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高雄市南安國小 志工團扮閱讀推動器

文:蘇士雅 照片提供:蘇士雅

  位於濱海的彌陀區的南安國小,很早就啟動閱讀推廣機制,其中閱讀志工隊成立至今已有17年,無論校長怎麼輪換,歷任校長均傾力支持志工隊,在長期優良的傳統下,形成自動自發的學習氛圍。
 

小漁村學校裡的學生們都充滿自信。

  一群學生在操場中玩耍,遠遠看見校長從另一端走來,學生狂奔前來相迎,一邊快步跑著一邊大喊「校長──校長──」,他們緊緊地環抱住校長,既興奮又快樂……。
 

  這樣的畫面令人十分震撼,很難想像為何來到這所學校不到兩個月的校長,竟能夠和學生建立如此親密的情感,甚至,新校長和老師、志工也都打成一片,更讓人訝異的是已退休的前任校長和學校仍然保持良好的互動;新校長、舊校長維持著密切的友好關係,這種令人心動的「傳承」與「分享」精神,在這座校園中無所不在。
 

退休的校長 紀念的書庫

  步上二樓,在走道一端是開放的「鍾宏仁校長紀念書庫」讀書角,這是上任(第13任)校長鄭木城為了懷念第11任校長鍾宏仁所設置,「我們用鍾校長最喜歡的方式來懷念他在國小服務期間對孩子無私的付出,以及對閱讀的推廣不遺餘力。他在學校建立了最好的榜樣,紀念書庫也是為了延續鍾校長的愛,繼續照顧著他最疼愛的孩子。」已於今年8月退休的上任校長鄭木城這麼說。
 

新任校長顏嘉億才到2個月就和這個大家庭建立親密的關係。  在教育部尚未全面在校園推廣閱讀的年代,鍾宏仁就看出閱讀的重要性,尤其對於偏鄉的學童而言,透過閱讀,是他們能夠出人頭地的最佳途徑,因此,鍾宏仁除了積極在校內推廣閱讀,更邀請學生家長籌組閱讀志工團隊。
 

  這支閱讀志工隊成立至今已有17年,歷經多任校長輪換,志工隊越來越茁壯,今年獲得磐石獎「閱讀推手──團體組」,這是南安國小繼100年度葉嘉珍老師榮獲為「閱讀推手──個人組」後,再度受到肯定。
 

  閱讀志工團隊主要工作,除了參與班級學生閱讀的推動,也協助學校管理圖書館,志工們排班輪值負責圖書館的整理、書籍維護,以及學生借還書的登記手續。南安國小的校內圖書館全年不打烊,寒暑假期間仍然開放給學童使用,能提供這樣的服務,當然全靠閱讀志工的撐場。
 

小朋友成了圖書館常客

志工媽媽發揮各自的才能帶領兒童閱讀。  為了要吸引學生到圖書館來借書,閱讀志工費盡心機,經常自備各項小禮物,棒棒糖、巧克力、小玩具都對學生有極大的吸引力,尤其是中、低年級的小朋友,從想要小禮物開始,到感受讀書的樂趣,漸漸的就愛上了志工媽媽和圖書館,而成為圖書館的常客了。
 

  目前志工團隊中有一位美國人,他定居高雄,住處離南安國小有20多公里遠,一年多來,每周二上午固定到學校,利用晨間時間陪孩子閱讀,用生活化的方式教他們英語。他說:「我非常喜愛小孩,所以來這裡陪伴他們。」年過30歲,自己沒有孩子,把小愛化為大愛,因此歡喜投入這個志工隊。
 

以虱目魚為造型設計的洗手台。歷任校長善用志工資源

  目前,南安國小志工團隊有38人,要凝聚這些志工的熱情並非易事。歷屆校長知曉唯有善用資源,才能創造更大的效益;上任校長在任內特別著重志工的開發,他以各種途徑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家庭狀態,看見適合的人選,便透過人情攻勢拉攏。另一方面,他盡力爭取每一項資源,作為辦理志工訓練、聯誼的經費,讓進到校園的志工不全然只是付出,自身還能有各項專長的成長以及彼此間的情感交流。
 

  接續的校長一棒接一棒下來,第一期的志工,到目前都還在校園中扮演閱讀推手,這些志工的孩子,早就從這所校園畢業,甚至也都大學畢業、結婚生子了,但這群志工已經把學校當成自己的家,把每一位學童當成自己的孩子,持續陪伴著他們。
 

