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全民閱讀能力,教育部2010年推動「99終身學習行動年331」,鼓勵每人每天至少閱讀或學習30分鐘,並於當年度首度推動「全民樂閱讀」活動,其中一項主軸活動為「一城一書」(One City, One Book)。
「一城一書」活動緣起於1998年,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圖書中心」主任南西‧波爾女士發起了一個計畫「如果西雅圖的人都讀同一本書」,為市民選出一本書,請各地圖書館和讀書會配合,成功地推薦給市民閱讀,引起廣大的迴響,迄今全美已有130個城市參與。2003年4月,臺灣時值飽受SARS的疫情肆虐,桃園縣政府為使民眾文化活動不因此而停擺,舉辦了「一書一桃園」活動,也是臺灣第一個以「一書一城」為名推動的城市。臺北市立圖書館自1987年起即推動「每月一書」活動,鼓勵市民每月至少讀一本書,將閱讀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並於每月最末一週,辦理「每月一書系列講座」,邀請作者介紹當月好書,以提高民眾的讀書風氣,進而充分利用圖書館資源,每月一書活動的精神與規劃與一書一城相同,活動辦理迄今已逾23年。
為協助各縣市有效推動「一城一書」,2010年4月20日教育部委由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舉辦「全民樂閱讀:Enjoy Reading,Enjoy Life」記者會,邀請教育部吳清基部長及各縣市文化局代表共同為各縣市活動揭開序幕,另外,透過臺北市立圖書館及桃園縣政府文化局圖書館的經驗分享,讓各縣市對「一城一書」的辦理型態有更多的瞭解。臺灣分館另於5月11日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與美國在臺協會、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共同辦理「聽聽西雅圖公共圖書館如何推動一城一書活動」,以視訊方式與南西‧波爾女士連線,就其美國辦理的情況及「如何規劃與執行社區閱讀計畫」與國內與會人員分享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