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2005年的春天:四個網際網路服務應用遠景

文:何文雄(資訊工業策進會經理)、蔣嘉寧(國家圖書館編輯)

【摘要】

  近年來,新興資訊科技不斷地在影響我們的工作、學習、研究、溝通及服務方式。尤其是網際網路的興起,數位圖書館的發展,促使大多數的人忙於了解,並試圖去適應這些改變。圖書館員亦是如此。然而,從促進新興科技的普遍應用,及有計畫地去主導圖書館資訊服務的方向而言,如何清楚地去描繪未來的應用遠景,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編撰了四短篇圖書資訊應用遠景,分別以退休的工程師、現代的圖書館員、物理教授及美術設計師等不同的角色,如何地運用未來可能提供的數位圖書館服務網路系統,協助他(她)來學習、工作、尋找副業及安排休閒生活。論文的歸納部分,會將時間軸拉回這一兩年來,並彙整出這些遠景所需支撐的資訊基礎建設有那些。也就是說,此刻我們應做甚麼準備,才能在2005年實現這些美好的遠景。

【Abstract】

  The emerg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great impact on our work, education, research, communication, and service. Especially with the prosperous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nd digital libraries most people are busy in keeping abreast of and adapting to the changes, as do librarians. This paper first advocates that libraries should promote public use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and lead the stream of information services, which mainly depend on how libraries define their vision for future applications.

  This paper uses four scenarios to outline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libraries in the year 2005. Four different roles, namely, a retired engineer, a modern librarian, a professor in physics, and an art designer are used to describe how to use digital library services to help learn,work, start a minor career, and to arrange leisure time.

  In conclusion, the author turn the clock back to this very recent year and summarizes what kind of supporting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is necessary to fulfill the visions, i. e., what we should now prepare in order realize of the visions for the year 2005.

關鍵字:華文網站、數位圖書館、網頁典藏作業室、知識資訊市集、資訊代理人

Keywords: Chinese-Web, Digital Library, Web Content Department, Informatics, Information Agent

壹、導言

  近年來,由於資訊科技發展迅速,電腦暨網路應用日益普及,人類的知識與經驗,如:歷史的紀錄、生產設計的程序、藝文的創作、文化的內涵、研究的成果、科學的發現等,均不能再僅依賴傳統的紙張、書籍來印刷、記錄及保存。尤其是電腦多媒體及網際網路的進步,更大大地改善了上述這些資訊應用環境的改變,對傳統圖書館的服務而言,的確帶來相當大的衝擊。

貳、網際網路的衝擊

  根據資策會1999年5月的統計,台灣上網的人數已經超過350萬人,預計在同年10月將超過400萬人。我們上班的部門,大部分的研究工作幾乎完全依賴網際網路瀏覽器來完成;許多資訊系統的整合方案,也大都彙整自全世界知名廠商建置的網站所提供的產品資訊。有些家長已經會運用教學網站來教導他們的小孩;有些中小學生已經學會用E-mail和同學們聯絡、聊天。在台灣,近三年內就有超過500個健康保健的網站建置起來,其內容包羅萬象。玩具商、食品商、陶具廠、茶莊、玉石莊、畫廊經紀商、旅遊業、娛樂業等,如雨後春筍般地建立網頁來拓銷他們的產品與服務。很明顯的,網際網路的興起與應用,正深深地影響我們工作、學習、研究、溝通及服務的方式。

參、圖書館需要新的資訊服務政策

  根據資策會網際網路資訊情報中心(FIND)1999年4月的報導,全球已經建置有500萬個以上的網站,其中許多專案或內容豐富的網站,已儼然形成所謂的虛擬圖書館(Virtual Libraries)。從圖書館資訊服務的角度來看,傳統的資訊服務拓及網際網路的範疇,建立數位化、網路化的服務,是很合理的發展方向。但是,一旦這些新開拓的圖書資訊服務逐漸成為主流之後,圖書館的資訊服務角色,與一般的企業、機構、產業或個人的專業/非專業的服務網站,其區隔就愈來愈不清楚了。雖然,傳統圖書館的許多功能是現代虛擬圖書館無法取代的,可是,為了因應資訊科技的發展及應用趨勢,現代化的圖書館,尤其是國家圖書館必須擬訂新的、宏觀的圖書資訊政策,以建立終身學習網路,提供全方位的圖書資訊網路服務。

