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構「竹」善法花園的園丁——閱讀歷史讓甘銘源貼近人與土地

文:然靈 照片提供: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然靈

甘銘源老師

  甘銘源建築師於1967年出生於新莊,現為「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主持建築師。來到雲林斗六的太平老街,大藏建築便藏身在成排的街屋之中。喧嘩繁鬧街上看似不起眼的舊房子,拉門而入後狹長的空間因打通的縱深向後延展,架上擺滿建築模型與書籍,三層樓的街屋中容納二十多人的建築師事務所辦公室,彷彿是人工智慧時代的諾亞方舟。正如甘銘源本人的內斂質樸,像是營造心靈花園的園丁,談起深耕多年的「綠建築」,眼神宛若晦暗林中的螢火,熠熠生輝。

 

 

落實營造善法的環境

甘銘源建築師書房一隅  大學畢業出了社會後,1990年甘銘源進入設計冬山河的「象設計集團株式會社」工作,一待就是八年;而後妻子李綠枝建築師也到宜蘭,於2000年兩人合組「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繼續在宜蘭深耕八年,2008年離開宜蘭到雲林扎根,而這段因緣始自於夫妻倆皈依佛法,跟著日常老和尚學習廣論有關。
 

  1999年成為佛門弟子後,甘銘源開始接觸並學習《廣論》(全名為《菩提道次第廣論》),此典為十五世紀藏傳佛教格魯派宗喀巴大師的著作,是藏傳佛教最重要的論典之一,指引修行者結合內心,真正將佛法落實於日常生活中,把善行如蒲公英種子般傳播出去。因此,懷著使命感的甘銘源夫婦走進921 災區,規劃埔里育英國小的重建工程,也參與規劃福智教育園區、及寺院規劃設計等等。
 

桌面可見竹製綠建築模型  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成為甘銘源致力於綠建築的善法團隊,如2005年「嘉義溪口文化生活館」的探索,為了延續嘉南平原傳統農村淳樸的風貌,並與溪口國小的校園環境串連,加上考量館方營運管理的經費有限,甘銘源以磚造穀倉做為建築意象,思考創新的綠建築節能設計手法,營造鄉民共同記憶與歸屬認同的知識殿堂。經過綠建築設計大幅減省電費,減輕了地方政府營運的負擔。
 

  提及在建築構想初期必要的準備工作,甘銘源表示,他非常注重一個地方環境的脈絡,而最好的方式就是「住在那裡」,跟著當地人一起生活,閱讀歷史之外,自然與土地無疑的是一本活生生的無盡藏寶書。

 

甘銘源、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作品|

華德福大地實驗教育機構校舍  華德福大地實驗教育機構校舍

 

雲林農業博覽會園區微笑餐廳  雲林農業博覽會園區微笑餐廳

 

綠建築的深耕與實踐

埔里育英國小重建工程  「臺灣地理環境非常適合竹子生長,加上竹材具備堅韌特質,早年平埔族及閩客族群曾廣泛使用,從各式日常生活用品到建築,竹子的溫潤質感與清香,可說是無所不在」。甘銘源進一步解釋,但是現代建築日漸被混凝土、鋼構、石化材料等取代,竹構建築有四、五十年的斷代,與人類生活漸行漸遠,遍布中部淺山區的竹林也任其荒蕪,非常可惜。
 

  甘銘源致力於友善環境及綠建築的實踐,2011年,開始進行雲林虎尾高鐵站區旁的農博生態園區規劃設計,是「低碳建築」實驗的里程碑。農博的入口棚架、餐廳、廁所等空間皆採用竹構,跨距最大達14公尺,對於竹構做為大型空間的主要結構元素,可說是非常大的突破。再如臺中花博「食在滿竹」歇腳亭、臺中華德福大地實驗學校,減少混凝土用量,以簡單重複的竹桁架為主要構架,營造出清淨素樸、符合在地特色的場所。
 

2013雲林農業博覽會公園  甘銘源笑著說,竹子成為日常生活之應用,其實來自於小時候玩竹槍、用筷子蓋房子的靈感;只是現在「工程」變大了,必須解決竹構跨距大難以落柱、竹構空間如何維持物理環境、遮陽避雨等實務問題,概念其實是一樣的。他也不諱言,年輕時的生活經驗不夠多,只考量到建築風格、空間使用等需求,沒有足夠經驗處理適宜居住的問題,例如早期設計的宜蘭厝林宅,曾是業主家族生活的核心,而當時壯年的業主現已年邁,居住在難以調節濕熱氣候的R.C. 住宅裡,其實很辛苦。而後來設計的五結簡宅,以木構為主的建築,完工十餘年仍是冬暖夏涼的宜居住宅。

 

構「竹」人與土地和諧共生的永續環境

節能建築的實踐-嘉義溪口鄉文化生活館  2012年,藍色經濟(The Blue Economy)及零浪費基金會(Zero Emission ResearchInitiatives ZERI)創辦人甘特.鮑利(GunterPauli)來臺,分享德國建構世界上最大的竹建築的歷程;甘銘源回想到2000年到德國參觀EXPO 2000,在現場看到甘特的基金會指導哥倫比亞的建築師興建的大型竹建築感到很興奮。2012年即與熱愛竹子的友人一起到比利時參與每三年舉辦一次的世界竹子年會(World Bamboo Congress,簡稱WBC),甘銘源從中得到許多的啟發。為了喚醒人們對竹子溫潤清香的質感與記憶,並推廣竹文化,振興臺灣竹產業,這群熱愛竹子的人於2013年成立了「社團法人臺灣竹會」,由唐麗芳擔任創會理事長。2016年10月甘銘源接任臺灣竹會第二屆理事長,目前連任第三屆理事長。
 

  甘銘源指出,綠建築最直接應對的便是永續課題,他具體舉例,竹構建築相較於鋼構建築的碳排放量,只有大約2%。綠建築的推廣是希望減少耗費地球能源,而「臺灣竹會」的催生正是「提供作為與竹產業相關之資訊、技術、文化、教育及推廣之交流平臺,協助竹產業發展」。甘銘源期許竹建築的性能和技術成為可以傳播的知識,能夠提供專業建築師、技師所運用。
 

  訪談完成後,跟著甘源銘沿街屋的樓梯走上二樓,發現攀附在中庭牆面生長的山蘇與鹿角蕨自然地融進了工作空間,自然與人共處又各自相安,誠如甘銘源把空間環境專業當作社會、人文關環的切入方法,積極深耕在地,儼然構「竹」出一片人與土地和諧共生的善法花園。
 

甘銘源、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作品|

重建濕地生態-碳匯林場  重建濕地生態-碳匯林場

 

附加檔案: PDF格式.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