海洋意象的校園一角。  南安國小的現任校長是顏嘉億,從今年8月接手以來,他虔心感受歷屆校長在這所學校所扎的根,隨時請教前任校長,期望自己能將這些成果延續,並發揚光大。


  能叫出每一位志工以及校園中每一位孩子的名字,這是這所學校歷屆校長的基本能力,新接任的顏嘉億校長也延續著這項精神,很快速地投入這個大家庭中。光榮繼承了前人的豐功偉業,顏嘉億更加督促自己要有更多創新的作為來呼應。


  與社區建立更緊密的關係,是顏嘉億目前積極努力的方向。


  南安國小比鄰著高雄市立圖書館彌陀區分館,為了善加運用圖書館的資源,顏嘉億與彌陀圖書館正在規劃多項的合作計畫。其中包含將電子資料庫融入課程;由圖書館派講師到國小,配合資訊或閱讀課程,講解電子資料庫的內容、操作示範、介紹應用範圍。另外,圖書館辦理「繪本賞味」活動,請講師至南安國小班級,進行繪本融入英文/藝術的教學。


  目前,彌陀圖書館正在評估調整開放時間的可能性。
 

高雄市立圖書館員、新舊任校長、教師、志工、學生感情像是一家人。  為了因應國小學生下午4點就放學,有工作的家長5點半才下班,圖書館希望在這段時間,讓學生就近到圖書館內看書、寫功課,晚上回家後可以有充裕的時間與父母親互動,有利於推廣親子閱讀。


  調整開館時間,這看似簡單的事情,若要實施,必須有非常多的配套。圖書館人員的配置有限,實施「愛心安親班」,當然也須加入志工的支援,目前,學校與高雄市立圖書館積極的商討各項細節,期望為孩子提供最完善的服務。


  每一項政策或方案的執行,背後都有諸多的困境要克服,但是這些背後的推手卻興致高昂,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讓這一群小漁港的孩子,擁有大海般寬闊的人生!


結合鄉土教育的多樣學習

  彌陀,位於臺灣西南部,在高雄平原的邊緣,是臺17線濱海公路必經之處,總面積不到15平方公里,卻擁有非常多的「臺灣第一」。


  沿海阡陌相連的魚塭,養殖面積約600公頃,其中虱目魚養殖面積高達300多公頃,養殖虱目魚的魚塭密度是全國之冠,因此被稱為「虱目魚的故鄉」。這座漁村引進斗笠編製技術超過百年歷史,斗笠出產的數量可以遮蔽整個臺灣的天空,因而被冠上「斗笠的故鄉」。另外,據傳300多年前,皮影演師阿萬師隨著鄭成功的軍隊來到臺灣,最後定居在彌陀,把皮影戲的表演藝術傳給了5個弟子,從此臺灣便有了皮影戲,因而彌陀又有了「皮影戲窟」之稱。
 

南安國小有閱讀志工陪讀,學生特別投入。  擁有這麼多的「臺灣第一」,彌陀區裡的國中、國小在鄉土教育推展下,都將這些資產納入學習的項目,尤其是皮影戲藝術,與「閱讀」相互結合被納為本位課程。


  學生們以較容易製作的紙偶代替不易製作、高成本的皮影戲偶。一齣戲的形成,從劇情架構、人物造型設計、編寫劇本、演出,這些細節牽涉到文學與美學的養成,以及彙整與表達的能力,南安國小依不同年級賦予不同的階段的訓練,到了六年級,醞釀了六年的紙偶戲劇就此產生,每一個學生畢業時都有一齣屬於個人作品的經典戲碼。


  「我們總是用最高規格的方式來展現學生的作品!」南安國小的校長說。
 

  不論在校內或者社區中校方都提供非常多元化的平台讓學生發表作品:平面刊物、網路、廣播或者正式展演場合等等。舞台,無所不在!


讓每個孩子都是主角

  透過這樣的教育,儘管南安只是一所偏鄉的小學校,但孩子都有著「我是主角」的驕傲。
 

  新舊任校長們戲稱這些孩子比他們的膽子還大,常常校長和老師帶領著學生到校外參加各種競賽,過程中校長很緊張比賽的成敗,反倒是學生會安慰校長:「不要緊張!我們會有很好的表現!」
 

  老師與校長的驕傲就在於此;看見孩子聚足了能量蓄勢待發!看見孩子青出於藍!看見孩子如同自己家鄉所依傍著的大海一般生命無限寬廣!

附加檔案: PDF格式.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