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滿載親情與友愛的散文─《記憶雪花》

文:小民(專業作家)

著 者:楊錦郁
出版者:九歌
出版年:民國八十八年四月

  和大多數讀者一樣,對臺灣每年新書產量據說至少兩三萬本,在每月兩千冊以上的新書中,如何去選自己樂意看的書呢?很久以來,我都只逛書店,聞書香而不買書了。

  日前,散步至居所附近的遠企大樓,竟發現地下二樓新開了一間連瑣書店,規模大而新,人則稀少。這由於不是星期假日,書店所在也不臨大街上,不如一般書店熱鬧。

  我悠閒的瀏覽一排排整齊的新書,發現「九歌」架子上有一本書名《記憶雪花》的新書,和我兩年前在人間副刊上讀過的一篇散文題目相同,這篇散文是楊錦郁寫的。

  楊錦郁是一位年輕的女作家,寫作認真品管嚴,發表在各刊物的作品不太多,我是近兩年才讀到她的散文,很喜歡,就掏錢把這本新書買下,回家馬上展讀起來。讀了幾篇之後我驚喜書中有許多篇係舊相識,乃初讀就令我感動的文章,如今重讀感動更深,大以其中記著者大家庭的最溫馨感人,〈宅院春秋〉便是寫她彰化老家大宅院。在她上初中的時候,共同生活的親屬竟高達三十餘人。想想,這是多麼熱鬧的大家庭!由著者出生在清朝的小腳曾祖母,到與他們年齡相彷的排七的小叔叔,以及著者父母兄姐,四代同堂同居大片屋簷下的大家庭,有多少故事發生呢?著者娓娓向您訴說人丁興旺的大家庭,祖母幫大伯母做完月子,換大伯母替婆婆做月子。說她父親未能如祖父殷望的考醫學院,連大學也沒考,二十三歲結婚連生三個小孩,貧困得只有一條外出褲子。而她母親,因嫁妝少一直做小媳婦。但著者出生後,父親經濟好轉,對整個大家庭有了助益。叔叔們分別上學就業,著者長大成為大家族首位考取大學的子弟。她雖嫌考得不理想哭成淚人兒,她父親卻歡喜得為她念大學在臺北買了房子,多麼感人的親情!好玩的是著者和只大一歲的姐姐,因常常穿同樣的服裝被誤認為雙胞胎,幼年幸運的當了三位叔叔的花童,還常被鄰居「借去使用」。

  這個大家庭在著者大學時代,先是祖母過世,接著在她新婚之後,她父親來臺北探視她返家次日驟然病逝,大家庭失去維繫力量,破了祖父生前不准分家的規定,分了家。辦完分家事宜,因久病的二伯過世,七叔失去疼愛他的兩個哥哥,加上婚姻受挫,竟在著者出生的房間自盡。文章就在著者感嘆人事滄桑中結束。

  錦郁的散文沒有渲染,但用情很深,滋味無窮。

  這本散文集蒐錄的文章僅二十餘篇,創作年代自八十三年至八十八年,內容最抒情的如〈流離歲月〉、〈石蓮〉、〈妳會來道別嗎?〉、〈金石別〉,以及〈宅院春秋〉等篇。較輕快的可能是〈記憶雪花〉、〈向日葵之靨〉和寫親子之間的〈流星雨的天空〉、〈海盜船與愛國者飛彈〉,篇篇耐人頌讀。特別是著者寫她母親到郵局,領出太平洋戰爭時,被日軍拉至外島當炮灰的四舅獲得的日方賠償金,原來是要為她外公、外婆及四舅買三個長生祿位,置放在一個小尼姑庵內,而賠償金剛夠三座祿位。〈長生〉一文含喻至親骨肉,即使死生兩相隔,逝者在生者心中,仍是長生的。我們要珍惜親情、友愛。

  正如顏崑陽先生在序中指出,錦郁的散文是為感動讀者而寫的,好一本深情散文。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