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智慧100》《臺灣經濟發展與競爭》《更簡單;更自在》《田長霖的柏克萊之路-華裔校長的輝煌歲月》等介紹

文:廖明理(省立臺中圖書館館員)

書 名:智慧一○○
著 者:聖嚴法師
繪 圖:朱德庸
出版社:法鼓文化事業公司
出版年:民國八十七年一月

  智慧之人必定是聰明之人,聰明之人卻未必是智慧之人;有智慧的人明察秋毫,不僅能事事洞燭機先,還能時時超越當下;有智慧的人,所見的日日是好日,所見的人人是好人。愚人被環境捉弄,智者能改造環境。愚者看世界是人間的地獄,智者看世界是光明的淨土。智慧可以從讀書而來,同時也可以從體驗中開發,明白自己思想的道路,確定努力的目標和處世的原則之後,智慧則日日增長。有了智慧才能像名廚那樣五味調和百味香,高明的廚師能善用種種材料變化出風味獨具的佳餚。

  {智慧一○○},係從{法句}、{華嚴}、{法華}等諸釋及《大智度論》中,摘出短偈一百則,經聖嚴師父親自逐則以現代人的角度用口語解說其含義後,文章精練具文學性,含意深遠,值得細細咀嚼品味。部分篇章亦曾在{聯合報}副刊連載,深獲國內外讀者的喜好與佳評。尤其每則均配有漫畫家朱德庸先生極富幽默感與思想深度的插繪,不但為之增色不少,讀來更令人不覺莞爾,暗自佩服一代大師之功力不凡。

  全書共分四篇,從第一篇的智慧之眼開始,真人無垢、假戲真演、到末篇的不死之樂,每偈以四字為題,引出五言四句或八句之簡短經句,全書三百五十四頁,以淺顯易懂又饒富深意的文字描述,師父悲天憫人的胸懷,深怕眾生誤以為佛法之精深難行,而不敢親近,所以善舉各種生活中的實例,讓我們讀來十分輕涼自在。其實生活中原本就處處皆佛法,所謂「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只是眾生常被無始的貪瞋癡所蒙蔽,而失去了自性,甚至連身處三界火宅之中猶苦中作樂,誤以為找到了依靠而沾沾自喜,其實,一切境界,出於心造,源於心受;心境煩惱便處於火宅之中,心境清涼便生於佛國淨土。

  一個人如果有智慧,就知道一切世間的事物,起起滅滅來來去去,都是暫時有而本來空,何必那樣地在乎自己在乎他人。有智慧者能夠放得下,因為一切本來就是空的;有慈悲者能夠提得起,因為有世間就有業,多造善業,多結善緣,正是菩薩的心懷。一般人對於生命常偏向於悲觀與消極,充滿了無可奈何。《法句經》無常品中「世日已過,命亦隨減;如魚少水,斯有何樂。」一旦水逐漸消失,魚還有甚麼歡樂?亦即是說,死在眼前,還不知珍惜生命!佛法所謂的無常,具有警惕的作用,提醒我們時刻心存危機感,激勵我們要珍惜光陰,善用有限的生命,來成就無限的慧命和功德。生命的可貴,不在於貪求一時的享受,死亡的價值在於完成了奉獻的任務。就在一生又一生的生死過程中,成長了自我的悲智,消融了自我的得失,便是生命的大圓滿及大圓融。


書 名:臺灣經濟發展與競爭
著 者:陸民仁
出版者:健行文化
出版年:民國八十六年

  經濟學真的那麼深奧難懂嗎?教科書或專著裡高深的數學公式、複雜的圖表、艱深的名詞,不但使外行人一見就傻眼,修習的學生硬起頭皮,苦撐硬幹,往往也是似懂非懂,即知其然,也不見得真的知道所以然。經濟現象是人人皆有之生活經驗,經濟問題也是大家經常要面對而解決的,其中究竟,應是不難懂的,甚至是很平凡的,卻被一些經濟學者說得玄奇無比,令人望而生畏,其學理真是難以親近。

