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由使用者層面看公共圖書館的青少年服務

文:楊曉雯(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助理編輯)

【摘要】

  據許多研究調查指出,青少年使用圖書館的次數及頻率遠超過其它年齡層;然而圖書館員在大力倡導對專家、研究者或兒童服務時,反而忽略了這群讀者的需求。但青少年對圖書館的看法與使用感受,卻是影響其未來是否會接受並親近圖書館的基礎。因此本文旨在探討:

    1. 青少年平日的資訊需求動機、類型有那些?
    2. 青少年對於各種資訊管道的使用狀況為何?其選擇使用的動機又是如何產生?
    3. 青少年對圖書館的使用情況及看法為何?影響高中生使用及不使用圖書館的因素為何?

  希望藉由對這些問題的了解能夠藉由獲知青少年的資訊需求及資訊搜尋行為,有助於了解圖書館提供更符合其需要,更令高中生滿意的服務及館藏;並了解圖書館在青少年的資訊行為中,到底扮演何種角色及未來可供參考採用的方向定位。

一、研究動機

  自八○年代由戴文及尼蘭(Dervin and Nilan)提倡替代性研究作為讀者研究的新典範以來,對讀者資訊搜尋行為的研究,已朝向由使用者角色來檢視圖書館系統,了解讀者產生資訊需求的動機與目的(註1)。在這新典範中,強調資訊需求的產生,是使用者在特定的時空情境下和環境互動的結果;因此要研究資訊行為,必須先深入了解促使資訊產生的情境,方能真正了解個別使用者的資訊需求及利用的狀況(註2)。

  據國外許多研究調查指出,青少年使用圖書館的次數及頻率遠超過其它年齡層;無論是在課業、工作或娛樂上的閱讀及其它性質的利用(註3)。然而圖書館員在大力倡導對專家、研究者或兒童服務時,反而忽略了這群讀者的需求。青少年並未獲得館員同標準的對待(註4);館員及教育專家也都少有支持與探討的言論;專業的青少年服務館員數量,也因各種因素而急劇銳減中。圖書館對青少年的服務,似乎有無從著力的困境(註5)。反觀國內,青少年對圖書館的利用,一直只是停留於閱覽室使用的境界。面對這種空間高使用而資料低借閱率的狀況,許多專家歸咎於國內升學壓力過重、教學方式不當、或是圖書館利用教育的不足。雖然這些都也許是因素之一,但卻沒有研究曾深入了解青少年真正所需要的資訊為何,也不曾了解圖書館資料是否能滿足這些需求。吸引人的館藏,相信是使讀者最樂於使用圖書館的要素,因此唯有深入對青少年的資訊需求以及閱讀興趣進行深入了解研究,我們方能獲知這獨特群體的行為特質及其對圖書館的利用情況和看法。這些訊息的歸納,將有助於深入了解青少年,並能由中思考圖書館界對他們的服務,究竟應朝向何種境界!

二、研究問題及目的

  不論國內外,對青少年的需求了解或圖書館服務,都缺乏如對成人或研究者般的重視;但青少年對圖書館的看法與使用感受,卻是影響其未來是否會接受並親近圖書館的主要影響因素。因此本文旨在探討下列問題:
  (一)青少年平日的資訊需求動機、類型有那些?
  (二)青少年對於各種資訊管道的使用狀況為何?其選擇使用的動機又是如何產生?
  (三)青少年對圖書館的使用情況及看法為何?影響高中生使用及不使用圖書館的因素為何?

  藉由對這些問題的了解,本文希望能夠:
  (一)獲知青少年的資訊需求及資訊搜尋行為,有助於了解圖書館提供更符合其需要,更令高中生滿意的服務及館藏。
  (二)獲知了解圖書館在青少年的資訊行為中,到底扮演何種角色及未來可供參考採用的方向定位。

三、資訊需求的特性

  (一)資訊需求的產生

  資訊的功用因讀者的需求狀況而有不同,因此了解讀者的資訊需求是如何產生,我們方能知道讀者需要何種資訊,如何解決其需求。

  貝利金(N. J. Belkin)指出,人會產生需求資訊的感覺,是當其意識到自己的知識有了某些不足,而需要其它的外在知識來解決這些異常現象(註6)。

  戴爾(Richard L. Derr)認為資訊需求是一種心理狀態,是無法具體描繪;但需求者的心中會確實感到它的存在。對資訊需求的形成,其認為應具備有下列三個條件:1.知道資訊的目的;2.所欲使用的資訊確實能達到解決的目的;3.經過事實或價值判斷後確定上述二者皆可成立(註7)。

