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書香最前線

書 名:我的青春,施工中
作 者:王浩威
出版社:心靈工坊
出版日:2009年5月

編輯部∕文

  台灣的少年們幸福嗎?物質豐盛的他們是更幸福了,還是被「豐富」給淹沒了?

  「青少年」是人生最主要的階段,也是世界最大群的人口,然而,在台灣社會快速變遷的衝擊下,首當其衝的,卻是青少年。當傳統家族及社區支持系統瓦解,小家庭逐漸緊繃,經濟進入緊縮衰退期,我們不時耳聞校園暴力、拒學與中輟、網路上癮、自我放逐與傷害,處在這個世代,台灣青少年遭遇了什麼前所未有的困境?

  打從1991年起,王浩威醫師在因緣際會下遇見了許多青少年,也透過他們而遇見更多的學習和成長。這十多年來,他持續關注這群看似高大卻喑啞無聲的隱性弱勢族群,不論在診間或診外。也發現愈來愈多的新疾病和新難題出現在青少年身上,更為這群隱性弱勢族群感到著急,因而陸續寫了一些文章,出版了《我的青春,施工中:台灣少年記事》一書。

  王浩威藉由自身的心理分析專業,得以在醫療場域中遇見這群青少年,然而,他更穿越專業的高檻,在詩心同理與文學筆觸下,寫就一篇篇少年生命故事,讓我們得以窺見他們豐盈的內心世界。王浩威說:「這些少年帶著生命訊息而來,而這些訊息讓我們逐步明白生命本身就是個難題,而且是不分少年、成人,都要面對的難題。」

  台灣少年肩頭上的重量,從來就不是父母想的:「把書念好就好」那樣地輕,如王浩威說的:「許多老問題還是教人憂心忡忡的,許多新問題卻又來不及追趕…」。所以他選擇以散文手法訴說台灣少年青春心事,在有感情的訴說裡,讓我們更貼近這群台灣少年。

  本書寫的是少年的困頓、父母的焦慮,但侯文詠認為他更喜歡的卻是精神科醫師在字裏行間不經意流露出來的溫柔心事。那些心情,似乎比醫學本身更讓人覺得安心。

  而心理醫師鄧惠文也極力推崇此書,她指出,王浩威醫師對於社會、家庭制度的變遷有著獨到見解,因此總能洞悉世代間的張力。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讀他如何與屬於未來的心靈對話、如何引導擱淺的親子雙方,在在都令人感動。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