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上一代的中國母親─河南(外省)媽媽與鹿港(本省)媽媽

文:張耐(靜宜大學兒童系教授)

書 名:像我這樣的母親
著 者:蕭曼青
出版者:健行文化出版;九歌總經銷
出版年:民國八十五年

書 名:鹿港阿媽與施振榮─施陳秀蓮的故事
著 者:張典婉
出版者:張老師文化
出版年:民國八十五年

  五月裡康乃馨朵朵飄香,當眾人紛紛歌誦母性,慶祝母親節的時刻,卻一口氣讀完了這兩本傳記-平凡中的偉大母親。一位是外省籍;另一位是本省籍的上一代母親。一位是學術成就卓越的臺大外文系系主任高天恩母親;另一位則是揚名世界的宏碁電腦董事長施振榮的媽媽。本文之所以想介紹這兩位特別的母親,並不是因為她們有著傑出的兒子,(雖然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位偉大的女性。)而是從這兩本傳記的描述可以讓讀者能進一步了解上一代的中國母親。這兩位七十多歲(近八十歲)的女性都有著感人的身世,也都走過了半個多世紀以來貧苦動亂生活的世代。她們經歷過二次世界大戰的洗禮,熬過戰後的貧困生活,也參與了七○年代臺灣經濟起飛的過程,至今九○年代則享受一生辛苦耕耘的成果。她們走過大時代一步一腳印的生命紀錄,真是天下母親的心聲。這兩本傳記再次使我們深層思索上一代中國母親的角色與前景。

河南媽媽-蕭曼青女士

  蕭女士以七十六歲的高齡回顧一生,首度用筆寫出自己真實的故事-二十萬言的自傳。書中字裡行間真情流露,不但感動了不少一般讀者,也獲得了文學學者的肯定。朱炎教授在序言中稱許:「斑斑血淚,卻處處晶瑩…誠摯的筆觸為那個悲苦時代做了見證。」書中共有十一個章節,從著者出生時開始記述祖母、媽媽及她自己三代紅顏的悲歌、求學時的辛酸、戰亂時的女兵生涯、她的感情世界、婚姻生活、逃到臺灣後的艱苦歲月,一直描述到兒女長大成人、各有成就,苦盡甘來。

  此書讀來最令人不捨和遺憾的是那段烽火中的戀情。蕭女士與張毅青先生從相識、相知、到相愛,兩人曾立下「非你不嫁娶」的堅定誓言。然而他倆終於敵不過命運的安排及動亂的厄阻,在封建禮教及謠言中傷下,蕭女士無奈地結束了這段情緣,在親友安排下另嫁他人。後來卻證實張毅青先生一直對蕭女士一往情深,並未結婚生子,不但成了蕭女士終生的悔恨,更令讀者為之遺憾。

  而患難中的同胞情誼更見可貴。書中郭埩女士有情有義,與蕭女士情同姊妹,在戰亂中相互扶持,彼此砥礪,堅貞的友情日月可為證。然而兩位同生共死的摯友在半世紀後再度重逢時可是景物不在人事全非了。恍如隔世的老友相認後忍不住緊緊相擁而泣,想起當年,真是情何以堪!在兒女的鼓勵下,蕭女士擁著孱弱得不便動彈,不能言語的老友,高唱流亡三部曲,此情此景令人驚歎,友情也是可以天長地久的啊!

  而書中最感人的部分當然是有關著者與長子高天恩之間母子情深的描述。隨著大陸淪陷蕭女士及家人遷居桃園,戰後一、二十年臺灣人民的生活是相當困苦的,而軍眷生活更是衣食貧乏,孩子相繼出世,蕭女士只好到工廠當女工、炸油餅、賣冰棒、曬蘿蔔乾。為了撫育五個子女,為了培養孩子唸書,蕭女士無怨無悔、不辭辛勞地勤奮工作,剛毅勇敢地與命運搏鬥,其間多次重大打擊幾乎令她放棄時,幸而長子與母親相互砥礪、度過難關。打從高天恩進臺大外文系起就一直半工半讀,日夜兼差,拚命打拚,幫助家計、愛護弟妹、疼惜母親,在幾封天恩寫給母親的信中,可見這對母子的深情以及在困厄環境中表現出的韌性。本書原定名為「疾風勁草」,當讀到著者自序中「從泥沼中掙扎出來,得以欣見藍天白雲」時,相信讀者必定也欣然含淚微笑。

