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著緣分,帶領讀書會已有7年的歷史,教導讀書會帶領人培訓有5年的經歷,在這過程中,與無數的美好生命相遇,有著相知相惜的感覺,當成員彼此用心經營與灌溉時,團體有著蓬勃的生命,互相扶持彼此鼓勵,是任何代價都換不到的。不論縣市政府是否將讀書會列為重點政策與否,讀書會的存在對社會文化與閱讀人口的提升有著正向的意義,也是一股孕育國家整體競爭力的實質強大力量,所以,不論在哪一個階段的年齡,讀書會都是一個值得繼續推廣與培養的社會教育基礎。
讀書會團體有其生命周期,我看待團體的生命歷程與周期很明顯地分為初階段團體、二階段團體、三階段團體、四階段團體……等。至於讀書會如何能長久與開花結果,這是人人都需要學習的,經驗的累積會細細訴來,知識與經驗的延伸會協助開展更多元的讀書會生命力!以下介紹我在實戰經驗中所形成的概念藍圖。
初階段團體 探索期
初階段團體,主要是稱一群想要認識他人或想要認識書籍的內容而結合的社群,主動投入或參與,是一個探索彼此期。在這段期間最好有一位對讀書會有經驗的老師先行帶領讀書會好的基本模式,鼓舞彼此的信念,協助融合成員彼此的個性,讓他們能看到彼此的優點。此期,先使用《生命教育法》、《為自己出征》、《失落的一角》、《靈魂的出口》、《與幸福有約》、《繪本》、《學習地圖》、《認識讀書會》、《袋鼠媽媽讀書會》等書籍對讀書會相當有助益。
二階段團體 認同期
二階段團體,主要是指磨合期。當讀書會的成員彼此漸漸熟悉後,個人的特質會逐漸展露,有的人喜歡展現、有的人喜歡沉默、有的人很有想法、有的人喜歡打岔……無論團體約定成熟與否,制約與不制約全在個人,況且讀書會的要素之一是鼓勵成員表達思考及鼓勵討論的團體。所以,喜怒哀樂開始呈現在團體成員之間,這時自覺得不合者會主動退出團體或主動爭取改變團體氛圍,就產生個人主動爭取機會或形成小團體或另尋其他團體的衝突或消減成員景況。
三階段團體 運作期
三階段團體,稱為漸進佳境期。讀書會團體已開始有輪流帶領讀書會的概念,彼此尊重其特質與找出合適的進行模式,如:暖身、導讀、摘要及討論和腦力激盪,最後會有行政事務的討論時間等。甚至有些讀書會會在此時期分成若干小組,每小組中有一個主要帶領人與其他幾位新加入的成員共同分擔協助記錄及下一次的活動策劃等。
四階段團體 互助期
四階段團體,稱為互信互助期。成員彼此不再很黏,而是有點黏但又不太黏,彼此間有空間也認同此團體,更願意邀約自己的朋友來參與,即使不能每次到但心中有此團體,沒有抱怨只有服務、分擔與成全。持續定期經營,可能會因為寒暑假而休息,但學期一開始就又開始聚會了,一學期結束後會安排一次旅遊。
一到四階段的團體形成團體生命或長或短,端賴這一群因緣際會的社群彼此的年齡與特性下衝擊的團體動力。在知識的結合下是否能開其智慧,成為各個高明人,在書籍中體現生活成為溝通高手。因此,對有心成為讀書會帶領人的夥伴,能有一個精緻而細膩的特訓過程就很重要。
八大智能 實作訓練
一個精緻而細膩的特訓過程對讀書會帶領人的培養,常常來參與的對象是家長或教師,所以,在每堂課的安排中,團體願景與協力對整個族性而言是重要的關鍵,此時,我常會以「八大智能」的實作做為團體動力訓練,來貫穿氛圍、建立成員熟悉彼此和激盪凝聚。人際類--問候、鏡子遊戲(右手相對、輕觸)、比手畫腳猜字疊積木(分組)等;自省類--甲乙你是誰、用愛心說實話等;語文--詩的朗誦、接龍,十句四圖漫畫編故事、三個詞、比擬物品等;音樂戲劇--甲乙who stolen my chickens and my hens?、肢體開展等;數學--3的倍數、有三或三的倍數拍手加減等;繪畫--傳畫、摺紙;空間--圓三角四方形、物品的延接(皮帶頭髮手錶)、飛盤、丟四球等;環境--環視教室、幾片玻璃(眼鏡)、廢物作畫、圓方形物等。
接著,就要進入主軸,培養「閱讀、解讀技巧」、「敏銳度」、「閱讀方法」、「書庫與分類」、「導讀與討論的示範計畫」、「導讀與討論的演練計畫」、「擬定方案規畫」等。在培養「閱讀、解讀技巧」方面,以文章、故事、詩、書等,帶領成員以心智繪圖作學習筆記;在培養「敏銳度」方面,以二圖對照練習視覺、以二音干擾練習聽覺、以傳筆遊戲練習觸覺;在培養「閱讀方法」方面,以「放對地方就是天才」「體會」(生命歷練我給自己的一句話、生命名言錄)「婚姻的黃金的守則」,練習找出重點、大綱、起承轉合;在「書庫與分類」方面,以網路、圖書館、書局、朋友同儕各式推薦好書來整合與分類;在「導讀與討論的示範計畫」方面,以OK4R、SQ3R、四層次等來作導讀與討論提問的規劃;在「導讀與討論的演練計畫」方面,以海報法、四五層次法來作討論演練;最後擬定方案規劃,練習暖身互動、主題、回饋結束的時機分配與整合討論。
最後,對所有來參與此次培訓自立立人想成為帶領人的出席率穩定的夥伴們,談談「為何要組讀書會」,「讀書會的來源、本質、種類、形態、內容、地點、目標」,再次談談「自我圖書分類」、「如何擬定主體課程進行模式」、「如何針對不同團體做不同選材」、「個人與協同帶領模式的優缺點」,並讓現場有經驗的人分享曾參與的讀書會經驗,共同討論整理「對一個團體的形成,其人數的合適性、團體性質的培養、周期性的貫穿以及何謂帶領人其帶領的方式與應具特質」等。
促進社會正向功能
由認識團體生命歷程與周期,來訓練一個被欣賞與被信任的帶領人應具備的方向與能力,主要是希望每個帶領人一定要具備正向的社會功能。廣泛而言,不論是兒童讀書會帶領或是成人讀書會帶領,每個帶領人都有一定的正向與負向影響力,不好的示範與帶領則足以毀壞對人的信任與和諧、提起多數的嫉妒與不誠實;好的示範與帶領則足以引發良善、愛人如己與多走一里路。由衷希望藉由帶領人每個團體的培訓過程,能培養出能與他人合作、誠實、願意付出愛心、樂意為他人服務的帶領人,讓讀書會的成員由階段性的主導期→衝突期→凝聚期→到99朋友,意即成為永久永久的朋友,彼此相扶相攜共同研討、共同分享才能與生活訊息,那是一個多每好的終身學習社會呀!
參考文章與書籍
- 袋鼠媽媽讀書會
陳來紅 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
- 讀書會帶領人的重要性
李世英 新竹市科學城社區大學
- 金科故事社團的歷史紀錄
李世英 新竹市科學城社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