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陳澄波東亞巡迴大展 仰望美學教育典範

文:王慈霞 照片提供:臺南市文化局提供
  「陳澄波120誕辰東亞巡迴大展」是畫家陳澄波作品歷年來規模最大、品項最豐富的展覽,亦是最具系統性及整體性的一次回顧展,除了紀念其120歲冥誕,同時也向這位臺灣近代藝術先鋒在美學教育的貢獻致上最高敬意。

臺南首展打破過去單一主題的展出方式,規劃6大主題,於鄭成功文物館、臺南文化中心、新營文化中心、及台灣文學館同步展出,協助觀眾從更多角度透視其精采的一生。

  陳澄波(1895-1947),是第一位以油畫入選日本「帝展」的臺灣留日學生,也是臺灣甚至東亞近代美術發展的重要先驅。今年適逢陳 澄波120歲冥誕,為紀念其藝術成就,臺南市政府、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及中研院臺史所攜手合作,結合國內外各相關單位,促成橫跨東亞三國五城的陳澄波 作品巡迴展,邀請陳輝東、蕭瓊瑞、林曼麗及白適銘等國內藝壇重量級人士參與策展,以不同視野及角度,多元檢視呈現這位藝術前輩的不凡成就。


  巡迴展自西元2014年1月18日起由臺南「澄海波瀾」(1/18~3/30)揭開序幕,接著前往北京「南方豔陽」(4/25~5 /21)、上海「海上煙波」(5/29~7/10)、東京「青春群像」(聯展及修復)(9/12~10/26)及臺北故宮「藏鋒」(11/28~2015 /3/30)。其中,東京「青春群像」是唯一的聯展,也將是東京藝術大學首次展出自該校畢業的臺灣前輩藝術家聯展,邀請與陳澄波同時期前後入學、畢業的學 長學弟們,一同以藝術經典作品「返校」與年輕世代交流。

 

全面性展面 不乏首度亮相珍品

臺南文化中心展場。   陳澄波作品文物,歷經三代保存、修復,此次展品橫跨油畫、膠彩、水彩、炭筆素描、水墨、書法,並有書信、照片、畫具文物等共近千件,是 陳澄波自西元1947年去世後,規模最大、數量最豐、展項最全面的一次展出。其中,不乏臺灣首度公開亮相者,例如創下臺灣藝術家作品交易最高價,目前為私 人收藏的《淡水夕照》,而陳澄波畢生得意創作並親自指定為傳家之寶的《清流》,同樣值得細細品味。除了國內私藏家共襄盛舉出借超過60幅重要畫作,參與本 次巡迴展的上海中華藝術宮、北京中國美術館以及東京藝大,亦熱情出借館藏,讓陳澄波家屬深受感動。
 

  1895年出生於日治時期臺南州嘉義郡的陳澄波,受到日籍水彩畫家石川欽一郎啟蒙,引發對美術的興趣。1924年考進日本東京美術學校 (今日本東京藝術大學),1926年以一幅《嘉義街外》入選日本第七屆帝國美術展覽會,成為首位以油畫入選日本帝展的臺灣留日學生;隔年再以《夏日街頭》 持續入選帝展,激勵臺灣美術風氣;1928年,進入西畫研究科繼續深造。就讀日本東美期間,除了和畫友組成「七星畫壇」、「赤陽會」等留學生團體,並時常 抽空返臺舉行畫展,且親自在會場上解說作品,推廣美術教育。另一方面,受到「東美」中國留學生影響,多次前往西湖旅遊寫生,並於1929年受邀前往上海任職,直至上海爆發128事件才返臺。
 

《自畫像》於臺南文化中心展出。   陳澄波在上海時間受八大山人及倪雲林畫風影響,不同於同期臺灣美術創作者,他除了追求西方創作技巧,並將東方精神帶進畫作。他認為,畫面所要表現的是所有線條的動態,並以「雷諾瓦的線的動態,梵谷的筆觸和運筆,以及把東方色彩加濃處理」為作畫方針。這些理念使得陳澄波的作品,不論是日常 生活的街景、戶外寫生,都能兼具東西畫風,在同輩畫家中脫穎而出,奠定其巨擘地位。