鹿港媽媽-施陳秀蓮女士

  施老夫人陳女士出生於山明水秀的臺灣中部小城-埔里,她有著一個快樂的童年,有阿媽寵、有書讀、有布袋戲及馬戲團看,還有位時髦的父親帶她遊山玩水、攝影留念,那是一段無憂無慮的美好歲月與回憶。

  然而「人生不過是一場又一場的考試…得一關又一關地跨越。」十八歲那年陳女士嫁到另一個中部古城-鹿港。開始面對為人妻、為人媳的生活。其實夫家是當時鹿港最大的香舖,但因身為大家族的長媳,在傳統家庭中開始了婆家艱苦的操練。幸而頭家(丈夫)對她很好,幾次逃家都被丈夫給接了回來,然而命運作弄,她和頭家只做了七年又七天的夫妻(原本以為是七世夫妻啊!),未滿卅歲頭家就別了妻子及襁褓中三歲的獨子。從此也開始了陳女士一生的傳奇。她獨自帶著兒子搬出老家,靠著一家小雜貨店,賣鴨蛋、賣獎券、也賣香燭。一箋燈、一面桌,母子日夜相伴,慈母織毛衣,幼子寫功課。陳女士雖然只有國小畢業,卻能識字、好讀書、頭家死後更是留下一櫃子書,伴著她慢慢度過孤兒寡母的漫長歲月,因此她熟悉忠孝節義、倫理道德,也吸收古人智慧,一輩子守著兒子,撐起這個家,盡力栽培兒子。加上堅貞的宗教信仰,一生吃素念經的陳女士相信:「人若打拼、做善事,祖先和佛祖必會庇蔭。」施家母子相依為命,陳女士勤儉持家、誠信待人、勇敢負責的身教,使得兒子長大成人後也是一位力爭上游、腳踏實地的優秀青年,陳女士也給了兒子充分發展的機會,開創最尖端的科技產業,邁向成熟、成功。兒子施振榮認為他的母親走過七十多年鹹酸苦甜的人生中,是處於傳統與現代之間,由保守而趨於開通,她的經驗與哲理啟發人心。鹿港阿媽在媳婦眼中是個「非常阿媽」,她自己雖曾為受氣的小媳婦,卻是體貼的好婆婆,她讓兒子媳婦自組小家庭,不介入、不干涉、只關心、只付出。據她自述,人要像地母具有包容力,也要學菩薩具有慈悲心。陳女士認為人生路上絕不能欠三種債:「人情債、錢債、愛情債」。回顧阿媽這一生三種債都不欠,所以吃得好、睡得穩、也不擔心欠債還債,真是坦然無愧。如今陳女士終於拗不過子孫的堅持而搬到臺北,享受三代同堂的天倫之樂。

  外省媽媽蕭女士,鹿港媽媽陳女士都有著歷經滄桑的傳奇一生,她們三位母親都渡過了坎坷的歲月、她們堅強、果敢、誠懇、剛毅,克服了無數困厄的打擊與悲苦的磨難,她們苦幹實幹、任勞任怨,充分展現出上一代中國母親為家庭、為子女犧牲奉獻的母德情操與母性典範。這兩位平凡又偉大的上一代中國母親的故事,實在是值得一讀的好書。

後記:

  • 本文部分取材自靜宜大學選修「婦女研究」的三份讀書報告,感謝兒福系四年級林秋燕、黃靜文、及賴靜慧同學提供這二本好書。
  • 筆者就讀臺大外交系時與高天恩同學同窗四年,深知天恩刻苦上進、孝順父母、友愛弟妹。敬佩他今日的學術成就,更高興讀到伯母這本自傳,當得知天恩「苦盡甘來,欣見藍天白雲」時,竟激動得熱淚盈眶,無名感動!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