肆、圖書館將成為傳統書籍及網頁內容的典藏中心

  在可見的未來,在網頁發展或出版的內容,將數以億計。誠如浩瀚如海之書籍、期刊、雜誌、文物、紀錄等,需藉由圖書管理來儲存並建構成知識的寶庫一般,網頁內容必須藉由典藏的管理規範與工具,將知識加以組織與整理。如此才能群合眾力,推動終身學習網之建立。另外圖書館也應結合現有的圖書資訊、Web資訊、數位全文及影像資訊,經自動化或半自動化的分類處理程序後,藉由電腦網路及搜尋引擎,提供全方位的網路資訊服務。這樣一來,圖書館就成為傳統書籍及網頁內容的典藏中心(區域性、專業性或全國性)。

伍、圖書館將成為知識資訊市集中重要的一環

  依目前國人Internet上網人數的成長速度來看,預估在2000年之前,國內上網人數將超過400萬以上,約占台灣地區人口的20%。這些都是國家華文圖書館的網路用戶,甚至還會快速成長。因此,除了傳統的圖書資料庫服務、新知服務、電子期刊傳遞、文獻檔案服務、公告和瀏覽事項、視聽服務等之外,民眾將更期待多樣化、精緻化、專業化的服務方式。尤其是網路學習網開始建置之後,新型態的導航與推播服務需求,將因應而生(詳見本文所描述的四個應用遠景)。在未來(2005年以前),和知識相關的所有資訊,不論是否付費,對所有任何地方的人,都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價值,我們相信它在網路上會形成一個大規模的知識資訊市集(The marketplace of knowledge Informatics)。圖書館在未來不只是公共服務機構的一部分,她將結合學校、社區、研究機構、企業、產業、商業,並且跨越國際的限制,成為國際性知識資訊市集中重要的一環。

陸、四個網際網路的應用遠景

  為了闡述上面所提的圖書資訊服務新理念,本文編撰了四個圖書資訊網路服務遠景,分別以退休的工程師、現代圖書館員、物理教授及美術設計師等不同的角色,來描繪他(她)如何運用網際網路、數位圖書館及完善的推播服務系統,去學習、工作及安排退休或休閒生活。