  學院派訓練的資深經濟學者陸民仁教授,著作等身,不但有卅餘年以上的教學經驗,也經常以其學養,擔任經濟部、經建會之諮詢委員,為政府之經濟政策貢獻心力。從象牙塔中的鑽研,到俗世的實務體驗,他深覺一般人對切身相關的經濟活動,也缺乏學理與政策面之了解,因此為大眾寫了一本大家都能看懂而受益的書籍,不用引經據典,沒有公式符號、統計圖表,並不妨礙其「深入」,更重要的是其「淺出」不必埋案苦讀,就能知其堂奧。

  本書一開始就從經濟的現實問題談起,然後帶出解釋問題的各種經濟理論去分析現象,由理論又導出政府所採行之經濟政策,並闡述現象、理論與政策三者間的互動關係,然後就經濟學的一些常見名詞,做觀念性的解釋,以避免常人以似是而非的誤解。經濟學家對問題的看法,舉出的學理、主張的政策,往往是眾說紛云的,當為一般人所常知,各種學派的理論、政府常用的政策措施,著者都有扼要的介紹,讓讀者有一定的根據與見識,之後大量的篇幅就擇要性地從市場機能,經濟行為是否理性?社會效益與社會成本、環保;競爭、獨占與把持、操縱,投資意願,計量預測之準確性,物價指數等一路談下去,甚至銀行靠得住嗎?央行外匯存底是不是社會大眾的?引進外勞的利弊得失、又愛又怕的兩案經貿,這些大家最為關切的話題,著者都沒有錯過。

  讀過以後,因為文字淺顯,說理清晰,一定會有「原來如此」的豁然開朗,而且書中所採實例,大多是近年臺灣本土演出的,大家印象猶新,格外有親切之感。對大多數當年飽受經濟學教科書枯燥無味經歷的過來人,讀此書,真有「相見恨晚」之感覺,對目前在修習經濟學的學生,或未曾修習而自力摸索的工商企業人士,本書是良好的補充教材。


書 名:更簡單;更自在
著 者:愛琳.詹姆斯
譯 者:李佩味
出版者:新路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年:民國八十八年五月

  您曾經為了生活的忙碌和複雜而自省嗎?生活在現代的人們,每天像無頭蒼蠅般的忙來忙去,除了排得滿滿的工作外,生活中還充滿了無數的責任和義務,以致於沒有時間享受生活,也沒有時間給自己。本書是著者覺悟到:生活不應該那麼忙碌後,著手簡化生活,並將觀念的改變,到生活習慣的調整過程,記錄下來的實用手冊。

  著者書中指出,根據調查顯示,有百分之三十的受訪者已自動自發地簡化生活,主動縮短工作時數,雖然薪水減少了,但是有更多的時間和家人相處,它說明了:有很多人已經受夠了每天為賺錢而疲於奔命的生活,開始由刪除不必要的活動,到減少帶進生活的物品,期使生活更簡單,日子過得更平衡,並能探觸個人真正重要的事。

  本書分十二章,首先探討不同的人對簡化生活的看法,並且看看是什麼東西使生活變得複雜,及如何簡化等,著者提示簡化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先學習作選擇,篩選出使生活複雜的事情,再思考如何改變,以減少生活中揮之不去的壓力。

  第二章接著敘述開始著手的方法,第一步先確定「真的要簡化生活」,然後訂出時間找個安靜的地方沈思,再試著每天騰出一小時,並減少各種干擾身體和精神的活動,創造更多的時間。

  第三章對那些無法騰出時間,從事自己最在乎的事情的人提出建議。許多人沒有做真正想做的事,是因為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或認為想做的事,通常都比較困難,著者對此問題提出:列出計畫表、重新評估事情的重要性,做一些刪減,然後瞄準優先目標的建議。第四章談到騰出更多時間的經驗。在簡化的過程中,人們可能會覺得繼續過以前的生活或許還簡單一點,原因是害怕為了簡化生活而面臨一大堆問題,著者以過來人保證,一旦開始做,在家人的參與及協助下,簡化生活會比維持以前的生活容易。

