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圖書館網路資訊服務

文:卜小蝶 副教授

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壹、前言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網路資源的數量持續成長(註1)、類型與主題更加多元,網路使用者也不再侷限於具有電腦知識的專業人員,而是人人可以參與,其資訊需求也因而愈趨複雜。面對如此龐雜且快速變化的資訊服務環境,圖書資訊專業人員,除了與一般使用者同樣享受免費大量的網路資源及存取的便利性外,也不斷因應時代腳步,發展並創造出更具特色的資訊服務模式。

  圖書館資訊服務從過去收集實體館藏、服務本地讀者、開發圖書資訊系統。發展至今,豐富多元的網路資源已是不容忽視的收藏對象,有愈來愈多的虛擬使用者"湧入"圖書館網站,在在不斷擴展圖書館資訊服務的範疇。回顧過去,圖書館資訊服務總是能在一波波資訊科技浪潮中不斷蛻變。展望未來,如何以更主動積極的態度,思考並創造新時代的圖書館資訊服務模式,相信是所有關心圖書館事業發展者所共同追求的目標。

  圖書館資訊服務的本質以滿足使用者資訊需求為目標。除了滿室藏書,唯有使用者才能賦予圖書館意義與生命。面對網路資訊服務環境所帶來的挑戰,雖然使用者導向的精神依舊,但在服務範疇與方法上其實有了相當大的改變。以下首先探討圖書館資訊服務擴展至網路資訊服務的趨勢,再介紹國內外一些重要的圖書館網路資訊服務應用實例,最後則以圖書館網路資訊服務策略做為結語。

貳、圖書館資訊服務擴展至網路資訊服務

  網路不僅影響個人及機構組織處理資訊的模式,也對整體社會發展影響深遠。以圖書館資訊服務而言,收集整理的對象,由原來一本本的實體書籍,擴展到一串串的網頁超連結(Hyperlink);服務的對象,也由看得見的本地讀者(Reader),擴展至不知名的全球網民(Netizen)。圖書館資訊服務走向網路資訊服務,不僅在乎資源的擁有(Ownership),更重視資源的取用(Accessibility);不僅需要服務明確既定的讀者,也要考量無法直接觸及的網路使用者。

  或許有人質疑網路資源的品質或價值,但由維基百科(Wikipedia)與大英百科(Britannica)、Google Scholar與ISI Citation Index、OAI(Open Archive Initiative)與商業性學術出版等種種比較研究結果,除非圖書館只願意定位為歷史性資料的典藏中心(Archive),否則擴展至網路資訊服務已是自然趨勢。而在演變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對網路資訊服務相關技術與運用有充分的了解,才能進一步規劃適當的策略與行動綱領。了解網路資源的組織與檢索特性,便是第一步。

一、圖書資訊 vs. 網路資源特性

  圖書資訊的實體型式以「圖書」為主,而網路資源則多以「網頁」呈現(註2)。二者都是傳遞資訊或知識的載體,但反映在資料特性上,仍有相當差異,也直接影響了資訊組織與檢索模式。就資料範疇而言,圖書資訊服務以保存人類知識為職志,學術性資訊較受青睞;反觀網路,則呈現各種語言、主題、層次等多樣面貌,範疇多元且龐雜。同時,「圖書」的內容多以文字方式呈現;而「網頁」則兼具文字與多媒體效果。再者,「圖書」受限於實體設施,盡收天下書並不容易,若要進行任何更動(如移架),也很困難;反之,收集或更新大量「網頁」,則非難事,但資料的不穩性(如失效連結)則經常造成困擾。此外,圖書資訊多由出版市場取得;而網路資源則是利用電腦軟體,自動連結擷取免費資源。最後,「圖書」多有各類中介者層層把關(如出版社的圖書出版規劃、學術期刊的同儕審查、圖書館的選擇政策等),資料品質有一定水平;而「網頁「則有愈來愈多是由作者自己產出的一手資料(如Blog),雖然即時新穎,但這種人人都是作者的出版模式,品質自然很難掌握。