  資訊需求由各家說法看來,都可視為一種大部分人都有的內在情感需求,且隨時存在人生的各個階段。威爾森(T. D. Wilson)則以為資訊是用來符合人類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角色的各種不同需求:(註8)

    1. 生理需求:維持生命延續所需的基本需求。
    2. 情感需求:用以維持心理滿足的需求。
    3. 認知需求:指學習技能完成計畫等。

  因為這些不同階段所需的資訊會適時、適地、適人,因各種因素而有不同狀況,所以有必要更深入了解影響需求產生及解決方式的因素。

  (二)影響資訊需求的因素

  若就綜合威爾遜、米克(C. K. Mick)、林德西(G. N. Lindsey)及賈拉漢(D. Callahan)等人的說法,影響的因素可分述如下:(註9)

    1. 個人特質(Individual Attributes):包括人口特質(如年齡、學歷、興趣等),心理、生理因素,專業背景及訓練對工作的態度及對資訊的價值觀。
    2. 人際互動:又可分為:工作環境:即工作單位中組織的特性、工作伙伴、溝通傳播網路等;執行層次:年資、工作任務、工作所需之訓練及完成目標等。
    3. 大環境:指社會上其它影響因素,如文化體系、政治體系、法律經濟狀況。
    4. 其它因素:指資訊管道獲得的容易度,及成本效益等。

  由這些因素的互動,形成人類各種不同的需求程度,不但影響人對資訊不同的看法,也造成需求及搜尋行為的複雜性。

四、青少年的行為特質及資訊需求(本節參見註10、註11)

  由於資訊需求行為是情境導向的(Situation-bound),因此我們可就青少年在所處時空中的心理特質和環境因素,來探討其互動後所產生對資訊尋求行為及圖書館利用的影響。

  (一)心理特質

  青少年是處於心理發展過程中的青年期的階段,是介於兒童期及成年期間的轉型過渡期。此時除了生理上和以往有所差異外,性格及情緒的轉變是最強烈的特徵;其被視為一能獨立自主的個體,故而必須捨棄兒童時期的依賴及幼稚行為,學習自我決定及保護,因此這時的青少年,容易因情緒上的衝突及不適應,而造成其極端而矛盾的表現;一方面要求解脫兒童時期所受到的約束;一方面又要正確認識自己、選擇自己未來的方向。這種反抗及困擾,往往形成壓力及騷動,使青年期的行為轉為不抵抗及不協調。而社會對此時期的個體,也常因其行為的不穩定和極端,而對其產生厭惡或不友善的態度。

  整體而言,青少年的行為有下列特質:

    1. 因為社會地位含糊不清,致使青少年對角色扮演有所困難。
    2. 情緒常是高張而不穩定的。
    3. 許多的問題,因為青年需經過不斷的嘗試及錯誤學習,方能做到適當控制及調整。因此,相當需要有適當的管道足以讓其對困擾及問題獲得解決的建議或討論,以供發洩。
    4. 由於對社會的接觸面廣,因此其對許多外界的事物也感到興趣。他們會想嘗試所謂“大人”的行為,如抽煙、戀愛、開車等,尤其是對異性交往相當渴望,因此相當注意自己的內外表現,希望能藉此給異性良好印象。
    5. 同儕間的相處時間及互相的影響也與日俱增,青少年容易產生集群而其影響力也往往凌駕其他關係之上。

  (二)社會環境的壓力

  對這個“問題年齡”或“不快樂的時段”,青少年面對的是一決定性的階段,他們要面對許多變化以及各種社會及學校上的壓力:

    1. 在學校教育方面:由於升學競爭的壓力,使青少年在平日的生活中,常以課業為重,而犧牲了應有的閒暇及發展身心的活動;而學校方面則專重知識的傳授,也由於學生人數過多,致使教師並無法和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因此學生對學校或學習活動,常抱持厭倦或無奈的心情,而這也影響青少年對獨立學習使用資訊的能力。
    2. 在社會方面:青少年由於生活空間擴大,開始與社會接觸,但由於其價值及道德觀和判斷能力尚未成熟,往往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而偏失自己的方向。此外,如何面對成人世界的要求、協調自己的行為模式,也是現今青少年所急需適應的問題。
    3. 在家庭方面:父母的管教方式往往是造成青少年最大的壓力來源;過嚴或過鬆的管教,或是家庭的問題,都會造成偏差的行為產生。因此,學習如何和家人溝通、相處,也是父母及青少年雙方應重視的問題。

