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心靈地圖─追求愛和成長之路》導讀

文:朱恆(省立臺中圖書館義務服務員)

書 名:心靈地圖—追求愛和成長之路
著 者:派克
譯 者:張定綺
出版者:天下文化
出版年:民國八十五年三月

  著者史考特‧派克(M.Scott Peck),係哈佛大學及凱斯西方保留大學博士,曾著書演講不輟,是備受推崇的作家、思想家、精神科醫師、深具影響力的精神導師,也是一位思想成熟、心胸開放,而不媚俗的人。

  本書觀念,是著者在工作中,目睹病人,為逃避或爭取更高層次的成熟,所作的奮鬥。所稱「心靈地圖」,是對人生意義創造與實現,提出了兩個架構,就是「愛」與「紀律」。認為人生的真諦在於建立紀律,解決問題與痛苦。愛則是紀律的原動力,是為滋養個人和他人心靈成長,而擴充自我的意願。成長意願的本質與愛是相同的,愛是為了心靈成長擴充自我的意願,真正擁有愛心的人,也會不斷的成長。

一、自律

  自律的力量從愛而來,而愛則是一種意願。任何真心付出愛的人,言行舉止都會自律。缺乏自律的孩子,不見得家教不嚴,他們心目中,父母就是神,把父母處理事情的手法,都視為理所當然。父母有嚴格的自律、自制、自尊,生活得井然有序,孩子就打內心深處相信,這是生活的最高準則。若父母天天生活漫無目標,做事咨情任性,孩子看在眼中,一樣會視之為生活的不二法則。愛心勝過一切,愛心比角色模範更為重要。即使最亂糟糟的家庭,也可能有真愛的存在,並且培養出懂得自律的孩子。愛心是最重要的元素,我們愛一件東西,就會肯定它的價值,樂於花難以計數的時間欣賞、照顧。良好的紀律,需要時間培養。充滿愛的家庭,在教育品質方面,絕對高於缺乏愛的家庭。它直接源於父母的愛,但沒有紀律作後盾的管教,是不具任何意義的。

  至於充滿愛心的父母,必須先檢討自己和自己的價值觀,才能決定何者對子女最有益處。一個幸運的孩子,在童年期能享有父母言行一致的愛與照顧,成年後不但建立起堅強的自我價天下文化感,也極具安全感。所有的孩子,都有充分的理由害怕被遺棄,大約從六個月開始,孩子察知自己是獨立的個體,與父母是分離的,這種認知,立刻使孩子發現自己相當無助,必須倚賴父母才能生存,被父母拋棄無異宣告死亡。有人自幼就接觸到死亡、遺棄、忽視。有些孩子即使並未遭遇此類不幸,也可能得不到父母適時給予愛的保證。某些父母為了管教上的方便省時,不惜運用恐嚇的手段,他們殘忍的告訴孩子,不照我的意思做,我就不會愛你了,你自己想想,你會落得什麼下場。父母用控制與專利取代愛心,使孩子對未來有超出事實的惶恐,危機感會一直持續到他們成年以後,他們寧可透支眼前的快樂。在他們眼裏,將來太渺茫太不可靠,將來的承諾,即使比現在美好很多倍,也未必會實現。所以要培養孩子不逞一時之快的定力,必須提供他們學習自律的榜樣。來自父母前後一致真心愛護的態度,這是父母給子女最好的禮物。

二、真愛

  愛的感覺,就是一種必須以這種方式約束的感情。真愛涉及自我的擴充,需要大量的精力,而我們的精力,不可能如此去愛每一個人。誠然我們可能對全人類懷有愛的感覺,足以帶給我們足夠的精力,向少數特定的對象表現真愛,但我們付出的真愛能力不過如此。如果硬要超越精力的極限,透支能力所不能及,愛的企圖就會變質成為欺騙,甚至傷害我們本來想幫助的人。如果我們很幸運的被很多人需要,我們必須從中選擇真正愛的人去照顧。這是種艱難的選擇,甚至很痛苦。應該考慮的因素很多,但最要緊的是接受愛的對象,能因而獲致心靈的成長。真愛極其珍貴,有能力真心愛人的人,都知道該用自律促進愛的生產力。愛讓我們有足夠的力量和勇氣,去面對一些生命中多得不可勝數的風險。不冒愛的風險的人,可能逃避痛苦與悲傷,但卻也不能學習、感受、改變和成長。

