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純情臺灣原住民 森丑之助的寫真紀錄 探古知今:館藏日文舊籍介紹

文:許瓊丰 照片提供: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狩獵是布農族男子最快樂的事

 森丑之助以30年時間進行臺灣原住民實地調查,用影像記錄原住民形貌與生活的日常。因公務開始蕃地調查,而浸入「蕃界趣味」,對原住民懷有熱情,指出他們具有獨立自主精神、尚武精神與純情的崇高品行。
 

 有臺灣原住民調查的日本人類學家三傑之稱的是伊能嘉矩、鳥居龍藏、森丑之助,3人在1895年之後相繼踏足臺灣土地,進行原住民調查研究,並以影像製作民族誌,奠下今日原住民研究的基礎。
 

 森氏1877年出生於日本京都市,在長崎商業學校時學習中國南方官話,由於生性喜愛冒險,在1895年18歲時隨日本陸軍軍艦來到臺灣擔任陸軍通譯,因而與個性純真的原住民結下深刻的緣分。
 

 首先他以一年多時間努力學習精通各原住民族語言,開始調查後雖也遭遇差點被馘首的危險,但最後以誠心獲各部落原住民信賴,與大家結為好友,任意自在穿梭於山林之間,與鳥居完成玉山首登,並向他學習原住民調查方法與攝影技術,總計有16次橫越中央山脈的紀錄,又跟隨植物學家小西成章調查臺灣山林植物。在臺灣時,又跟隨植物學家小西成章調查臺灣山林植物。在臺灣時,最初擔任陸軍通譯,爾後有臺灣總督府的殖產局「有用植物調查」囑託、蕃務本署囑託、「臨時舊慣調查會蕃族科」囑託等資歷,而編纂出版蕃語、植物、民族誌等書,舉凡人類學、地理學、考古學等也都有重大貢獻,被鳥居譽為「臺灣蕃界調查第一人」。

 

影像創造記憶 凝視原民之美

蘭嶼雅美族人與木造船

 森氏在原住民調查時使用的乾版箱式照相機(box camera),人必須扛著笨重的箱子與玻璃乾版底片,與今日的輕巧數位相機不同。他拍攝的大量照片在日後有部分做了編輯出版。

 森氏將拍攝的照片依原住民族群做分類編輯。而原住民的族群分類始於伊能,他首先調查原住民共同特徵進行分類,再依劃定系統上血緣的遠近,做成「群/族/部」階層系屬表,完成「分類系屬」表後分為8族,後來又加上鳥居1897年在蘭嶼雅美族調查而構成9族。1909年總督府蕃務本署成立後重新調查分類採用森氏分類,因此他在1915年編輯的《臺灣蕃族圖譜》中,依泰雅族、排灣族、布農族、曹(鄒)族、阿美族、雅美族6族做介紹。但1935年,總督府在統治臺灣40周年之際,以含有繼承《臺灣蕃族圖譜》之意出版《臺灣蕃界展望》時,再加入賽夏族成為7族。

 本次展覽,介紹本館數位典藏服務網中森丑之助《臺灣蕃族圖譜》2 卷及《臺灣蕃族志》1 卷,還有上述總督府出版的《臺灣蕃界展望》。《臺灣蕃族志》第1 卷是泰雅族篇,內容分為6 篇,詳述了種族、體質、社會狀態、土俗、信仰及心的狀態、經濟。《臺灣蕃族圖譜》及《臺灣蕃界展望》皆以照片編排並做說明,內容有豐富的地理環境、聚落、家屋、職業、文化,體質特徵等,攝影捕捉到原住民自然的表情,也成為總督府官方對外宣傳的材料。

 

時光流轉 臺日學者的原住民記錄對話

為族人祈禱驅除病魔的鄒族巫醫

 1924年森氏辭官後,獲得大阪每日新聞社及佐久間財團的援助,預定繼續編輯出版書,然而受1915年布農族殺害日警的大分事件影響,萌發建設「蕃人樂園」(原住民自治區)想法,結果無法得到支持而未能實現,出版書籍一事也戛然而止。1926年在返回日本的輪船途中,因鬱鬱寡歡投海自盡,年僅49 歲。

 森氏畢生投入原住民調查,積蓄了最豐富的調查資料,可惜因1923年關東大地震的大火燒毀了絕大部分,加上死後文稿散佚各處,實為遺憾。

所幸在80餘年後,由臺灣古道專家楊南郡的多年蒐集並為原稿譯註後出版《生蕃行腳:森丑之助的臺灣探險》,才讓其功績重現於世。現今對森丑的了解都須參考本書,可說呈現臺日學者跨越時空的原住民對話。(本文若有使用「蕃」的情況,係沿用當時文獻稱呼,並無特別意思與不敬之意,敬請諒察。)

 

「純情臺灣原住民 森丑之助的寫真紀錄」展覽

時間:2020年5月1日(五)~8月23日(日)

地點: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總館三樓

期刊櫃檯旁迴廊區(週一休館)

 

附加檔案: PDF格式.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