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延展閱讀推動觸角 培養孩子成為終身學習者 

文:蘇士雅、潘云薇 照片提供:蘇士雅、潘云薇

 

卑南國小圖書教師劉廉玉(中右二)致力於閱讀的推動。
臺東縣卑南國小、 嘉義市垂楊國小、 臺南市永康國中將推動閱讀的觸角延伸到公共圖書館,培養孩子終身學習能力。
 

  閱讀的推動對於國小、國中圖書教師、導師而言,不該縮限於校內;因

為,閱讀不是一時的;它應該是一輩子的。
 

臺東縣卑南國小劉廉玉 讓閱讀與社會接軌

垂楊國小導師程可珍用閱讀培養孩子自學能力。

  學校推閱讀必須與公共圖書館聯結的主因之一,「我覺得很重要的是:要跟社會接軌,學生終究會離開學校,一定要懂得使用社會上的資源,來達成終身學習目標。」臺東縣卑南國小圖書教師劉廉玉為了讓學生未來能持續透過公共圖書館的資源進行學習,她運用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帶領孩子認識、使用圖書館資源。


除了書,還可以玩,永康國中用盡心思讓學生愛上圖書館。  在卑南國小,學生畢業前會擁有3 張借閱證,一張是學校圖書館的借閱證,再來是地方公共圖書館的借閱證,以及跨越時空限制的數位借閱證。學生會在不同階段,藉由這3 種不同特性的借閱證,學習到不同的資源取得方式。


卑南國小學生參訪臺東縣政府文化處圖書館。(劉廉玉提供)  由學校向外發散, 劉廉玉藉由臺東縣政府文化處圖書館的參訪、借閱證的申辦,帶學生經由館藏資源的認識,實際借閱館內書籍;並結合課程,引導孩子使用國資圖數位學習資源,進行主題探究,增加他們接觸、運用公共圖書館資源的機會。當有學生分享,回家後會使用課堂上介紹的「格林咕嚕熊親子共讀網電子書」,陪伴幼稚園的妹妹閱讀時,劉廉玉說,這就是她心中所冀望,讓孩子將所學實際應用在生活中。

  

卑南國小圖書教師劉廉玉(左二)帶領學生認識圖書館資源。
  對於學校與公共圖書館未來的合作期許,劉廉玉尚有諸多想法。例如,可透過公共圖書館特別規劃一個區域與學校課程結合,並藉由相關書籍的展示來支援學生的學習。她也期許,能將真人圖書館的概念融入在彼此推展閱讀夥伴關係的合作上,讓公共圖書館員進入校園,分享、介紹自己的職業與圖資相關的專業知識,讓學生更加認識圖書館員,牽起彼此互動、交流的機會。

 

嘉義市垂楊國小程可珍 培養學習型閱讀家庭

卑南國小學生參訪臺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劉廉玉提供)

  在嘉義市垂楊國小,曾擔任4 年圖書教師的程可珍,過去專職於學校圖書館的經營與圖書資訊利用教育教學;現在轉任為班級導師,負責閱讀策略教學實際現場的驗證;但不論職稱怎麼變換,她始終走在耕耘閱讀的路上。


  閱讀是人生最重要的導師。程可珍說,為了讓孩子從小接觸閱讀,垂楊國小從校內附設幼兒園,開始培養孩子閱讀習慣,利用戶外教學帶他們參訪鄰近的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圖書館,或是世賢圖書館,親近書籍;到了國小階段,在一年級新生入學時,學校便會幫所有學生辦理地方公共圖書館借閱證,透過老師的雙手將借閱證交到孩子手中,經由親自遞送這個動作,來傳達學校對閱讀的重視,家長會更願意帶孩子親臨公共圖書館現場,一同享受閱讀。
 

垂楊國小學生學習使用電子資料庫。(程可珍提供)

  或許有人會認為,書籍學校圖書館就有啦,為什麼要特地帶孩子到公共圖書館借閱。她說,學生有一天會離開學校,「我們希望孩子的閱讀是延續的、是一條線,從個人牽引到家庭,形成一個學習型的閱讀家庭」,而公共圖書館便是提供家庭終身學習的最佳場域。

  

垂楊國小學生進行課程討論。(程可珍提供)
  除了與公共圖書館在實體上的合作,學校還會在學生三年級時,運用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或資訊電腦課,幫孩子辦理國資圖數位借閱證,利用課堂時間,指導學生使用電子資料庫。在他們學會使用後,老師會指派幾個簡單的任務,搭配小主題,例如:昆蟲、植物等,並且指引一個方向,讓孩子學習找到適合的電子資料庫來閱讀。程可珍說,臺灣的孩子在通過這次PIRLS 測驗後,數位學習、數位閱讀能力表現低弱,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在老師的教學歷程中,很少會教學生使用數位資源來學習。因此,學校鼓勵老師,在課堂上遇到學生可以自學的問題,就讓他們學習自己搜尋解答。她說,如此一來,孩子不但不會繼續沉迷於電動遊戲,還能從中獲得成就感,自然也會主動挪出一些時間來做學習。

  
  程可珍說,以前不識字是文盲,現在識字卻讀不懂,又是另外一類的文盲。學校老師必須自己先掌握專業知能的提升,才有辦法消化成可教學的策略,讓孩子可以跟著老師的引導,培養未來長大可以應付他們生存的環境與世界。
 

臺南市永康國中蔡世惠 鼓勵孩子延展閱讀觸角

垂楊國小學生學習查詢資料。(程可珍提供)