二、圖書資訊組織與檢索 vs. 網路資源組織與檢索特性

  基本上,網路資源的型態多樣、變動性高、出版流程無一定模式,與圖書資訊重視實體、穩定性高、具有嚴謹的出版流程相當不同。因此,雖然圖書資訊領域在資訊組織與檢索的研究,已累積有相當成果,但面對網路資源的種種特性,似乎不易完全延用。首先,圖書資訊的索引來源主要為詮釋資料(Metadata)所包含的項目;而網路資源則多來自資料本身及資料間的連結,缺乏結構化的資料項目。前者的索引方法依賴大量高素質人力的分類、編目、與字彙控制工作;而後者則是利用自動化技術,再根據詞彙頻率、超連結等特性,來組織整理網路資源。其背後的索引模式,前者重視概念或語意表徵;而後者則幾乎完全以資源內容為主(如網頁中的文字),即使提供超連結的關聯分析,檢索系統實質上並未完全掌握關聯背後所代表的深層意義。前者的索引成品主要為目錄或摘要等指引型資訊;而後者則是內容中出現的詞彙清單(Word List)及網頁的排序值表(Ranked List)。就檢索技術而言,圖書資訊檢索系統多以文字比對為基礎,比較的對象可能是使用者的檢索詞彙,或是文件中出現的關鍵詞等;而網路資源檢索除了字串比對外,更重視檢索結果的排序。也正因文字比對常有「比不到」的情形,於是在使用圖書資訊檢索系統時(如OPAC、電子資料庫檢索系統),很容易就會發生查不到的情形,換言之,即求全率(Recall)較低(註3);而使用網路資源檢索系統時(如搜尋引擎),查不好則較為常見,即求準率(Precision)較低。就檢索規模而言,前者受限於版權或技術能力,檢索的資源範圍較為有限,多僅服務區域網路使用者,有時甚至限制檢索人次;而後者則檢索範圍廣泛,服務對象跨越時空,每日全球檢索人次上億並不稀奇。由上述比較說明可以看出,網路資源組織與檢索所需之技術與應用能力,不僅需要資訊科學與圖書館學領域的投入,也需要借重其它研究領域的知識與經驗,各種跨領域的合作相當必要。

參、圖書館網路資訊服務應用實例

  網路資訊服務的範疇廣泛,包括如內容服務的資料庫公司、上網服務的電信業者、軟體服務的系統廠商、及檢索服務的入口網站與搜尋引擎等,已是一發展成熟、影響極大的資訊產業(註4)。如前述,因應網路時代,圖書館由圖書資訊服務走向網路資訊服務,已是自然趨勢。圖書館服務主要與資訊的收集、整理、儲存、與利用有關,在網路資訊服務產業中,圖書館仍可以此為出發點,思考圖書館網路資訊服務的角色。以下簡介一些重要的應用範疇與實例,提供參考。值得注意的是,不論這些服務是以網路做為傳播媒介或資訊來源,圖書館皆需針對使用者需求,亟思服務內容與流程的改變,才能符合網路資訊服務中,使用者導向與不斷成長的基本精神。

一、網站服務

  由於使用者愈來愈依賴網路媒介,大多數圖書館都已建置個別網站,以做為各項資訊服務的入口。一般包括如開閉館時間、服務項目說明、活動公告等基本資訊。這類服務與網路上的入口網站(如Yahoo!),其實本質相當類似,都是一種針對使用者需求、提供一次購足(One Stop Shopping)的資訊服務模式。此外,這類網站相當重視使用者經驗,網站必須同時兼具有用(Useful)與易用(Easy)特性,與圖書館將圖書分類上架、由使用者自行取用的方式相當不同。但一些圖書館限於人力或其它因素,只是將這類網站視為另一種圖書館簡介,與紙本簡介並無太大差異。所幸也有不少圖書館網站逐漸改善,例如依人口特性、使用目的、語言類別區分不同的使用者介面、或提供更多的資訊內容與互動功能,期望發揮圖書館資訊服務入口網站的功能。

二、檢索服務

  使用者對圖書館的認知,除了借還書外,檢索服務可能是最重要的服務項目之一。包括館藏目錄查詢的OPAC系統,及愈來愈多的數位資源檢索系統,例如電子資料庫、電子書、數位典藏、數位學習資源等。配合網路資訊服務需求,OPAC的內容多了網路的連結資訊(如書目欄位856的URL相關資訊)及虛擬館藏資源(如非本館館藏、但可藉由網路擷取到的優質網路資源),介面也有了多元化的思考(如學習Google的極簡介面及檢索結果排序、Vivisimo的檢索結果分類、或Grokker的視覺化呈現等)。此外,為降低使用者資訊超載及簡化檢索過程,整合性檢索系統(Metasearch)及個人化功能已受到相當重視。可以想見,圖書館資訊檢索系統將愈趨精緻深化,除了與一般網路搜尋引擎或相關網站(如Amazon)有所區隔外,也需思考與其結合的可能性,畢竟網路使用者利用搜尋引擎的比例已高於圖書館檢索系統。透過Google或Yahoo!也能查詢到OCLC WorldCat的書目資料即是明顯實例。除了開發快速便捷的檢索系統外,提供網路資源利用指導也相當重要,讓使用者感受到圖書館網路資訊服務不僅提供內容及系統,同時也具教育功能。