澄海波瀾 臺南經典重現

   一生經歷臺灣由傳統移民社會進入日人統治之現代化社會等不同時期,陳澄波豐富的人生閱歷與創作經驗,有如臺灣近代美術史縮影,他的創作 足跡遍歷臺灣、日本、中國三地,透過留學深造、旅行寫生,紀錄了20世紀東亞近代社會及美術環境的變革。為使民眾對陳澄波有更深入的了解,臺南首展打破過 去單一主題的展出方式,規劃「現代之眼」、「世界座標」、「巴黎想像」、「東方情緒」、「波光瀲灩」及「美育前線」6大主題,於鄭成功文物館、臺南文化中 心、新營文化中心、及台灣文學館4大館同步展出,協助觀眾從更多角度透視其精采的一生。各展館主題規劃如下:

 

臺南4大館 不同面向欣賞

陳澄波作品《淡水夕照》。  一、臺南文化中心:以「世界座標」及「巴黎想像」為主題。前者介紹畫家如何透過留學深造、吸收各種傳播資訊,擴大視野並將自我的創作納入當時所謂的「世界性」的美術座標之中。即使無法如願成行前往巴黎取經,作品依舊透露陳澄波對巴黎的想像與憧憬,而居留上海期間,任教的新華藝專正位於法國租界,也對他的創作產生一定的影響。他在返臺後大力推動美術運動、組織「臺陽美展」,亦是對巴黎社會文化的實踐。
 

   二、鄭成功文物館:「東方情緒」──透過畫家素描、水彩、油彩及書信文件,來呈現這位西畫家的內在東方特質。陳澄波留日期間,適逢日本大正時期民主思潮興起,在「反西化」、追求民族自決的時潮中,興起重新認識東方文化價值的自覺體認,而接著受邀上海任教的經驗,也使他在創作上展現出強烈的東方情緒。畫作《清流》及《淡水夕照》皆於此館展出。
 

  三、新營文化中心:新營文化中心呈現「美育前線」及「現代之眼」兩大主題,前者紀錄陳澄波此生如何受到美學啟蒙,乃至後來為人師長啟發 後進的過程;「現代之眼」則著重畫家的東京經驗以及上海期間與新派人士往來的洗禮,不僅奠定其對現代藝術的體認,並豐富其創作與思維。新營文化中心展出作 品及文物數量亦為4館之冠。
 

 陳澄波等人創立的赤楊會在臺南公會堂前合影。  四、國立台灣文學館:「波光瀲灩」主題由台灣文學館特別規劃,邀請33位國內知名詩人及作家為陳澄波作品寫詩,透過詩人敏銳的觀察與感受力,進行一場詩與畫的對話,作為畫家百二冥誕的獻禮。


  為迎接這場重量級東亞巡迴展到來,臺南市政府也與台灣文學館及陳澄波基金會合作,2013年先規劃16所中小學及5所大專院校共21場 校園巡迴展及相關教育活動暖身,並於大展正式登場後,舉辦專題研究工作坊及10場系列專題講座,邀請專家學者就不同角度探討陳澄波在臺灣近代藝術史上的貢 獻。

 

再現澄海波瀾 啟發後代思考

《清流》於鄭成功文物館展出。  作為臺灣第一代西畫家,陳澄波身上展現出國際視野、前衛思想、東方文化特質及對美育的熱誠,成就極受推崇,卻因228事件受難者身分而 塵封數十年。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陳重光董事長及陳立栢執行長父子,除了表達家族對各方合作單位的感謝,也期盼今年「陳澄波年」的系列活動能讓臺灣美術教育更加扎根,讓陳澄波這個名詞走出228事件政治受難者悲情,走出拍賣市場及學術領域,成為引發美術興趣、啟蒙臺灣下一代美術教育的教材,再續陳澄波 生前致力推廣美術教育的理想。是時候,該讓更多社會大眾,從藝術領域認識這位一代文化巨人的成就及深遠影響。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