遠景之一:「明哥的副業」
時  間:西元2003年11月30日,Sunday,10:20AM
地  點:台北市文山區老泉里社區

人  物:劉毅明,60歲,曾任工程管理顧問師,公司已核定年底退休。血型O型,喜歡創作、獨立思考。
劉毅明(人稱明哥),平常對園藝就很有興趣,家中一樓庭院就有一區園地用來種植盆栽。面臨退休的明哥,希望從自己喜歡的消遣之中,找到一個合適的副業(能兼顧健康、經營、尊嚴與快樂)。
明哥習慣性地開啟電腦,由於今天是Sunday,電腦畫面呈現明哥的服務項目也不同。畫面的背景是一顆蘋果樹,樹上結有許多鮮紅的蘋果,每顆蘋果代表一項服務,若瀏覽合適的項目,它就有被咬過的樣子,資訊服務代理商—「朝代資訊」,可從這兒彙整他們的服務效果與品質。
明哥假日喜歡上網閱讀(瀏覽):「一週新知」、「醫療科技報導」、「月球實驗室報導」、「台北市市政經營」、「假日美食」、「今日電影」等,只要選擇其中的一顆蘋果,明哥想看先前編整好的內容就會呈現出來。明哥選擇了樹旁打瞌睡的「牛頓」服務生,因為樹上這些蘋果,並沒有事先設定為明哥提出「尋找副業」的服務項目。
「牛頓」開啟了新的視窗,出現穿休閒服的「牛頓」,一如往常地說:「您需要我為您做什麼事?」,明哥說:「我想找一些有關園藝方面的副業資訊,小牛!」。「小牛」是「牛頓」的暱稱或暗語,「朝代資訊」根據明哥的聲音確認這項額外的服務。由於明哥的問題需求很清楚,電腦在短時間就呈現一個畫面,包括:「園藝類別」、「栽培指引」、「投資指南」、「造園服務」、「園友天地」、「專家的話」等服務項目,畫面中的服務人物是一個老實樣的農夫造型。
明哥花了一些時間,也作了一些選擇,他決定退休後栽植國蘭,並準備花40萬元初期投資溫室的建造,找適當可靠的蘭友購買數十盆的「達摩」開始培養。當明哥做了選擇之後,通知農夫一切OK,農夫回應說:「您須要我隨時繼續提供您這些資訊嗎?」。明哥說:「是的!」。
接著「牛頓」收到訊息後,就忙著和「朝代資訊」的電腦打交道,確認這項服務的費用沒問題之後,就在樹上掛了一顆新蘋果,明哥很滿意,關了機就到庭院去澆水了。