  至於浪漫之愛,有個迷思,某些人生來就是「天造地設的一對」,換言之,他們跟任何人都不配。這個迷思,認為愛情關係(尤其是性關係),完全容不下第三者。這種迷思或許能促進人際關係的穩定性與富饒,使大部分的人以真愛為基礎的關係,只侷限在配偶與子女身上。事實上一個人若能做到這個地步,人生成就就已在一般水準之上。而不斷向家庭之外,尋求愛的關係是很可悲的。真愛最重要的一項義務,就是對自己的配偶和子女負責。但有的人在家庭中成功的建立了出於真愛的關係後,還有充分愛的能力,對這種人而言,一對一的迷思不僅虛偽,而且不必要的限制了他們在家庭之外,奉獻自己的機會。克服這種限制並非不可能,但需要強大的自律,才能在擴充自我的過程中,不致於「沖淡了自我」。很少人有足夠的自律,能在家庭內外,維持以真愛為基礎的建設性關係。真愛會不斷自我更新,愈是滋長對方的心靈,自己的心靈也愈能得到滋長。人在愛裏成長,喜悅也隨著成長,愈來愈真切,愈來愈持久,做個快樂至上的人,正如名民歌手約翰丹佛唱的「處處有愛」(Love is Everywhere):

  我知道人間處處有愛。請你放心成為你自己。
  我相信人生完美。讓我們一同加入這場遊戲。

三、心靈

  心靈的成長,是一種需要投入大量努力,而非常艱苦的過程。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在家庭的小宇宙裏,經驗的一切,決定我們對世界本質的看法。父母的行為,創造了一個獨特的世界,我們的世界觀,就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心靈的成長,是一段從小宇宙進入不斷擴張大宇宙的旅程。這時它是一場求知之旅,而非信心之旅。為了掙脫過去經驗形成的限制,我們必須學習。我們必須不斷消化和吸收新資訊,擴充知識領域和視野。對於別人教我們的事物和文化中約定俗成的一切,採取科學的懷疑態度,乃是追求心靈成長不可或缺的要素。但科學本身有時也不免成為文化的泥塑、木像,我們對此也必須存疑。由於心靈現象的領域吸引了很多不察的群眾,以致較為實際的觀察者往往驟下結論,認為心靈現象本身是虛偽的,事實上卻非如此。正如我們不容許畫地自限的科學觀遮蔽了視野,我們也不該讓精神領域的輝煌之美,矇蔽了我們批判與懷疑的能力。要從奇蹟的角度來看日常生活,看得愈多,收穫也愈多。心靈成長最多的人,可說是生活的專家。

  至於我們對現實的種種看法,交織成一張心靈的地圖,有助於我們在人生路途上行進。我們對現實的認識愈清楚,地圖則愈正確,我們把世界的真相看得愈清楚,處理各種問題就愈能得心應手。一個人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才能完成一幅具世界觀的地圖,而且是有用的地圖。繪製這樣一份地圖,最大的困難在於它需要不斷的修訂。世界不斷的在變,冰河來了又去。文化盛極而衰,我們用以觀察這世界的立場,更是變得快。所以當新資訊暗示過去的觀念不再正確,需要大幅修訂時,我們往往刻意忽視它。心靈的成長,最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一步發展,就是使意識中的自我,愈來愈接近事實。阻撓心靈成長的障礙,深究起來,只有一個障礙,那就是懶惰。我們只要克服懶惰,所有其他障礙,自然都會迎刃而解。在書中著者以相當的篇幅,提到「信仰」能提供契機,帶給我們心靈的力量,幫助我們這些選擇心靈成長的人,超越自我,在充分自律與富於愛心中,隨時能踏上成長之路。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