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女人的心裡是所羅門王的寶藏,遙遠、藏著無數秘密;一個永遠存在的、也值得永恆探索的地點。
美國作家黛安艾克曼在《氣味記憶與愛欲》一書中提到兩性腦部的區別:「女性的大腦比男性輕一○%至一五%,但是女性的神經元卻有更多的聯結。」研究顯示,這些聯結是跟情感的事物有關,因此使得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產生情感經驗的聯結或記憶。
在全球化的影響下,亞洲女性的移動愈來愈頻繁,因為工作、求學、婚姻、冒險心、經濟或者家庭的因素,不斷地離開或者返回一個地方,變遷的環境造成她們新的個性;還有家庭、職場、社會的新的適應問題。
國內外逾50位女性導演作品
今年的女性影展,將於10月12日至10月21日在台北展開,自10月24日到12月31日啟動全國城鄉巡迴展。這一屆主題為「游擊女孩全球任務」(Global Women in Action),透過50多部國內外女性導演的作品,分別從柏林影展、法國女性影展、韓國女性影展以及其他管道挑選而出,想要表現女人在移動社會中的行動力與社會力所造成的衝擊或貢獻,探討她們的行動力對於朋友、家庭、性別、身體所帶來的嶄新意義與挑戰。
這次的影展推出六個單元,包括「青春專題U19」、「行動中的全球女性」、「情欲奶油球」、「焦點影人」、「台灣精選」、「做自己的歡樂精靈」。
「青春專題U19」有三部劇情片、兩部紀錄片,鏡頭跟著青春期女孩,拍出她們早熟又彆扭的心思,分從幾個議題切入:身體自主、氣質才華、夢想現實、暴力權威、社會傳統以及未婚懷孕等,刻畫她們的掙扎,也傳遞她們的心聲。
「行動中的全球女性」有八部紀錄片、一部實驗片、一部動畫與一部劇情片,講述在發展中與已開發國家的多位女性她們的信念與行動之間的關係。其中有五部紀錄片把鏡頭移到非西方國家,分別是保守的阿富汗、南非、西非喀麥隆、印度與土耳其,以最直接的影像拍出她們在政治、經濟、法律、社會階級、環境保護等議題上,如何產生勇氣效法不合作主義以作長期抗爭。另外三部紀錄片是女鬥士打環保游擊戰的故事,動畫片《選票對話錄》是辯論兩性在看待政治議題的差異,劇情片《毛線婦活記》講述不同種族與宗教的兩個年輕媽媽間的慧黠與情誼。
「情欲奶油球」有四部劇情片、一部紀錄片與一部實驗片。愛情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這個單元企圖打破最普通的戀愛故事,把愛戀、慾望、性別、年齡、階級、親情這些元素重新洗牌,平常都只會出現在社會新聞版、毫無份量的話題,這回躍上螢幕,要給觀影者一個看透世間(不論是男女或女女之間)的情欲流動的機會。
「焦點影人」選自五位國外女導演共十部作品,裡面有非常大剌剌且毫無迂迴的女性主義影片,也有輕鬆充滿超現實想像的女同志電影,或是再瑣碎不過卻真實切身的異性戀電影。不論哪一種題材,都能讓人在歡笑、靜默或者尷尬的情緒中,發現女性的力量。
鼓勵台灣女導演參與
「台灣精選」有15位台灣女導演的作品。策展人林書怡表示,今年為鼓勵台灣女性創作者以女性影展作為首映舞台,特別辦一個「觀眾票選最佳台灣獎」,有八部影片參與競賽,分別是蕭美玲《雲的那端》、陳婉真《是我嗎/媽》、劉嘉圭《他的樣子》、陳韻如《未完成的行進》、文王叔惠《搶來的人生》、徐家妤《我的腿毛日記》、冷翔《熊》以及鐘佩蓉、詹苑渝、閔宛君的《Elevator》。
另外七部非首映影片,作品分別來自周美玲、傅天余、溫知儀、李靖惠、李秀美、胡台麗以及還在學的曾嘉琳、謝雨嫣、蘇美玉等三人。影展設立評審推薦專區,讓更多台灣民眾有機會觀賞這些佳作。
「做自己的歡樂精靈」有劇情片、動畫片、紀錄片、實驗性短片等共十部,有來自歐洲、亞洲、中東的作品。
在影像中見證女性價值
策展人林書怡表示,女性影展已邁入第十四年,從當年放VHS帶子、打游擊戰式的草根性影展,到現在成為具國際影展架式的正式影展。每一屆的主題多與情慾、身體、認同、平等的主題相關聯。今年則期待觀眾能從「游擊女孩全球任務」這樣一個新的主題中,認識在重商主義的社會下,這些女性實踐自由、正義、和平、美麗等價值的「不可思議、感人肺腑的行動力」。
今年的女性影展還有下鄉活動,自10月24日到12月31日到全國城鄉巡迴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