遠景之二:「網頁典藏作業室」
時  間:西元2005年10月26日,8:20AM
地  點:國家圖書館,台北市

人  物:沈淑君(Susan),32歲,國家圖書館「網頁典藏作業室」組長,冷靜樂觀,喜歡登山、看電影、聽音樂。
一個秋天的早晨,Susan走進國家圖書館,帶著一份準備在下午「網頁典藏基金會」第三次年度會議討論的資料,一如往常,朝著她的辦公室走去。她邊走邊想著:「那會是一場硬仗,我應該可以說服他(她)們的!」
「網頁典藏基金會」成立於西元2002年,由政府、法人機構及民間企業組成。成立的目的在促進我國網路學習網的建立與服務,扮演政府服務與民間企業經營的橋樑,建立服務與經營的機制,推動「國家網頁典藏資料庫的建置與維護」,以及「全球網頁典藏推播服務」兩項業務。
國家圖書館是該基金會主要的籌劃單位之一,目前在該基金會佔有8%的委員席次,Susan就是其中的一位委員;「網頁典藏作業室」是隸屬該基金會的一個執行部門,Susan擔任該作業室之組長。在基金會成立之前,「網頁典藏作業室」隸屬於國家圖書館。
Susan辦公室在「世紀資訊館」的二樓,這個館在一年前才改建完成,館內共有十間不同風格造型的數位視聽館,八個不同容量的研討會場。最重要的,這個資訊館還彙集著200萬種以上的電子典藏媒體及資料庫,全部透過超寬頻的數位網路,同時提供館內近1000人的數位閱覽服務。
西元1999年,在Susan剛進國家圖書館服務的時候,館員們都在談論Internet興起之後,會不會取代圖書館的功能,甚至是館員們的工作。如今,國家圖書館不僅是全球華文網頁的典藏管理、知識整理及資訊服務的主要推動單位,更是扮演「知識資訊市集」(Marketplace of Knowledge Informatics)中的重要角色之一。
每年到國家圖書館的人次超過50萬人次,而與各單位聯合服務的數量,則遠超過1000萬人次。至於全球利用Internet使用「國家華文網頁典藏資料庫」的網路人口,更是無法估計。
西元2000年以前,租用錄影帶、光碟片(CD、LD、DVD)及有線電視並沒有取代電影院的魅力;同樣地,今日的Internet仍無法替代20世紀的圖書館。由於科技的進步,書籍印刷的品質雖然提升,但出版量卻由於Internet及環保因素而相對銳減,於是平面書籍逐漸成為昂貴的珍藏品。至於,取材豐富、內容精緻、高解析度的數位資訊,仍依賴超寬頻的區域網路才能呈現高畫質的顯示效果。自1996年以來,書籍內容的數位化授權問題仍然存在,由國家圖書館洽進的數位節目,也無法全數開放在Internet上提供服務。這也是為甚麼那些傳統的圖書館大樓,依然蘊育著古典的光輝;而國家圖書館依然那麼忙碌。
想到這裏,Susan深深感覺到這些年來同仁們的努力總算沒有白費。Susan到了辦公室,打開電腦,習慣地開啟「新鮮園地」的個人推播服務畫面。「新鮮園地」每天為Susan提供:「最佳童詩」、「名畫一幅」、「情詩一首」、「自然一景」等藝文資訊,她希望能利用十分鐘瀏覽的時間,來舒緩自己的情緒並培養創意。
之後,Susan開啟了「衛星之眼」,瀏覽搜集自全球「集整站」的資訊。全球約有80個集整站,每個集整站約在一週之內自動搜集地區性的網站平均約有90萬個。這種類似氣象資訊彙整的方式,在西元2002年時就建立了服務機制,它快速而有效地彙整網頁的二次資訊(Secondary Information)。「衛星之眼」每天提供給「網頁典藏作業室」的資訊,大部分都可自動轉入「網頁典藏資料庫」,並建立方便的檢索服務目錄。「衛星之眼」同時會產生記錄清單或無法轉入的內容記錄,這就是作業室必須要處理的資訊之一。由於「典藏目錄規範」早在西元2000年就開始實施,這個規範經過這些年來的使用與調整已十分適用,在國內的推廣應用也十分成功,它迅速地促成百萬網頁典藏資料庫的建置。
「網頁典藏作業室」並不負責擬訂採集及推播的政策,但需提供分析用的資訊,以供「網頁典藏推動委員會」參考。根據該委員會訂定的原則,推播服務可分為個人推播服務及團體推播服務兩大類。「國家華文電子圖書館」提供的個人推播服務,以特殊研究為主,申請者可依規定向作業室申請即可,不須付任何費用。團體推播服務的對象除了政府之外,還包括ICP(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及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研究機關、一般企業、學校、文化中心等團體單位。原則上,任何直接的轉播服務不得付費,也不須收費,但加值型的推播服務可以收費,也須付回饋金,其費率是根據個案由「網頁典藏經營小組」依規定執行簽約。費率政策及標準則由委員會來協商擬訂;團體推播服務的申請亦須獲委員會的同意。
維持並提高推播服務品質是「網頁典藏作業室」的主要責任,Susan負責此項工作的督導。這項工作大部分已由電腦來自動追蹤統計分析,作業室必須定期閱覽這些數據。委員會已擬訂服務品質的標準,低於該標準的服務案件,電腦會定期提出警示,作業室需主動去處理這些案件。
推播服務的系統運作始於西元2000年,但「階層式的推播服務暨品質監控回饋規範」,在西元2002年才完成擬訂及試用,目前該規範已推廣應用地很成功。即使如此,推播的內容整理與管理工作仍十分繁重。作業室運用委外計畫來執行這些工作,每項工作均需依賴專業團隊來協助完成。作業室也必須配置人力來督導這些計畫的執行績效與品質。推播服務的成本相當高,但由於基金會的運作、企業界的贊助,以及ICP、ISP等的經營與回饋,大部分的服務成本已經不需依賴政府的資助。
Susan完成了例行性的工作後,就開始彙整下午要開的會議資料,Susan的電腦助理「多樣通」已經依Susan的要求,自動蒐集近一年來的服務品質統計資訊,轉成清晰美觀的電子圖表。Susan必須蒐集足夠的資訊,以說服委員會,應該適度調低經營利潤,以免影響對公眾服務的品質。另外,「網頁服務精靈」也彙整了一份「網友需求情報」,該情報建議「網頁典藏經營小組」,儘速與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洽談「深海的生命探索」數位立體節目,並授權在國家圖書館內播放及Internet推播服務。
下午,Susan和她的同仁成功地在會議中說服委員會支持她們的建議案。
秋天的夕陽映在「世紀資訊館」的大樓玻璃格外顯眼。「多樣通」提醒Susan今晚的餐會,以及最近開張的精緻牛排店。Susan正準備關機時,發現一位在義大利的網友,特別發E-mail來感謝作業室繼續提供免費的「故宮典藏」專欄服務。不一會兒,Susan愉快地關了電腦,和幾個老同學聚會去了。