  永康位於臺南市郊區,屬於封閉型生活圈,學生下課後不是到補習班就是直接回家,寫完作業後玩手機、看電視,然後上床睡覺,一天就這麼過了。即便是假日,除非是同學邀約出門,否則整天一樣是在家中虛度。
 

  永康國中教師蔡世惠,擔任班級導師多年,她透過家庭訪問了解了學生的生活環境、知識來源,發現因為生活經驗缺乏、閱讀經驗不足,導致學生們汲取知識更易處於被動。為了改善這樣的狀態,蔡世惠積極在班級推動閱讀,試圖讓學生可以改變生活型態。2016 年起,她開始擔任圖書教師,因而在推動閱讀的視野及策略上有機會更加拓展。


垂楊國小學生透過課程討論進行學習。(程可珍提供)  推廣閱讀首先必須有充足的圖書以及讓人樂於親近的閱讀空間。為了突破學校資源有限的困境,蔡世惠除了自掏腰包購書,也積極爭取各機關或民間資源,運用「愛的書庫」系統、雲端書庫和電子書增進圖書的質與量,並且以各種閱讀方案計畫爭取補助。


  永康國中以往是由教務處幹事兼任圖書館管理,在人力有限下只能開放半天,館內的陳設方式也較為傳統,2014 年校方爭取到「誠品化計畫」補助,缺乏魅力的空間改頭換新,型塑成一個既計明亮又舒適的空間。蔡世惠接手管理校園圖書館後,將開放時間改為整天,讓學生更方便借閱。


2009、2018 年兩度榮獲教育部閱讀磐石獎個人閱讀推手的永康國中圖書教師蔡世惠善用跨界資源。  管理一間圖書館,軟硬體服務都需兼顧,靠著圖書教師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達到理想的境界。儘管蔡世惠大學就讀高師大國文系,碩士、博士都是研究兒童文學,對如何推廣閱讀有一套策略,但畢竟非圖書管理專業人才,在圖書館的經營上得向外取經。為了讓校內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接軌,她經常向公共圖書館諮詢編目以及展示方式,每學年除了為新生介紹校園圖書館空間配置、書架分類順序、搜尋設備使用操作,也會介紹臺灣各特色圖書館與運用,再以遊戲、討論與操作的方式強化學習。

 
「午安,說書了!」活動,各領域老師親自上場錄製,以多媒體播放、網站傳遞方式推薦好書。(永康國中提供)

  校內圖書有限,永康區公共圖書館距離學校有段距離,學生較難經常出入,電子書成為最優勢的選擇。國資圖提供免費借閱的電子書高達2 萬6,000 多冊, 尤其電子服務平臺上新書介紹、主題書展的分類形式,借閱者可以很輕易找到感興趣的類別書籍。永康國中圖書館內的書依照中文圖書分類法進行編號,但展示方式和電子書平臺一樣以主題和特展模式呈現。為了提升冷門好書被借的機會,除了精心設計擺設的模式,也與各學科教師合作,將不同科目的學習內容結合多元性活動設計。於是,在圖書館內,數學、科學、環保……都成為有趣的閱讀活動,再加上策辦圖書特展,讓學生不僅生動學習,還直接促銷了相關圖書被借的數量。


認識臺灣各特色圖書館以及如何運用, 是永康國中新生的必修課。(永康國中提供)  為了開拓更大的視野以及圖書館經營模式,蔡世惠除了參訪國內各公共圖書館,幾乎也每年都會出國到各地的圖書館進行觀摩。香港的學校圖書館有非常大量的英文書,擺設方式很能引起學生興趣,日本的圖書館則重視氛圍,配合孩子年齡層,利用裝飾布置增加生動感,這些觀察都成為她經營圖書館與推廣閱讀很棒的滋養。
 

  除了自己增長見聞,蔡世惠也鼓勵孩子延展觸角,多加運用公共圖書館與大學圖書館。大學內的圖書館大都寬敞舒適,雖然青少年適讀的書有限,但經常置身在這樣的空間,不僅能享受清靜無擾的閱讀情境,對於思想的催化也絕對能產生效益。
 

將各科的學習內容設計為多元性的閱讀活動,讓嚴肅的課程變有趣,冷門書成為熱門書,學生們性致高昂的做筆記。(永康國中提供)

  臺灣文學館和臺灣歷史博物館都在臺南市,蔡世惠將這些資源與活動訊息導入學校。對封閉型區域的學子而言,讓他們對各博物館和圖書館增加熟悉度,進而喜愛親近、喜歡閱讀,這些都只是策略的途徑,最終目的是讓他們脫離單一的慣性,進而提升思考力、建立正向的自我價值。推動閱讀教育是很大的工程,永康國中透過跨界的學習與資源取得,讓軟硬體服務更加周全。為了提升校內教師也能建立推廣閱讀的能力,蔡世惠推出「午安,說書了!」活動,邀集各領域老師拍製影片,以多媒體播放、網站傳遞方式推薦好書,另外也成立老師社群,每月辦理與閱讀教育相關的成長課程。


永康國中圖書教師蔡世惠參訪國內外各公共圖書館,累積出策劃與展示技巧。  永康國中校內圖書館最醒目的位子規劃為新書區,蔡世惠會對這些新書進行精采簡介,以館訊和海報方式宣傳。她表示,新書加上精采推薦,對孩子們特別有吸引力,但圖書教師要做的事情非常的多,不是每一所學校的老師都能夠行有餘力整理資料,如果公共圖書館能將新書介紹的資料匯整後主動提供給學校,校方可以直接運用,每一所學校的學生就有機會獲得充分的新書訊息。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