三、參考服務

  網路問答服務系統(Internet Question & Answering Systems,簡稱QA)泛指透過網際網路、提供使用者提問與解答的服務平台。而圖書館的參考服務,本質就是一種QA服務。隨著數位化與網路化資訊服務的趨勢,圖書館界相當積極發展數位參考服務。除了各館自行發展所謂的線上參考服務系統外,也有以合作模式進行。國外如OCLC所推展的QuestionPoint計畫、國內如國家圖書館所主導建置的全國圖書館合作參考服務VRT系統等,都是希望藉由網路平台及館際合作力量,提供讀者更快速便捷的問題諮詢管道。除了圖書館關心網路QA服務外,也有不少商業化系統發展。例如強調自然語言互動介面的Ask.com、以專家諮詢為主的About.com、及以社群為基礎的AskVille等。其中也有不少著名的中文QA系統,例如台灣地區的Yahoo!奇摩知識+、大陸地區的iAsk愛問。由上述實例,可看出網路QA系統已成為重要的網路服務項目之一,也是圖書館網路資訊服務的發展重點。

四、主題式資源指引

  主題式網路資源指引(Subject Gateway,簡稱SG),是針對特定主題網路資源予以收集、整理,以協助使用者獲取高品質網路資源的指引服務。由於圖書館向來主動積極收集使用者所需資訊,並以資訊中介者(Intermediary)及知識領航員(Knowledge Navigator)自許。同時,圖書館在資訊收集與組織亦累積相當豐富的知識及經驗,因此由圖書館來建置SG確有其必要性與適切性。SG的癹展已有相當時日,依建置目的、主題領域、及目標對象等有不同的分類方式。著名實例包括美國的LII、英國的Intute、歐盟的Renardus等。由於這類服務需要長期、專業人力之支援,合作聯盟的方式較為可行。同時SG也相當重視使用社群的經營,例如與學科專業社群合作。一來SG的建置需要學科專家協助,二來這些學科專家本身就是重要的目標對象。例如LII,其主要使用者以專業館員(特別是參考館員)居多,而其收錄資源也多依賴一百多位專業館員,義務協助評選、收集、及描述主題資源。換言之,社群同時是需求與供給的來源。此外,不少SG也將搜尋引擎視為合作伙伴,例如讓搜尋引擎擷取SG的描述資料,使用者就有機會由搜尋引擎擷取到SG的資源。

五、Web 2.0相關應用

  隨著以使用者社群為基礎的Web 2.0網路應用風潮,圖書資訊界不僅關心,也相當投入,這可由各圖書館紛紛提出Library 2.0應用服務,與大量相關文獻出版可見一般。簡單來說,Web 2.0具有網路價值(即由大量使用者個別提供少量資訊,集結成龐大的資料庫)、全民參與(任何人皆可加入,不止於電腦專業人士)、及混搭應用(Mashup,即利用各系統所提供的API,組合出新應用,例如OCLC的Open WorldCat即結合書目資料庫及Google Map功能,讓使用者看到圖書的實際收藏地點)等特性。著名應用包括知識共享的Wikipedia、影音共享的YouTube、書籤共享的Del.icio.us、圖像共享的Flickr、引文共享的CiteULike等。其中最值得圖書館注意的應用是閱讀社群的經營。例如國外的LibraryThing、大陸的豆瓣、香港的aNobii等,不僅提供使用者建立個人收藏書目,同時也藉由人與書、書與書、人與人的關聯,讓使用者發掘同好,甚至建立起虛擬讀書會。由於Web 2.0的服務模式強調雙向參與,這與傳統圖書館資訊服務的單向傳播模式相當不同,Library 2.0的應用仍在起步,圖書館需要更多的創意與努力。

肆、結語:圖書館網路資訊服務策略

  圖書館網路資訊服務除了關心各種資訊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外,如果能由服務策略著手,或許更能事半功倍。以下僅提供一些可能的思考方向,期望同道能一起尋思圖書館網路資訊服務的新境界。