遠景之三:「網路上觀水鳥」
時  間:西元2003年10月24日,8:00AM
地  點:新竹市光復校區

人  物:賴永泰(Ted),50歲,物理教授,喜歡登山、攝影
週末早晨,雖然Ted在10點還有一堂課,但他已經在安排這兩天的攝影活動。Ted 開啟了「休閒掃瞄」視窗區,「水鳥攝影」的標題很清楚地映入他的眼簾。水鳥對Ted而言,是個新鮮的名詞,還好「休閒掃瞄」提供了近100種的水鳥讓Ted瀏覽。除此之外,畫面還有幾個icon讓Ted深入瞭解。Ted選擇「放大鏡」的icon,畫面出現:紅樹林、河口生態、遷徙台灣、日本、阿拉斯加等提示語,這些都與水鳥有關的資訊,Ted花了20分鐘瀏覽這些資訊。
接著,Ted選擇「行家留言」的icon,至少有10個以上的玩家或專家,提供有效而正確的資訊讓入門者來學習。突然,「現場報導」的icon開始閃爍,原來「台灣水鳥保護協會」正在嘉義濱海口,舉辦賞鳥活動。有兩部數位攝影機直接利用筆記電腦將現場的水鳥視訊傳送到衛星,經由「休閒掃瞄」視訊資料庫播放在Internet上面。Ted看了十分興奮,但還不過癮,他啟動「休閒掃瞄」的服務項目,好替他自己安排行程及訂票事宜。
Ted對生態保護十分熱忱執著。西元2001年,他曾在某一個「科技、環保、Internet」的座談會中,發表一段話:「…我們對自己的生活環境資訊一無所知,如同我們必須知道南極的臭氧層破洞所造成的危機一樣,知道如何採取應變措施,以免造成更大的傷害。在沒有涉及國防安全及個人隱私問題的前提下,我們應有權使用與環境生態有關的地理資訊(Geographic Information)尤其在Internet盛行的今天,很多有價值的資訊都與地理空間有很大的關係,缺乏了地理資訊,我們的知識也會和臭氧層一樣,產生令人遺憾的破洞!國家應積極建立地理資料庫,好讓它成為國家圖書館活的電子典藏,並分享與全國大眾,…」。
如今,「國家地理資訊資料庫」已經完成建置,透過Internet,每個人都可以瀏覽台灣各地的生態概況。Ted仔細地瀏覽嘉義濱海地區的生態,以深入瞭解該地區的生態與水鳥棲息的關係。
學校下課的鐘聲響起,Ted確認「休閒掃瞄」這兩天為他安排的行程沒有問題後,就去上課了。