  (三)對資訊的需求

  經由上述,我們可以發現,青少年中學生的資訊需求實是多方面的;同時問題產生的多寡及性質,也會因性別及興趣背景而有不同。卡爾森(G. Robert Carlsen)於1967年曾指出,如果一本書會對青少年產生任何意義,那這本書的內容必定是和青少年的個人(personal)或社會(social)方面的需求有關(註12)。海爾赫斯特(Robert J. Havighurst)也曾列舉出青少年所需面臨的十大挑戰:(註13)

    1. 達到與同儕間更成熟、更圓融的相處關係。
    2. 達到社會所要求的角色扮演。
    3. 能充分發揮體能並有效運用自我的身體、心智。
    4. 能使自己的情感獨立,不再依賴父母或其他成人。
    5. 達到經濟的獨立自主。
    6. 為將來的職業選擇做準備。
    7. 為將來的婚姻及家庭生活做準備。
    8. 發展充分成為社會人所需的各種概念及技能。
    9. 對行為能夠負責。
    10. 尋求一套能引導其行為的價值及道德觀。

  雖然隨著時代不同,青少年的問題會有所差別,但就大前提而言,青少年的資訊需求類別,往往是相當類似的。漢門(Charles Harmon)即指出青少年的需求可分為下列三方面:(註14)

    1. 研究性的需求:學校作業、個人研究興趣。
    2. 休閒性的需求:滿足聽、看、讀三方面的資料。
    3. 資訊性的需要:非系統性,有關日常處事所需的資料。

  就一般而言,青少年最常見的問題有下列幾項(註15):儀表、身心發展、家庭和外界的關係、異性關係、學業、將來的計畫─教育、職業的選擇,及經濟收入等。

  青少年對問題的解決方式,往往因怕別人不了解或怕被人認為其不具處理問題的能力,而拒絕師長或父母的參與。他們會選擇自行解決或和少數密友討論,因此對青少年最好的幫助,即是協助其能妥善即時處理好目前的問題,避免其因拖延或無法解決而影響其自信心和發展。

五、青少年對圖書館的使用

  (一)圖書館的服務

  青少年讀者在美國一直是公共圖書館的主要使用者,由~~美國圖書館學學報(American Libraries)曾調查指出,25%的公共圖書館的讀者為青少年;但圖書館經費中,卻只有16%是用於採購青少年資料;而只有11%的圖書館雇用青少年專業館員(註16)。

  1970年代,紐約州教育局為了經費的理由,曾提出認為公共圖書館只應服務成人的說法,而將服務青少年的責任完全交給學校圖書館(註17)。而圖書館教育缺乏培育青少年專業館員的課程,美國圖書館學會對青少年服務部(YASD)也相當不重視(註18)。

  (二)青少年對圖書館的使用感想

  1982年蓋羅(Donald R. Gallo)曾對美國17個城市3399位國中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的青少年學生做調查發現,其認為圖書館員的建議及指導是最不受重視的。(註19)而相同的結果在1986年對Meriden及Connecticut兩所中學866位學生所做的訪問調查相同--只有5.5%的學生認為館員能發揮並提供學生最好的書(註20)。

  而在蓋羅另外的研究中,曾要求各課程老師對8個Connecticut鎮的中學生做訪問,了解學生對圖書館的館藏及館員印象。結果發現63%的學生喜歡利用公共圖書館勝於學校圖書館,因為他們認為可有更多更廣的資料選擇。而學生表示他們最不喜歡圖書館安靜沈悶的氣氛,也認為館員大都太老且態度不佳。蓋羅指出,館員對青少年過於約束甚至於厭惡的態度、以及不佳的圖書館氣氛,是青少年對圖書館最不滿之處(註21)。

  查爾德(Jody B. Charter)對六所中學239名學生的調查中發現,只有58.5%的學生對使用圖書館感到滿意。而由於在館藏中找不到青少年所需的資料、不會使用索引、書目、館際互借受限制等原因,使只有59%的學生會再次利用圖書館。此外,調查中也顯示,學生最常用的資料類型為雜誌及報紙,次則為音樂帶及錄影帶,充分顯示學生對多樣性館藏的要求。另就讓學生感到最不滿的原因調查,圖書館的規定過嚴、不許在館內做功課及開放時間不合宜,都是最受批評。本研究同時也指出,教師的教學態度及方式,是影響學生使用圖書館一相當重要的因素。(註22)

