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圖書館教育─教育方向不斷變革 美國經驗值得借鏡

文:耿詩婷

  台灣的圖書館教育一直深受美國的影響,除了全台第一所以圖書館命名的學系在台大成立時,便是受到美國圖書館學會的提議,在往後的圖書資訊研究學碩士認可與圖書館學系改名都看得到美國圖書館教育的影子。美國不僅是圖書館事業規模居全球之冠,也是全世界最早成立圖書館學會與第一個圖書館系所的國家,開創圖書館教育局面,奠定了其世界圖書館教育的領導地位。

  一開始美國的圖書館教育是採自主式與實驗式,是由美國圖書館學會提供教育的機會,這個時期被稱做學徒制時代,直到1887年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館長杜威在學校成立了圖書館學院,開啟了美國圖書館正規教育的大門,但是至19世紀末期為止,圖書館員的教育訓練工作,仍多在圖書館及職業學校中進行。

美國圖書館教育的發展

  從1901到1940年,美國圖書館學校才開始逐漸興起,但由於每所學校水準、內容不一,卡內基基金會便委託威廉生進行調查研究,蒐集各校課程、師資、設備、實習的表現加以分析,花了3年時間,在1923年發表著名的《圖書館服務之訓練》(又名威廉生報告),從此奠定了美國圖書館教育的基礎。在同時芝加哥大學圖書館研究所創立,擺脫了杜威時代以技術為導向的教育模式,而將圖書館教育重新定位在專業研究上,讓圖書館教育不再只是培育圖書館工作人力,更要以一學門自居,致力於圖書館學的理論與學術創作。

  後來丹佛大學創辦五年制的碩士學程引起專家的熱烈討論,並且引發共鳴,正式將圖書館學碩士學位定為專業教育,且專業圖書館學教育應只在研究所階段提供,圖書館技術人員應在其他機構接受訓練,其課程內涵必須廣泛,但也須兼顧某種程度的專長性,還要提供博士教育學程。

  到了1945至1970年間,是美國經濟的繁榮時期,圖書館界也是一片欣欣向榮,並且建立起圖書館學教育的認可制度,此認可制度保證了專業教育的品質,也標準規範了圖書資訊教育的質化與量化的水準,對圖書資訊研究有了因應時代的新定義。

因應資訊時代的挑戰

美國十分積極面對未來圖書資訊教育的發展。  沒想到自1970年後,碰上美國經濟大蕭條,政府補助減少,圖書館受到極大的衝擊,專業人員的出路大不如前,圖書館系所陸續關閉,此變革也帶來了幾點思考:第一是專業教育無法保障圖書館教育的生存,而朝向高等教育是必要之路。另一方面,社會經歷了巨大變遷,由工業時代轉變為資訊時代,相對地影響了圖書館教育的發展,必須思考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的結合之道。於是,1992年美國圖書館學會新修訂〈圖書館與資訊研究碩士學程認可標準〉來回應系所關閉的警訊與時代的變遷,從此圖書館學也改名為圖書館與資訊研究,圖書館教育從此也來到更寬廣的範疇中。

擴大合作 實行雙學位制

  從圖書館學改名為圖書資訊學,美國圖書資訊學校大量進行課程改革,特別加強電腦與網路科技課程,因此畢業生的就業市場擴大,許多學校還與其他系所合作教學,實行雙學位制,合作的學科以企業管理、法律、醫學、音樂、檔案、歷史等最為普遍,這些也影響圖書資訊學教育納入其他學科,轉變了原來圖書館學單一化的體質,而成為多元化的內涵。

  雖然圖書資訊學教育的未來將面臨更多變革,包括學生、職場、學會對畢業生專業能力的需求,資訊科技的進步,還有圖書資訊學系所在大學校園的地位與價值的競爭挑戰等,美國還是十分積極面對未來圖書資訊教育的發展,例如圖書資訊學學校也因應挑戰,規劃許多專科性課程,培養各種專家,如學校媒體專家、醫學圖書館員、檔案或法律圖書館員,提供學生依其個人化需求來選修課程,幫助學生專科性發展。

反觀台灣圖書資訊學校雖然不斷增加,但每所學校規模均不大且師生人數少,未來在大學退場機制上可能會遭遇合併或停辦的危機,所以尋求定位與提升價值、課程設計、擴大系所規模與影響,以及尋求教育與圖書館界平衡將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資料來源:王梅玲。《英美與亞太地區圖書館資訊學教育》。台北︰文華,民國94年。)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