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閱讀同學會─屏東縣三地國小 坐擁自然閱讀教室

文:蘇士雅 照片提供:蘇士雅

三地國小校門口意象。  閱讀,是人類靈魂深處的原始渴望之一,滿足靈魂需求的方式因人而異。在閱讀存在的差異性中,一個好的閱讀環境,可能是少數共通需求之一。就在大自然的環抱中享受閱讀樂趣的環境而言,屏東縣三地國小無疑是其中最棒的選擇之一。

  三地國小位於屏東縣北端三地門鄉,東依群山相連的北大武山,西向廣大的屏東平原,隘寮溪蜿蜒而過,依山傍水,置身其間舉目所及,盡是如畫美景,令人心曠神怡。隨便找個地方,徜徉在和風徐徐的青山綠水中,展書與自我心靈對話,盡享閱讀帶來的樂趣,快活似神仙的滋味可能也不過如此。

  三地國小得天獨厚,優美閱讀環境隨手可得,更別說繼續往北大武山前進,隱身在深山裡的德文分校,以及大社分班和達來分班,閱讀環境更是好到令人羨慕,甚至是嫉妒。馬英九總統夫人周美青,也曾在2008年底由中央大學教授洪蘭陪同,千里迢迢來到德文分校和大社分班訪問,對於這樣的環境她們當然也是既羨慕又嫉妒。

  不過,對分散在大武山中4個校區,集合起來還不到200人,主要是排灣族和魯凱族原住民的三地國小學生來說,他們最渴望的還是在大自然恩賜的閱讀教室外,也能和都市人一樣,擁有藏書豐富的圖書館,使他們有機會經由閱讀,走出部落,看到大武山以外更寬廣的世界。

米倉化身圖書館

  這個在都市視為理所當然的心小小心願,經過漫長的等待,在周美青女士來訪的前一個月踏出實現的第一步。三地國小以排灣族語命名的「地磨兒部落圖書館」正式揭牌啟用,一度因為學生不斷外流面臨廢校的大社分班,也在台南東南扶輪社熱心支持下,一座原本存放米糧的廢棄倉庫,如今變身為現代e化的「知識米倉圖書館」,偏遠山區孩子們的夢想跟著成為可能。

  圖書館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指標之一,三地國小和大社分班學生,對校園裡終於出現既新奇又新鮮的圖書館,自是格外興奮與珍惜,將圖書館整理得窗明几淨,仔細的擦乾淨木質地板的每個角落,更自動自發的脫下鞋子,躡手躡腳的走進書櫃,拿起一本喜愛的書,或坐或臥的流連在淡淡的書香世界中。當然,只要喜歡,也可以拿著書本徜徉在圖書館外自然的閱讀天地,充分而滿足的享受閱讀的樂趣。

校長頒發奬狀鼓勵勤於閱讀的小朋友。隨地都可閱讀。老師介紹一本書的結構。

師長運用創意鼓勵孩子閱讀

  三地國小二年級的瑞克和一年級的潘琦,在「地磨兒部落圖書館」啟用典禮中滿懷感激的宣誓閱讀宣言,感謝來自山下的支持,「讓我們從閱讀中,了解歷史文化、科學新知及有趣的童話故事,進而有機會與現代文明接軌。」

  這個充滿期待與希望的心願,可能是條永遠見不到盡頭的漫漫長路。三地國小校長陳再興認為:「唯有透過閱讀,才能獲得更多知識、拓展更大的視野,讓生命有更多可能的發展。」三地國小的老師也都有相同的共識,圖書館是實現學生心願的開始,如何經由圖書館提升閱讀成為本位課程,為原住民的孩子打造享受閱讀樂趣的氛圍,則是老師們共同的責任與挑戰,而且是任重而道遠。

  在陳再興和老師們共同腦力激盪下,三地國小推出實施相當多鼓勵學生親近圖書館的措施,包括設立鼓勵閱讀點數制度,以各種不同的鼓勵方式,由學生填寫回饋單,鼓勵所有學生走進圖書館借閱書籍閱讀,同時開設學生從小耳濡目染的排灣族文化課程,設立文化走廊,經由集體學習,在潛移默化中刺激學生走進圖書館尋找答案的動機,每週二還安排哥哥姊姊說故事課程,由高年級學長說演故事書情節給低年級學弟妹聽,在彼此不斷互動過程中,圖書館的使用率跟著水漲船高,每節下課衝到圖書館找書,逐漸成為越來越多學生的習慣之一,更是三地國小引以為傲的校園特色之一。