  (三)影響青少年使用圖書館的因素

  由上述的文獻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學生對圖書館的使用很顯著的會受到下列因素的影響:館藏的充分性及適當性、圖書館的規則、館員態度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心理。查爾登(Mary K. Chelton)指出,笨拙的館內布置、不方便的開放時間、不盡情理的圖書館使用規則、不稱職的專業館員及感到不受歡迎的氣氛和心理,都是造成中學生使用障礙的原因(註23)。

六、公共圖書館對青少年服務的現況與遠景

  由前述的探討中可以看出,雖然就研究顯示青少年在圖書館讀者人數中占有極重要的比例,但是他們所得到的服務態度卻受到相當的忽視與排斥。大部分的館員認為兒童館員以及成人參考諮詢館員即可提供青少年完整的服務,鮮少有公共圖書館設置有專門的青少年館員;而一般的館員面對青少年時,卻經常感到相當吃力與不適應。因為我們總是以“理想(ideal)的典型”,先入為主地設想青少年應有的行為表現,因此當面對他們翻新出奇、且既不安靜也不溫馴的行為與思想時,館員就顯得無法因應與掌握;我們認為他們的問題是“小孩子氣的”,是無關緊要的、他們對圖書館的利用會造成圖書館神聖的嚴肅氣氛被破壞。因此當青少年提出資訊需求時,所獲得的服務自然是輕忽與不在意的態度。

  除了圖書館員的服務心態,圖書館在面對青少年讀者時,往往是以教育與規範的觀點對待,因此經常會產生限制或禁止他們閱讀利用某種資訊或服務項目。站在教育的觀點,也許圖書館認為協助青少年的課業會造成他們的依賴性,或是認為青少年不夠成熟而不宜閱讀某些資料,但是在限制的同時,我們是否曾經利用別種替代的方式來補強這些服務的不足?一昧的限制只會讓青少年感到不受尊重而更為退縮、抗拒,結果不但圖書館企望達到的教育功能無法實現,甚至讓青少年學生將圖書館排拒於生活之外,這又何嘗是以服務為天職的我們所樂意見到的?

  臺灣的教育在積極的改革浪潮下,以逐漸走向開放且多元化。未來的青少年將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各種資訊、學習各種知識,自詡為教育重要環節之一的公共圖書館,未來扮演的角色將更加重要。如何加強公共圖書館對於青少年讀者的服務,應該是當前我們迫切的課題。

  究竟公共圖書館員應如何提升對青少年讀者的服務?沈寶環老師認為館員除了要認清自己的角色,應扮演資訊取得的支援者而非監護人,建立與青少年間良好的互動關係外,最重要的是要能隨時了解他們的興趣與資訊需求,配合以專業的知識,協助青少年親近圖書館,將公共圖書館真正納入其日常生活中。(註24)要達到這樣的服務境界並非一蹴可幾,尤其在國內對於專業青少年館員的培育課程是少之又少。但是若我們能由下列幾個方向著眼,相信情勢依然大有可為:

    1. 加強館員對於青少年的了解
      接受要先由認識開始,如果館員能了解到青少年的行為方式與特質,相信必能由中逐漸熟悉並獲知他們對於資訊的需求以及利用的方式,由此也才能提供適當的服務。要了解青少年,除了閱讀相關資料外,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觀察他們的行為、多與他們接觸,主動而非干預地去與他們談話,並客觀地認同他們的想法、鼓勵他們自由發表意見,而不要全面地否定、拒絕。
    2. 創造適宜青少年的閱讀空間
      就如同兒童需要有特別的閱讀空間,青少年一樣需要有符合他們行為與閱讀特質的環境。喜歡社會活動的他們,需要的不是一個限制活動、談話的圖書館,而是一個可以很輕鬆地交換心得、彼此討論心得的資訊中心。追求新奇且好奇心強的他們,對於各種視聽多媒體資訊的接受度也遠比其他群體高,所以在考慮館藏類型、內容以及硬體設備的種種規劃時,應該由不同的層面加以考慮。
    3. 滿足青少年的資訊需求(註25)
      館員除了必須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引起他們的興趣外,最重要的是要能讓這些需求獲得滿足。多數的研究都指出,圖書館對於青少年的服務必須兼顧娛樂的目的與知識的需求。在知識方面,因為大部分的資訊需求都是與課業有關的,因此圖書館員必須去知道學校課程的內容,以及學校圖書館的藏書以補充其不足之處。
      在非課業方面,青少年在現實生活上面臨的各種問題,都是能引起他們注意的資訊內容。館員除了在館藏資訊的挑選與徵集上,應多考慮青少年的興趣外,並且能有效協助他們使用外,舉辦各種吸引青少年參加的活動,更是相當重要的一環。若能由青少年親自參與設計、執行一個合時且流行的活動,邀請學校、家長協助支持,並且能擴大宣傳吸引其他青少年參與,相信必能使青少年對公共圖書館有更深切的接觸與認同。
    4. 重視對青少年服務的重要性
      美國公共圖書館協會(The Public Library Association)曾為公共圖書館所應扮演的服務角色下了充分的定義,這些服務不單只是提供給兒童、成人或是專家學者,更應充分發揮在青少年的服務上。青少年不單是使用圖書館相當頻繁的讀者群(即使只是來做功課或是讀自己的書),更是處於人生轉折點上。若是圖書館能夠在這個階段獲得他們的認同與支持,不僅對於青少年的一生會有很大的幫助,對圖書館而言,又何嘗不是獲得終身支持者的大好契機?

  綜觀對青少年的使用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圖書館對他們的了解都只是限於以圖書館為中心的探討。研究者認為學生必定會用圖書館,只是因為若干不合宜的因素而阻礙了其使用,但卻從未涉及了解學生到底如何產生資訊需求,又是如何解決資訊問題。我們無法得知圖書館到底在青少年的生活中扮演著何種角色,也受到許多保守的觀念限制,而影響公共圖書館對於這群讀者的服務。對公共圖書館而言,提供對青少年專門的資訊服務亦是未來日趨重要的工作之一;要讓公共圖書館成為全民教育、資訊與休閒最重要的中心,就不應該再忽略對於各種讀者群,尤其是青少年的服務。因此企盼國內公共圖書館能夠多方從事做好對青少年資訊搜尋行為以及閱讀興趣的調查,以便針對圖書館所應且所能扮演的角色及特色來為自己定位,使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能更具有全方位的資訊服務特質,真正落實人人都有自由取用資訊、追求知識的理念。

【附註】

  • 註1:B. Dervin and M. Nilan, "Information Needs and Uses," In Martha E. Willias ed. Annual Review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1 (1986):3-33.
  • 註2:賴鼎銘,圖書館學的哲學(台北:文華,民82),頁66-67。
  • 註3:Barbara Newmark原著;許素彬譯,「公共圖書館的青少年服務」,台北市立圖書館館訊8卷3期(1991),頁39。
  • 註4:Farnces M. McDonald, "Information Access for Youth: Issues and Concerns," Library Trends, 37:1 (1988):28.
  • 註5:同註3,頁39。
  • 註6:N. J. Belkin, "Anomalous States of Knowledge as a Basis for Informarion Retrieval," Canadia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34 (January 1983):5.
  • 註7:R. L. Derr, "A Conceptual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Needs,"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 19 (1983):274.
  • 註8:T. D. Wilson, "On User Studies and Information Needs,"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37 (March 1981):8.
  • 註9:Colink Mick, George N. Lindsey, and Daniel Callahan, "Toward Usable User Studi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31(Septemper 1980):347.
  • 註10:江南發,青少年自我統合與教育(台北:復文,民80),頁264。
  • 註11:赫洛克原著;胡海國編譯,青少年心理學(台北:桂冠,民79)。
  • 註12:G. Robert Carlsen, Books and the teenage reader (New York: Bantam. 1971), 10.
  • 註13:Allen Pace Nilsen and Kenneth L. Donselon, Literature and Today's Young Adults (Glenview, IL: Scopp, Foresman): 578.
  • 註14:Charles Harmon, and Frances B. Bradburn, "Realizing the Reading and Information Needs of Youth," Library Trends 37:1(1988):19.
  • 註15:同註11,頁395。
  • 註16:"Preliminary Stats Prove Libraries Shortchanging YAs,"American Libraries 19 (April 1988):246-248.
  • 註17:Alice Naylor, "Reaching All Children," Library Trends(Winter 1987):381.
  • 註18:沈寶環,「論公共圖書館的青少年讀者服務」,台北市立圖書館館訊8卷3期(1991),頁9。
  • 註19:Donald A. Gallo, "Ask Your Librarian," American Libraries 16 (November1985):736-739.
  • 註20:Joby B. Charter, "An Open Invitation? Access to Secondary School Library Media Resources and Services," School Library Media Quarterly 15:1 (Spring 1987):159.
  • 註21:同註20。
  • 註22:同註19。
  • 註23:Mark K. Chelton, "Issues in Youth Access to Library Services," School Library Media Quarterlly 14 (Fall 1985):21-25.
  • 註24:同註18,頁5-6。
  • 註25:同註3,頁40-41。

