鯨魚)窟港」,大安分館即以「悠遊在書海的鯨魚」為識別標誌及精神象徵,典範計畫以大安海洋自然生態特色為主軸,包括全國首創「認養圖書館」模式,由館方、施工廠商和民眾從海濱撿回漂流木,運用在「點一盞知識的光明燈」特色館藏區的漂流木吊燈、漂流木椅,是當地居民手作DIY 而成,並綴以由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及手繪的大安水蓑衣文創圖案,讓館內空間充滿濃濃的大安自然人文情調。


老師帶領學生來參觀改造為典範館的臺中市立圖書館大安分館。  黃欽輝表示,為了讓大家更了解大安生態,特別邀集10 多位當地自然生態研究專家,針對大安河口濱海自然生態進行全面性調查,將這些珍貴的第一手資料出版了第一本大安自然生態資源專書,並做成電子書,未來將以此書為核心及出發點,與當地專家團體合作,透過推廣自然生態特色閱讀,讓大安圖書館成為環境教育認證場所。同時,透過臺中市圖各分館的協助充實特色館藏,讓原本600~700 冊的生態特色館藏大幅提升到3,000 多冊。並於特色館藏區裝設觸控式電視,建置大安自然生態互動數位資源系統,內容涵蓋「穿梭大安」360 度環景導覽、「漫步大安」影片巡禮、「橫行大安」螃蟹生態介紹、「綠滿大安」植物生態影片、「看見大安」空中攝影以及「飽讀大安」大安自然生態資源專書電子書等,介紹當地自然生態、地貌景觀及人文特色,建置完成後已吸引不少學校、幼兒園前往參觀體驗。他說,最大的肯定來自讀者,有一位常來的讀者是位老師,看到特色館藏區的變化,專程帶了全班學生來參觀,因為館內資源這麼豐富、這麼好,所以一定要介紹給自己的學生,讓他覺得一切的辛苦都有代價了。
 

臺中市立圖書館大安分館開發出當地國寶植物「大安水蓑衣」文創商品。  館方並委由專業設計師,將當地國寶植物「大安水蓑衣」設計成文創圖案,開發出置書袋、馬克杯、鋼珠對筆、明信片、L 型夾等與圖書館相關且實用的系列文創品,除了以認購文創品方式做為挹注圖書館的經費來源,也將與當地社區、農會合作,無償提供水蓑衣文創圖案重新包裝地方農特產品,甚至運用在整個大安區作為大安的代表性圖騰,結合地方產業,創造圖書館附加價值,發揮知識經濟的力量。
 

  目前大安分館除了主任和行政助理兩位正職人員,其餘5 人均為派駐人力,明年還會再減少一人,即使人力如此短缺,但黃欽輝認為,人少也能有能量建構出一個整合的平臺,讓效益放大,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以往大安公所、社區發展協會、大安農會等都各做各的,但透過大安分館的平臺可以將整個大安區進行資源整合,包括找師資進行志工培訓、和當地社區做結合推動自然生態觀光等。他強調,館員是圖書館的核心和靈魂,常常會向館員和自己精神喊話,快樂做是一天,痛苦做也是一天,不管再怎麼困難,都要保有熱忱和服務讀者的心,付出就是做功德,要一直前進,主動出擊的服務,圖書館才會因為你而變得不一樣。
 

高市圖制度改變 創意發想源源不斷

臺中市立圖書館大安分館建置大安自然生態互動數位資源系統。  2017 年9 月1 日起高雄市立圖書館改制為行政法人,雖然表現看起來運作如常,但內部已經有許多創意能量正在發酵中。
 

  現代趨勢,圖書館的角色越來越多元化與力求精緻服務,需要非常多各領域的專業人才攜手共進,但國家考試著重在行政法,高分考進公務體系的公務員無法全面性因應圖書館作業,甚至圖書館也沒有直接途徑可以吸納適材適用的人員,更受限了公共圖書館的性能。 高市圖原公務員系統編制名額有148 人,法人化後,新進了7名非公務員身分的生力軍,雖然新進人員比例極少,但館方可以自主性挑選理想人才,這些生力軍如同注入活水,不僅帶來新氣象,也刺激了舊館員追求新知的慾望,兩者相互學習、交流,大大提振了館員間的熱絡氛圍,也激發出許多創新想法。
 

高雄市立圖書館行政法人化後招募第一批非公務員身分的生力軍。  高市圖去年9 月與釜山市簽署「文化藝術與圖書合作交流意向書」,10 月又與美國西雅圖公共圖書館簽訂合作協議,進行社會、文化、語言教育、研究、旅遊等主題交換館藏。雖然跨國交流未必行政法人化才能進行,但就人才交流部分,過去在官方體制下,得以特別專案編列預算處理,難度很高。未來,高市圖可以計畫性的派遣館員到海外做長期性的學習與交流,這種連結國際、深根學習,遠比行程匆匆的走訪觀摩來得有實質成效。
 

  去年9 月,高市圖也整合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學生證服務功能,學生證在個人同意下可合併於高市圖系統,無需另外辦證就可以直接借閱高市圖總館及各分館圖書。另外,高市圖也在高應大建工、燕巢兩校區設立通閱服務據點,周邊居民可直接在高應大圖書館取得高市圖的通閱書籍,達到圖書館、學校與社區三贏合作局面。透過與大學圖書館合作模式,不僅擴展公立圖書館資源服務範圍與便利程度,並能深入校園,讓學生能在支援研究教學類型之外,有更多文學性、休閒娛樂與知識性的圖書能夠充實運用。
 

高雄市立圖書館東南亞行動書車先以定時定點的方式,將行動車停靠在移工數量龐大的「日月光88 夢想園區」。(高雄市立圖書館提供)  「高雄有4 萬6,000 位新住民,有近5 萬個移工,這是非常大的族群,他們為了生計離家千里,我們有責任來照顧這一批異地遊子。」館長潘政儀這麼認為。於是,高市圖「主動走出去」的觸角也延伸到東南亞移工的聚集地。高市圖打造了一輛饒富東南亞咖哩趣味的行動書車,承載了近2,000 本的越南、印尼、菲律賓及泰國等東南亞語文圖書。在試營運階段,首先以定時定點的方式將行動車停靠在移工數量龐大的「日月光88 夢想園區」,第一次出擊,車上的菲律賓文及英文書在60 分鐘內就被借閱一空。
 

  接續,高市圖正積極物色外籍看護工聚集的據點,期待透過行動書車,讓看護工能有短暫的身心靈充實與放鬆時間。
 

因為鬆綁 多了一些可能性

 2017 年10 月高雄市立圖書館館長潘政儀(右二)與美國西雅圖公共圖書館館長Marcellus Turner(左二)簽訂合作協議,國資圖館長劉仲成見證。(高雄市立圖書館提供)  高市圖為了籌建新總館,5 年前進行百萬藏書計畫募款計畫,必須委由財團法人高雄市文化基金會執行,再以專款專用方式轉捐給圖書館,2015 年第二階段館藏倍增計畫「送一本書回家鄉」募資同樣得委託文化基金會進行,但自去年9 月開始,圖書館終於可以擔任募款的主角,不用為了募資大費周章。
 

  身為法人化第一任館長的潘政儀表示,圖書館無法在轉制後像變形金剛般5 秒鐘變成另外一個戰鬥武士,但行政法人化鬆綁了自由度,圖書館在運作上比較有彈性因應趨勢做調整,因此也就有多一些可能性可以發生。必然地,館員未來也一定能夠發展出連自己都預想不到的新價值。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