外界捐書源源而來

佛光行動圖書車定期開到三地國小。  三地國小雖然有4個校區,但學生人數卻相當迷你,可運用的教育資源相對有限,但陳再興並沒有因此而洩氣,充分運用台灣社會良善的美德,對外募集圖書充實館藏,而且獲得相當熱情的回應,各式各樣的圖書源源不絕而來,反而使三地國小幾乎難以招架,尤其是圖書管理相當專業,遠非目前由擴大就業的暫時性人力負責管理得以應付,更無法細緻分類整理,使每本圖書都能發揮最大功能。

  台灣社會的良善,確實使三地國小無需有後顧之憂,也獲得極好的回饋。三地國小在鄉土歌謠、合唱、原住民舞蹈、「演書」故事戲劇、柔道等才藝教學上,都有相當出色的成績。歸根究柢,這樣的成績與學校推動閱讀有關,經由閱讀的全方位學習,誘發學童學習的興趣,進而在相關才藝競賽中有十分優異的表現,一點也不令人感到意外。

學校圖書館朝社區化發展

  水有源,樹有頭。閱讀的種子經由外界的協助與支持,在三地國小的土地上生根,只能算是開始,期待開花結果,最可靠的力量莫過於自身的努力耕耘。屏東縣政府教育處因此特別規劃,將三地國小的「地磨兒部落圖書館」朝向社區化發展,與部落居民共同分享圖書館資源,每個週六開放給社區民眾使用,同時舉辦親子故事時間,邀請媽媽協會定期到各校區分部校園說故事,鼓勵家長和子女共同參與閱讀運動,讓家長能每週至少一次帶著孩子到圖書館聽故事,並由學校所提供的圖書中借書返家共讀,將閱讀運動從學校延伸到每個家庭,進而使濃濃的書香散佈在當地的自然閱讀教室裡。山,更美,水,更綠,人,自然也格外的和諧。

  數度造訪屏東縣原住民學校的中央大學教授洪蘭,對三地國小推展的「學校圖書館社區化」給予極高的好評,認為有助於讓孩子盡情享受閱讀的樂趣,是唯一可以讓原住民部落孩子,走得更久、更遠的最大力量,更是開展各自未來無限可能人生的基石。

  不過,隨著原住民部落在台灣社會邊緣化的現象,依然沒有出現結構性改善的現實下,「學校圖書館社區化」的理想,面臨著許多難以克服的障礙,尤其是負擔家庭經濟重擔的年輕夫妻,必須離鄉背井出外討生活,隔代教養和單親家庭在部落裡相當普遍,家庭支持度相對脆弱,在在增加推展的困難度,甚至顯得有些陳義過高,落實執行的可能性相對受到質疑。

  屏東縣教育處長顏慶祥承認這是個艱巨的社會工程,也絕非單單依靠教育的力量得以解決。他引用「經營之神」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先生的話說,「天底下沒有容易做的事,但也沒有不能完成的事」,孩子的一片天,全繫於老師的一顆心,只要開始用心將閱讀教育由學校擴及到家庭,總能在生命的轉彎處等候到充滿希望的孩子,這是無可替代的信念和理想。

  三地國小是夠幸運的,有最棒的自然閱讀教室,還有來自台灣良善社會源源不斷的協助與支持,努力營造山區閱讀環境與城市零距離,尤其令人感動的是,校園裡處處可見求知若渴、盡享閱讀樂趣的莘莘學子,對人生的經驗有更深一層的體認與了解,就像他們吹奏雙管口笛表演「老鷹之舞」,期許孩子們能有像老祖宗一樣的自信心,自是指日可待。

  「你們很棒,要加油哦!」數度與三地國小學生有著親切互動的總統夫人周美青,發自內心的讚許,不僅是肺腑之言,更是真誠的期待與盼望。

地磨兒圖書室。班級讀書角。小朋友在課堂上學習說故事。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