一、開放合作模式

  透過書目API服務的提供,圖書館可讓各種網路服務提供者(如Google、Yahoo!),或由使用者自行將書目搜尋功能加入至個人系統中(如Blog)。對圖書館而言,除了原有的檢索流量,還可因此導入更多網頁檢索流量。換言之,圖書館書目的取用會隨著多元取用管道的增加而上升。更進一步,若能由組織機構間的合作,將可發揮更大綜效。例如與閱讀社群網站合作,共同建立網路書櫃與書籍分享社群。書櫃中的資料可由讀者借閱紀錄獲得,而閱讀社群則可與專業的閱讀社群服務合作經營。換言之,透過網路閱讀社群,圖書館讀者得以參與閱讀社群活動;而社群使用者也可因此而成為圖書館使用者。圖書館提供閱讀內容,社群經營者經營社群,共創雙贏。

二、個人化與社群經營

  觀察Web 2.0的發展,有不少網站是先由滿足個人需求,再自然形成社群。換言之,個人化可做為社群化的基礎,先利己、再利人。除了前述與Web 2.0網路服務業者合作,圖書館也可思考自行經營。例如提供平台,讓讀者管理個人的閱讀歷史紀錄,以標籤(Tag)形式、分類個人曾閱讀或感興趣的書目,建立書單及書評,並進而發展閱讀分享社群。接近於將既有網路閱讀社群與書目管理整合於個人化OPAC系統中,即個人網路書櫃。藉由此項服務的推行,圖書館也可學習及累積社群經營的經驗,做為日後發展其它創新服務的參考基礎。

三、重視使用者觀感

  圖書館網路資訊服務相當重視圖書館品牌形象視覺識別度(Visual Identity)的建立,例如圖書館網站即是重要來源,近來Web 2.0熱潮,不少網站急切跟隨,常常是有Web 2.0之名、而無Web 2.0之實。圖書館網站若「看起來像Web 2.0」,在眾多新興網路服務中,反而可能降低其識別度。若能「看起來新穎」,讓使用者能耳目一新,或許更可以改變使用者觀感。但長期而言,圖書館仍應規劃其特有的視覺識別策略,並依此進行各項資訊服務規劃。

註釋

  1. 網路資源泛指任何可透過網際網路擷取到的免費資訊與服務,包括一般性或學術性資訊(如生活資訊或學術論文)、也包括不同類型資源(如文字、圖像、影音)及系統服務(如搜尋引擎、FTP、Blog)等。
  2. 本文所指「圖書」,包含書籍、期刊、報告等文獻資訊,並不限於書籍型式。而「網頁」也以較廣義方式定義,泛指可透過網際網路擷取到的資源,並不限於特定資訊系統或檔案格式資源。
  3. Recall與Precision是評估檢索效益的二項重要指標。前者為所有相關文件被檢索到的比例;而後者則是指檢索到的文件中相關文件的比例。
  4. 所謂產業,是指提供同種商品或服務的公司之總稱。以三大搜尋引擎Google、MSN、Yahoo!在2005年的付費搜尋收入就高達60億美金。若以Google為例,其市值已超過1,300億美金,與藍色巨人IBM 等量齊觀。

參考資料

  1. 卜小蝶(2007)。使用者導向之網路資源組織與檢索。臺北市:文華。
  2. Casey, M.E., and Savastinuk, L.C. (2007). Library 2.0: A Guide to Participatory Library Service. Information Today.
  3. 本文提及之網站及網址:
    About.com. http://about.com/.
    aNobii. http://www.anobii.com/.
    Ask.com. http://ask.com.
    Askville. http://askville.amazon.com/.
    CiteULike. http://www.citeulike.org/.
    Del.icio.us. http://del.icio.us/.
    Flickr. http://flickr.com/.
    Google. http://google.com/.
    Grokker. http://grokker.com/.
    iAsk愛問。http://iask.com/.
    Intute. http://www.intute.ac.uk/.
    LibraryThing. http://www.librarything.com/.
    LII (Librarians' Internet Index). http://lii.org/.
    QuestionPoint. http://www.questionpoint.org/.
    Renardus. http://www.renardus.org/.
    Vivisimo. http://vivisimo.com/.
    Wikipedia. http://www.wikipedia.org/.
    WorldCat. http://www.worldcat.org/.
    Yahoo!. http://yahoo.com/.
    Yahoo!奇摩知識+。http://tw.knowledge.yahoo.com/.
    YouTube. http://youtube.com/.
    全國圖書館合作參考服務VRT系統。http://vrt.ncl.edu.tw/.
    豆瓣。http://www.douban.com/.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