遠景之四:「設計師新導航」
時  間:西元2002年8月24日,10:00AM
地  點:台北縣花園新城社區

人  物:方亞明(Mike),33歲,電腦美術設計師,喜歡攝影、電影、登山、電腦遊戲。
Mike在高三那一年,曾經有一段時間對選擇大學的科系十分疑惑,大多數的人都勸他去念資訊科系。有一天,父親的一位蘭友來家裡喝茶聊天,就談起Mike的事來。Mike記得很清楚,那位叔叔說:「資訊技術與軟體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的生產工具,幾乎所有科系都會與資訊有關,就像每個人天天都要吃飯來維持體力一樣。無論現在或未來,選擇成為一位設計師(建築、美術、廣告等),應該是很好的行業。換句話說,你必須具有資訊以外的領域專長,對你的工作生涯比較有幫助。」Mike現在已經成為一位公司十分器重的設計師,公司也同意他可以大部分的時間在家裡從事設計的工作。
Mike是「台灣電腦美術設計學會」的會員,該學會免費提供每個會員一項「設計導航」的推播服務。Mike開了「設計導航」,畫面出現名叫「小丹」的導航助理(「小丹」的造型是Mike設計的,捐贈給學生使用),接著就說:「Mike大師您好!歡迎使用設計導航服務!」。畫面出現:「美術新侖」、「亞洲術語」、「網頁小方」、「多多之島」、「導航服務」等服務項目,每個項目均配上精美的插畫設計。這些插畫是學會每個月從會員參加比賽的優勝作品中,輪流貼上去的。每一週,「設計導航」總是會有新的風貌呈現出來,目前學會的全球會員已有兩萬多名。
「美術新侖」彙整了全世界自西元2000年來,有關電腦輔助美術設計的論文。每個禮拜,Mike都可以閱覽3至8篇對他有幫助的論文內容。(Mike每個禮拜在台灣科技大學開授3個小時的設計課程)。
「亞洲術語」是蒐集亞太地區在兩年內有關美術設計、電腦輔助設計的研討會資料。除了議程之外,「亞洲術語」也提供了一些專欄報導的消息,對市場發展、設計流行趨勢有詳實的分析。
「網頁小方」是Mike的最愛,它提供了許多創意圖庫、設計技巧及設計評論的資訊,對Mike的設計工作有很大的助益,尤其是具有時間壓力的案件。「多多之島」是「設計導航」所蒐集國內近五年來,在網站首頁設計得獎的作品,以及Mike跟「國家華文電子圖書館」訂閱的電子典藏品,Mike從這兒獲得很多創意及夢想。
在過去沒有「設計導航」的年代,Mike每天要花3個小時以上的時間,上網來尋找、瀏覽他所要的資料,有些資訊甚至無法獲得。有了它之後,Mike只需花45分鐘就可仔細閱讀他所要的資訊。
10:45AM,Mike倒了一杯果汁,拿出昨天剛畫好的設計手稿,準備開始一天的工作…。

柒、從應用遠景中擬訂政策方向與實施重站

  從以上這四個應用遠景中,我們可以看出圖書館,尤其是國家圖書館,在網際網路的應用潮流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重要性。我們也可以很清楚地了解,一旦這些資訊服務系統逐漸完善之後,對所有民眾所帶來的實質助益。事實上,撰寫這四個應用遠景的另外一個用意,就是在引導未來圖書資訊網路服務的可能需求。從此刻來看,我們實在可以整理出一些政策方向與實施重站共同來努力推動的。

一、理念與政策

  1. 國家圖書館可以導引的角色,因應資訊科技發展暨圖書館網際網路服務新趨勢,研擬新世紀、新觀念的圖書資訊服務策略。
  2. 配合政府推動我國終身學習網的建立,為我國規劃網路學習網之內容、架構與建置規範,及網路學習資源指引,以增進國內之網路學習環境。
  3. 建立國家華文電子圖書館,建置網頁典藏資料庫以保存國家電子出版品,並以圖書分類典藏專業的延伸,為新世紀知識體系之整理,建立資訊基礎環境。
  4. 促進全球華文網頁典藏資料庫之建立,並完成分類、目錄索引、全文檢索及推播服務之系統。

