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路寒袖 重燃台灣詩歌生命之光

文:曾麗壎 照片提供:曾麗壎/攝影

詩人族的盛宴裡
我的姓氏未曾被叫喚過
散會後,他們都戴著桂冠
並且互相讚美
唯獨
我將啞言的瞳孔開放給
最遠最冷的一顆星       
        ────路寒袖<詩人族>

  路寒袖本名王志誠,1958年生,台中縣大甲鎮人。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1975年開始文學創作,1982年創辦「漢廣詩社」及詩刊,1991年致力台語文學創作。著有詩集《早,寒》、《夢的攝影機》、《我的父親是火車司機》、《春天的花蕊》、《路寒袖台語詩選》、散文集《憂鬱三千公尺》、音樂出版品《戲夢人生》電影音樂帶歌詞、潘麗麗《畫眉》、《往事如影》專輯歌詞等。

  曾獲金曲獎、金鼎獎之最佳作詞獎、賴和文學獎。歷任教職、《台語文摘》總編輯、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撰述委員。現任文化總會副秘書長、台灣日報副總編輯兼副刊主編。

  出生於苗栗縣苑裡,五歲遷居台中縣大甲,黝黑細瘦的路寒袖是個道道地地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因著母親的早逝,從小到大的生活,路寒袖完全依賴著祖母,他所認定的大地之母的象徵。

高中階段大量閱讀 組織詩社

  國中畢業後,路寒袖考上了台中一中,首度得以離家外宿的他,就如脫韁的野馬般,掙脫了家庭的束縛及壓抑,開始自由地奔馳。他省吃儉用,買書閱讀。高二那一年,他讀了王尚義的書,從此迷上他,喜歡他,甚至因他進入了寫作的殿堂。

  入門之後,路寒袖開始真正大量地閱讀、遍讀當代台灣作家的文學作品,舉凡詩、散文、小說無所不讀,他更與同學組織「繆詩社」,以詩創作為結合主旨,從此與詩正式結下不解之緣。

  自遍讀文學作品到沈迷文學創作,僅只高三生的路寒袖已死心塌地要走文學的康莊正途,他決定不考大學,因為寫作需要豐富的人生體驗,而學院的教育對當時的他而言是浪費生命,於是他決定不考大學。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