  第五、第六兩章,著者和大家分享她清掉一大堆東西的經驗,及如何處理媒體鼓勵消費的問題;清理雜物是捨棄對我們的生活已不再有用的東西,捨棄東西要從容易割捨的東西下手,至於改變消費習慣,著者提供「以後再買」、「把信用卡藏起來」的方式,先等幾天,讓那股想買的衝動冷卻下來,並想想家裏的空間夠不夠?而將家裏的雜物,維持在定量的方法是:有了新東西,就把舊的丟掉,才可享受清爽的空間。

  第七章討論如何拒絕,如何說「不」,對於一些不必要的邀約,有坦然拒絕的勇氣,而把時間用來做自己覺得應該做的事,是簡化生活過程中重要的里程碑。第八章談及人們的生活太複雜,以至沒有時間留給自己,當我們開始放慢腳步,減少工作時數,就會多出許多可用的時間,可以開始探索內在心靈問題,並從中得到啟發。至於家庭中煩瑣的事情不斷,如何簡化家庭飲食、控制體重、處理不速之客、過濾電話等問題可在第九章中看到著者提出適切的解決方法。電腦、網際網路、電子郵件是不是真的會簡化我們的生活?

  第十章中指出,在不沉溺的前提下,客觀評估自己的狀況,可適當使用最新科技,調整出最有效率的簡化生活方式。第十一章「簡單自在的父母」中提到減少孩子的才藝班課程、減少孩子看電視、培養小孩處理金錢的能力等,都可以使生活簡單一些。最後一章則告訴女人應該如何選擇衣服,穿出品味。

  簡化生活不是萬靈丹,它無法為我們的生活解決所有的問題,不過它是個好的開始,透過本書,著者一條一條苦口婆心的推薦,希望解除負擔,減少生活壓力的讀者,可以從中得到啟發與省思。


書 名:田長霖的柏克萊之路─華裔校長的輝煌歲月
著 者:劉曉莉
出版者:天下文化
出版年:民國八十六年

  在人生的旅途中如何能夠成功?尤其是在美國這個西方國家中,一個東方人在向上攀升的過程裏,因為膚色、文化的差異所受到的無形限制及個人自設的局限,其艱辛可想而知,但是田長霖一一克服了,他奮鬥有成的故事印證了:天資聰穎,加上堅強的意志及苦幹實幹的精神,能夠支配環境,成就大業。

  本書敘述田長霖一生力爭上游的經驗:少年時田長霖喜愛球類運動,從運動中對「掌控自我」做了嚴格的訓練,奠定日後成功的基礎,二十歲自臺灣大學畢業、高考機械工程科優等第一名;二十一歲前往美國留學,以不到四年的時間取得碩士、博士學位;三十九歲出任柏克萊加大機械工程系系主任,此後陸續升任高職。在田長霖的生活歷練中,破紀錄似乎成了他的專長,而他最值得稱道的事即是一九九○年(五十五歲時)榮任柏克萊加大第七任校長,成為創校一二二年來首位亞裔校長,締造了第一位華裔人士擔任美國頂尖大學校長的新紀錄。在擔任校長之後,他開啟了校園的新風氣,提出「多元而卓越」的目標,維護學術的品質,他創造了「柏克萊承諾計劃」,保持學生結構的多元化,在七年校長任內,他屢屨化危機為轉機,化阻力為助力,而被媒體譽為「現代大學史上學術領導的典範」。一九九六年七月九日,田長霖宣布於一九九七年辭去校長職務,是因為學校已處於歷史性的高點-名列九五年全國研究大學的第一名,他接任校長時曾訂下許多目標,在他離開時於自己能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感到非常驕傲。

  閱讀本書,透過著者生動的描述,田長霖精力充沛、不畏艱難、克盡本分的形像躍然紙上,帶給讀者無限的鼓舞與啟示。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