二、組織與策略

  1. 國家圖書館須扮演更積極的角色,結合政府、法人機構及民間機構,促進「全球華文網頁典藏資料庫」的建置,建立國際性的服務與經營機制,以提供全方位的圖書資訊網路服務。(詳見遠景之二)
  2. 網頁典藏資料庫之建置必須藉由典藏管理的標準規範與工具技術,才能建構成知識的寶庫。因此,我國應積極推動如:"Cataloging Internet Resources","Metadata for Electronic Resources","Architecture for the Web"等標準之發展與應用推廣計畫。
  3. 國內在全文檢索、搜尋引擎的技術雖已逐漸成熟,但為維持圖書館資訊服務之「精緻」與「精確」的基本特質,華文資料的處理與管理技術仍有很多的發展空間。如:多語文華文顯示、關鍵詞資料庫與應用處理、智慧型網頁經紀人、自動搜尋及分類處理、華文數位圖書管理與探索等。這些技術應積極在國內發展並推廣應用。
  4. 在四個應用遠景中,有著各種不同類型的「推播服務系統」,其中並強調資料或知識彙整的重要性,即所謂的資訊導向服務(Information Centric Services)。為了區隔網頁內容的特質與專業性,政府可考慮先將非商業性但具高度公眾利益的網頁內容(如:教育、研究、科學、藝文等),編入典藏資料庫。之後,再逐漸納入其它領域,或僅維持二次(Secondary)、三次(Tertiary)資料即可。「推播服務系統」將可改善網際網路的應用效益與服務品質,也是知識資訊市集中極為重要的產品。只是這個產品必須建立在完善的標準規範與技術基礎上面。
  5. 由政府主導,結合學術界、研究機構、法人機構、民間企業,積極從政策、策略規劃中擬訂實施計畫,並儘速付諸實行。

捌、結語

  1980年代,台北市羅斯福路有許多家手動打字行,幫著教授們、研究生們編打論文及研究報告。今天這些工作都可以在自己的個人電腦完成。即使請商家代打,價格也相當便宜。我們可以預見未來的五年,將會有許多數位化的公司,在協助政府及企業建立龐大的數位資料庫;也會有許多資訊處理、知識整理、資訊加值的公司成立,在知識資訊市集中拓展業務。人們藉由網際網路來獲取知識的需求愈來愈高,資訊的品質(精緻與精確)、時效與費用將成為這個市集的重要競爭因素。而原來掌握資訊源頭的企業,如:媒體業、雜誌業、出版業、娛樂業等,也將成為知識資訊市集的重要角色。

  我們相信未來的知識資訊市集必將充滿商機,也會增進終身學習的網路環境。這樣的期望,當然可以由市場供需的機制來帶動,但能否在五年之內實現呢?民眾的利益是否會被照顧到呢?知識資訊的品質會受到保証嗎?政府的角色而言,能兼顧民眾利益及產業發展的政策,應該就是好的政策。希望在這篇論文所建構的遠景能引起資訊界及圖書館界的一些迴響;也希望我們的建議,對促進知識資訊的流通與應用有所助益。

【參考文獻】

  • Carroll, John M. "How to Avoid Designing Digital Libraries: A Scenario-based Approach," 37th Allerton Institute 1995, Graduate Schoo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Allerton Park & Conference Center, Monticello, Illinois, October 29-31, 1995. http://edfu.lis.uiuc.edu/allerton/95/s2/carroll.html
  • Cathro, Warwick S. "Digital Libraries: a National Library Perspective," Information Online & On Disc Conference, Sydney, 19-21 January 1999. http://www.nla.gov.au/nla/staffpaper/cathro4.html
  • Hastings,  Kirk and Tennant ,Roy " How to Build a Digital Librarian," D-Lib Magazine, November 1996. http://www.dlib.org/dlib/november96/ucb/11hastings.html
  • 麥可‧德托羅斯(Michael Dertouzos)魯樂中譯。資訊新未來:What Will Be: How the New World of Information Will Change Our Lives。臺北市:時報文化,1997[民86]。
  • Matson , Lisa Dallape and Bonski ,David J. "Do Digital Libraries Need Librarians? An Experiential Dialog," ONLINE, November 1997. http://www.onlineinc.com/onlinemag/NovOL97/matson11.html
  • Lyman., Peter "What Is a Digital Library? Technology,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the Public Interest," Daedalus 125 (Fall 1996): 1-33.
  • Saffady, William "Digital Library Concepts and Technologi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Library Collections: An Analysis of Methods and Costs." Library Technology Reports 31(May-June 1995): pp. 221+.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