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建築景觀有如一面鏡子,反映出不同時代的文化面貌,從最新的文教地標國立臺中圖書館到三級古蹟林氏宗廟,可說是具體而微呈現臺中市南區的 發展 軌跡,等待著旅人一一探訪。
每座建築景觀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及理由,也許事過境遷,人們的記憶早已不復在,但,只要它存在的一天,歷史就有如印記般刻劃在上頭,反映著不同時 代所 沉澱出來的文化蘊底,值得人們駐足凝神。
國中圖新館 新場域新地標
天氣爽朗的早晨,和風醇暢,獨自躺在國立臺中圖書館館前廣場寬闊的草坪上,仰望上方純淨蔚藍的天空和一棟外型奇特的圖書館,猶如一艘大船艦在海 裡行 駛游走,又像是一個滿餡的潛艇堡放在精緻的盤子中,等待你大口大口的把它嗑掉,就這樣任憑你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空間,猜想著建築師的設計思維。若想得到正 解,循著二樓的藝文走廊找到新館建築工法展,一切就真相大白了;假如展期已結束,那麼直接詢問笑容可掬的服務人員一樣可獲取解答。


這棟位於南區五權南路上的國立臺中圖書館,造型一枝獨秀,但絕非刻意追求時尚,空有其表,設計融合了在地山形水勢的外觀、川田聚落的配置與天光 流動 的室內空間,創造出象徵地域性色彩的建築地標。躑躅在圖書館內外,徹底洞悉建築與環境的互動,就仿如在尋找、閱讀臺中這座人文薈萃的城市。
國立中興大學 打造有機生態校園
沿著圖書館外圍的綠園道,來到以有機生態校園著稱的國立中興大學,其前身為臺灣總督府臺中高等農林學校,占地53公頃。校 園中 央是動物群聚的生態區域,幾隻大白鵝展翅前來迎賓,其中一隻「瓜瓜」曾是家養鵝,早已習慣與人接觸,有時甚至會主動向人撒嬌示好,可愛至極。不久,又出現 兩隻巴西龜,把你引到中興湖,它是經由初步測量、運土、平土、填土、打木樁等工程開挖成的一座人工湖,湖面積2,161坪,旁邊還有臺灣及海南島兩個小池 子,湖畔遍植花木,湖面波光粼粼,偶有黑冠麻鷺、夜鷺、鳳頭蒼鷹等飛羽動物棲息在樹梢上,畫面詩情畫意,是婚紗業者爭相搶鏡的首選景點。
臺中城隍廟 地方信仰聖地
時間倒回清光緒10年(西元1885年),臺中城隍廟原設立於臺中市東區樂業里,甲午戰爭後臺灣蒙塵,日軍占據廟堂作為軍事用地,而後又改建為 臺中 糖廠。直至民國10年,由當地士紳發起,於現址重建新廟迄今。走進大殿,線香飄起縷縷白煙,跟隨善男信女插上一炷清香,以表示對城隍爺的尊敬。舉香膜拜 完,抬頭仰望上方的算盤,那是城隍爺用來計算善惡功過的工具。一旁的文判官右手持筆,左手持生死簿,負責考核功過,武判官則負責執行獎懲,再加上捉捕犯人 的七爺、八爺和固守奈何橋的牛頭、馬面,每尊神像的雕工皆栩栩如生,量十惡不赦的壞人,也不敢任意胡作非為。
此時,再將視線轉向莊嚴肅穆的司法神——城隍爺,你會發現滿清時期臺中並未設立知府官衙,為何臺中所奉祀的神尊為府城隍?主要是清朝期間臺灣時 局不 平靜,加上沒有巡撫鎮駐臺灣,為了加強鎮撫兵力,特別派遣與知府官位相等的五八臺武官駐臺,並在臺灣中部的臺中城,設衙治事,因此臺中的府城隍地位也就比 其他縣城隍高了一級。
林氏宗廟 歷史文化古蹟
繼續往國光路前進,發現有一座牌樓寫著「林氏宗廟」,轉進鋪滿紅地磚的巷內,一座沉澱了近百年歷史的三級古蹟即佇立在眼前。林氏宗廟原名「林祿 公 祠」,始創於清嘉慶年間,後經數次遷移,於民國8年著手興工,歷時12載,終於在民國19年完工於現址,期間也曾因大量蝙蝠群聚,衍生蟲菌啃蝕木造建材的 危機,臺中市政府於民國83年2月開始進行修復,85年4月正式竣工。宗廟整體建築構造,以閩南傳統建築的營建方式為基礎範疇,廟向座北朝南,略偏東,是 九間起、雙進、單護龍、兩過水廊、二過水仔,四合院式的大宗廟。
一入廟內,雙眼馬上被泥塑的「雙龍戲珠」照壁所吸引,在它前方還有一對石獅子稱為「埕前獅」,左公右母,祂們可是大有來頭,其為清光緒初年旱溪 祖廟 留下的重要古文物。公獅嘴形張開,眼神往中軸線望去護衛廟門,母獅嘴巴則是合起,含情脈脈的望著公獅子。回過神來,洞悉宗廟的建築體,木構架部分,是由漳 籍名匠陳應彬師傅親自督造,他力求美學與結構力學的完美組合,使其成為宗廟最具代表的建築工法。
「入廟看廟門」若說到最精采之處非三川殿莫屬,在這裡可欣賞到木雕、石雕、彩繪、剪貼、交趾陶等精湛作品,如:「鳳凰」陶片剪貼、石作的「書卷竹節窗」、寓意「天官賜財」的交趾陶,皆蘊含有吉 祥之意。
臺中文創園區 老地方釀出新點子
最後一站,來到新舊交融的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其為公賣局第五酒廠臺中舊酒廠,所留下的工業遺產與歷史建築,足以見證日治時期迄今臺灣的製酒 產業 發展史。民國91年7月獲臺中市政府登記為歷史建築,並獲行政院文建會規劃為創意產業發展計畫中的五大創意文化園區之一,以作為臺灣文化創意產業推展基 地,同時定位發展為「臺灣建築‧設計與藝術展演中心」。
進入園區,以藝術大道為起點向前行,右方的藝文展覽館,原為黃酒花雕酒的成品倉庫,現作三連棟展覽空間。左前方的雅堂館,則是為了紀念連雅堂對 臺灣 文化發展貢獻卓越而起名的建物,外觀以早期紅磚造厚實牆體築成,具二連棟屋頂雙木桁架及三連棟鋼屋架,過去曾是米酒成品倉庫和半製品儲酒庫,目前作為文創 展覽場並提供多功能之用途。位於中央廣場右方的衡道堂,同樣也是為了紀念對臺灣文化資產保存貢獻卓越的林衡道而命名,原作為禮堂、食堂和供應部之用,整體 架構是回字型的木造日式建築,以柱列迴廊環繞中庭,至今走進室內依然飄散著濃郁的檜木香氣,園區將它規劃為集會、表演及展覽空間。
地圖資訊
A 國立臺中圖書館
地址:臺中市南區五權南路100號
開放時間: 周二至周六9:00~21:00
周日9:00~17:00
(閉館前30分鐘停止受理借用各項空間及設備)
B 國立中興大學
地址:臺中市南區國光路250號
開放時間:戶外公共空間全天候開放
C 臺中城隍廟
地址:臺中市南區合作街94巷50號
開放時間:6:30~21:30
D 林氏宗廟
地址:臺中市南區國光路55號
開放時間: 周一至周五9:00~17:00
(周六、日請事先電洽:04-22246928林小姐)
E 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地址: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開放時間:戶外空間6:00~22:00
室內展館依活動申請開放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