【參考文獻】

英文部分

  • Belkin, N. J. "Anomalous States of Knowlidge as a Basis for Informarion Retrieval." Canadia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34 (January 1983):1-17.
  • Charter, Jody. "An Open Invitation? Access to Secondary School Library Media Resources and Services." School Library Media Quarterly15 (Fall 1987):158-160.
  • Chelton, Mark K. "Issues in Youth Access to Library Services."School Library Media Quarterly 14 (Fall 1985):21-25.
  • Collier, Carol. "Meeting the Information Needs of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Basing Library Media Programs on Developmental States."Journal of Youth Services in Libraries 1988 (Fall):51-57.
  • Derr, R. L. "A Conceptual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Needs."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 19 (1983):270-276.
  • Dervin, B. and M. Nilan. "Information Needs and Uses." In Martha E. Williams ed. Annual Review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1:3-33.
  • Flum, Judith G. "The Path to Empowerment for Young Adult Library Services." Library Trends 37:1 (Summer 1988):4-18.
  • Gallo, Donald A. "Ask Your Librarian." American Libraries16 (November 1985):736-739.
  • Harmon, Charles and Frances B. Bradburn." Realizing the Reading and Information Needs of Youth." Library Trends 37:1 (Summer 1988):9- 27.
  • Hiland, Leah F. "Information and Thinking Skills and Processes to Prepare Young Adults for the Information Age." Library Trends 37:1 (Summer 1988):56-62.
  • Mancall, Jacqueline C. "Unchanging Factors in the Searching Environment." School Library Media Quarterly 20 (Fall 1991):84-89.
  • Mancall, Jacqueline C. and M. Carl Drott. Measuring Student Information Use. Colorado: Libraries Unlimited, 1983.
  • Mathews, Virginia H., Judith G. Flum, and Karen A. Whitney." Kids Need Libraries: School and Public Libraries Preparing the Youth of Today for the World of Tomorrow." School Library Media Quarterly 18 (Spring 1990):167-172.
  • McDonald. Frances M." Information Access for Youth: Issues and Concerns." Library Trends 37:1 (Summer 1988):28-42.
  • Mick, Colink, George N. Lindsey, and Daniel Callahan, "Toward Usable User Studi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31 (Septemper 1980):345-349.
  • Naylor, Alice. "Reaching Children." Library Trends (Winter1987):379-386.
  • "Preliminary Stats Prove Libraries Shortchanging YAs." American Libraries 19 (April 1988):246-248.
  • Rose, Ernestine. The Public Library in American Life. New You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54.
  • Wilson, T. D. "On User Studies and Information Needs,"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37 (March 1981):8.

中文部分

  • Barbara Newmark原著;許素彬譯。「公共圖書館的青少年服務」。台北市立圖書館館訊8卷3期(1991):頁39-41。
  • 王秀山。「簡介國立師大附中圖書館與工作感言」。台北市立圖書館館訊6卷1期(1988):頁26-33。
  • 宋豐雄。「公共圖書館如何開發潛在讀者─青少年」。台北市立圖書館館訊8卷8期(1991):頁20-30。
  • 江南發。青少年自我統合與教育。台北:復文,民80。
  • 沈寶環。「論公共圖書館的青少年讀者服務」。台北市立圖書館館訊8卷3期(1991):頁1-10。
  • 陳雅文。「淺談公共圖書館對青少年的服務」。台北市立圖書館館訊8卷3期(1991):頁42-45。
  • 董碧惠。「開發青少年的書香天地:談學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的配合途徑」。台北市立圖書館館訊8卷3期(1991):32-36。
  • 赫洛克原著;胡海國編譯。青少年心理學。台北:桂冠,頁79。
  • 賴鼎銘。圖書館學的哲學。台北:文華,民82。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