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話題充電站─從生活中反思 汲取寫作元素

文:李欣如 照片提供:李欣如

  今年法國讀書樂在台灣活動以「一座城市‧一部作品」為主題,法國在台協會邀請到以《在我媽媽家三天》贏得法國龔固爾文學獎的作家方思華‧偉更斯(Francois Weyergans)到不同的地區參與多場與作家有約的活動,希望台灣的讀者能從中了解法國。他開玩笑地說:「寫作不僅讓他反思生活,也因得獎讓母親當了三個多星期法國最有名的媽媽。」

字裡行間見影像

作者與讀者分享閱讀感受後,貼心地為讀者題上祝福語。  方思華‧偉更斯有一位是作家、是影評人,也是出版商的父親,還有一位對電影狂熱的母親。雖從事寫作30多年,但他第一次試著寫小說的動機,卻是緣起於「要賺錢買攝影機。」

  9歲的偉更斯似乎是遺傳到父親的寫作才能,竟會想到透過寫作,來滿足拍片的夢想。而當他19歲時,就已經有能力拍攝、製作20分鐘的短片,並得到義大利影像獎項的肯定。直至西元1968年,他終因拍攝電影需花費大量的時間與金錢,便決定持筆寫作。

  從影像工作轉而為文字創作,對偉更斯來說,都是影像與文字的結合。最大的不同應該在於,小說能夠馬上寫,而影片在點子出現後,還必須等待機器、角色……等許多元素齊全後才可開始執行。他無奈地說:「開拍時,或許都已經半年後了。」

  因此,從《在我媽媽家三天》的字裡行間,也不難感受到故事結構是經偉更斯巧妙「剪接」後的呈現。受過巴黎影像製作學校訓練的他,儘管從事平面的寫作,卻仍舊運用分鏡的效果,帶領讀者進入一幕幕作者筆下的世界中。他強調,「因為過去影片剪接工作的螢幕大小與寫作的筆記型螢幕一樣大。」所以,「讓讀者從書中看見電影,就這樣自然而然地發生了。」

創作靈感來自生活

  不過,偉更斯坦承有些句子是無法創作出來的。雖然他的創作是影像先出現,再成為文字,但在轉換的過程中,卻與日常生活中關注、感受到的息息相關。至今為止,30多年的寫作生涯,他只出版了13本書,而此行到台發表的《在我媽媽家三天》與上一本出版的小說就相距八年之久。

  被形容為有「慢工出細活寫作習慣的偉更斯」解釋,其實那幾年都在為小說的出版而準備。像個孩子般急著說明,這段期間如何從生活中汲取創作元素,「寄了約1400封傳真,而每張傳真可都是花二至三小時認真寫的;也收到了約2000張的傳真,都悉心地分類、保存下來喔。」哪怕在書桌前「等句子」等上一星期,只寫出一點點,他還是因有感於文學應有撫慰人心的力量,而堅持慢慢寫。

深具創意的寫作風格

  《在我媽媽家的三天》偉更斯選擇以法式幽默的方式,描寫同為作家的主角與妻子看來有趣的情感關係,以及與母親間既近又遠的親子關係。而他對於在台灣出版社以「你有多久沒見到你媽媽?」為出發,感到很溫馨。他認為,能讓讀者從輕鬆、愉快的閱讀中,反思自己的生活,是作家最大的欣慰。

方思華‧偉更斯(Francois Weyergans)以印有「龍」的T恤與台灣讀者親切相見。  然而,偉更斯雖曾以《法蘭茲與方斯華》榮獲1997年「法語作品貢獻大獎」與以《在我媽媽家三天》贏得「2005年龔固爾文學獎」。但剛開始從事寫作的他,總是讓父母擔心。而他的第一本小說就因太多敘述性生活的片段,而被嚴峻的天主教徒父親強迫以筆名出版。

  或許是性格使然,偉更斯非但沒有聽從父親的要求,反而在接下來的幾本創作中也都對性有所著墨。而當《在我媽媽家三天》奪得大獎的肯定後,他透過影像從事寫作的創意風格,與運用多重身分敘述同一個故事的密網,也著實令讀者驚豔。

  配合法國讀書樂活動而受邀來台的偉更斯有一天穿著印有「龍」字的T恤,又有一天,配上台灣習俗代表喜氣的紅色領帶,與讀者共享閱讀的喜悅。滿頭花髮、面露親切微笑的他說,「正努力擷取台灣的影像,希望能融入到下一部作品中。」而在近距離的一問一答間,法式情懷的浪漫閱讀與感動,隱隱而現。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