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逾80年的校史,留下無數的檔案資料,曾經這批龐大的珍藏被鎖在狹小的房間內,沉寂超過半個世紀之久,如今,透過臺大檔案館一連串的創意發想,讓冷冰冰的檔案活絡了起來。
臺灣大學前身為臺北帝國大學,自民國34年由國民政府接收後,迄今已收藏約150萬件的紙本檔案資料,過去曾經長達60多年的時間,被塵封在臺大行政大樓內,直到96年臺大檔案館才正式遷至水源校區飲水樓,開始建置檔案庫房、檔案展示室、檔案修復室,展開檔案整理、修護清查等改革措施,並加入臺大博物館群。臺大總務處文書組檔案股幹事陳瑩先表示,館設環境大幅度改善後,除了例行的歸卷調檔,檔案股便開始有了讓檔案走出庫房的念頭,希望透過多元形式,賦予檔案說故事的能力。「目前以修復、展示、創意3個平台作為發展主軸,並相互搭配合作激盪出新的火花,」檔案股股長呂留芳補充說明。
致力培訓、推廣檔案修復人才
要讓檔案活過來,當務之急便是進行修復工作。檔案股裱褙室成立於94年,搬遷至新館後,運用35坪的空間,分區設置各項功能區塊,除了進行檔案修護人員培訓、修護志工招募外,也會不定期舉辦相關研習活動,有效推展檔案修復作業。呂留芳指出,目前有20位志工專事檔案破損修復工作,檔案館會依修復成熟度的不同,分別開設裱褙研習初級課程與進階課程。初級課程以修裱工具使用方法、修裱流程簡介、漿糊製作、夾紙練習等基礎操作為上課內容,進階課程則教授雙面字跡修錶、脫酸、除膠、字畫裱褙等修復技術,同時也會舉辦檔案新境界、救舊檔案等研討會,提供30~35個名額給民眾自由報名參加。
為了提升其它相關技術,檔案館邀請傳統手工藝專家指導染紙、手工書製作與紙雕技術等,作為學習的延伸,也讓即將失傳的手工藝技術永續傳承下去。陳瑩先開心地說,民眾相當踴躍,像是人像紙雕教學,一開放報名,2個小時內就額滿了。活動結束後,檔案館也會發揮巧思,將這些手工藝教學成果搭配器物裝置,陳設在館內的展示空間,供民眾參觀。
檔案複製技術困難重重
然而修復整理完成一疊疊厚厚的檔案資料,更是沒有理由關在庫房內當供品,檔案館為了增加民眾親炙臺大檔案的機會,又能有效保存歷史資料,使之不再輕易被損毀,有了複製檔案初步的構想,讓民眾也能近距離感受檔案文件的歷史含蘊。想法容易,要複製出相似度百分百的檔案文獻卻不簡單。檔案股人員絞盡腦汁,嘗試各種方法,「初期利用A4彩色影印用紙複製檔案資料,發現資源貧乏的年代,不可能使用高級紙材撰寫公文,便開始蒐集40種以上的紙質,找到最接近老舊檔案的紙材,但複製結果依然不理想,由於紙質色澤與檔案原件過度相似,經過影印步驟會重複疊合上原件的顏色,造成顏色太過濃厚,無法呈現出老舊檔案自然的泛黃色澤,後來在不斷實驗的過程中,尋找材質、比對不同年代公文鏽釘的生鏽狀況及用印的色澤,才有今日栩栩如生的檔案複製公文。」陳瑩先娓娓道出檔案複製的艱辛歷程。
多元展示 喚醒沉睡中的史料
這些複製公文的成果樣貌,皆在館內「從檔案中洞觀歷史,在檔案中品味藝術」常設展中一一呈現,依歷史脈絡與特殊主題又分為「大學誕生.奠定基礎」、「承先啟後.開創未來」、「風起雲湧.社會互動」、「檔案工作.舊時回憶」與「檔案.印信.藝術」5個展示區域,包括接收臺北帝國大學的第一號公文書、學校成立組織、四六事件、四校聯招等重要文件檔案與印信。導覽員李翊瑄表示,這批珍貴的紙本資料由總務組負責收藏,為了增加參觀者對檔案辦公人員的了解,檔案館特別以實體模擬檔管人員早期的辦公情景,其中,辦公桌是從日治時期就保留下來的學校公物,沿用至96年,至今仍相當堅固耐用。一旁的穿衣鏡,除了具有整理服裝儀容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也是用來提醒時常接觸重要公文的檔館人員要端正身心、守口如瓶,並謹守保密的本分。
踏出展覽室後,迎面而來的是「百年斯年──臺大傅斯年校長檔案回顧特展」。在臺大校區聞名遐邇的傅斯年,是一位辦學認真,為人清明的校長,就任短短700天內,讓臺大校園脫胎換骨,不僅杜絕人情請託、身兼數職的政客任職教師人員,還自掏腰包協助窮困學生繼續求學。但你可知道這位熱血直腸的校長也曾絕望、拒絕來臺授課,甚至夾藏毒藥,準備在學術文明全毀時吞藥殉國?所有的疑惑、解答均被記載在一本本嚴肅的研究資料中。檔案館相當體恤參觀民眾,捨棄純文字的傳統展示,分10個主題,以漫畫活潑有趣的特質,結合文獻資料,展示出傅斯年一生的傳奇故事,增加民眾閱讀歷史檔案的意願,並且透過美學思維,將傅斯年的簽名手稿藝術化,變身為螺旋狀的基因符碼,極具創意巧思。呂留芳指出,檔案文件多作為歷史用途,看起來不免較為單調乏味,檔案館希望運用美的結合,賦予檔案新的生命力,讓枯燥無趣的檔案資料破冰,使其更具藝術價值,也更容易親近民眾。
活用檔案文獻 走出自己的路
臺大檔案館的創意源源不絕,為進一步吸引大眾入館參觀檔案展覽,檔案館以臺大滿山滿谷的校園腳踏車特色作為主題,結合臺大腳踏車騎乘安全宣導、腳踏車紙雕成果展示與歷史檔案資料,如早期較為貧困的年代,腳踏車身價如轎車,小偷偷竊後留下的偷車口供、校警室案情報告等,舉辦一系列「花中傳騎」相關活動,增加大家入館參觀的機會,民眾只要依規定通過兩個不同主題的館設參觀、線上遊戲、繳交參觀感言4個遊戲關卡,即可獲得臺大祈福徽章4枚,還包括限定隱藏版1枚,民眾反應相當踴躍。陳瑩先分享一則有趣的真實案例,她允諾一位小孩,若通過所有關卡,即加贈1支設計感十足的瓦楞筆,結果他做到了,對臺大相當景仰的小朋友回答:「我不是為了要多拿一個贈品,是我長大後要考臺大,現在集滿4枚祈福徽章,相信有拜有保庇,將來一定會考取臺大。」呂留方則指出,曾有一名自閉症孩童對檔案館相當有興趣,看展後病情有了正面的改善,家長打電話通報,讓人備感窩心。
經由一系列反應熱烈的校園檔案展覽,檔案館要讓更多人體認文件檔案的價值意義,透過行動博物館的概念,帶檔案走出校園。99年曾和臺電於公館的地下道空間舉辦「公館天空最夯的火花」檔案聯展,透過兩個在公館地區歷史悠久的單位,找尋彼此的親密關係,連結公共藝術空間,展示出有關電的歷史檔案資料;也與自來水事業處合作舉行「聽水說故事」活動,以類似大富翁的遊戲型態,讓小朋友透過遊戲認識檔案文件,甚至實際觸摸複製檔案的質感。
呂留方頸盼在新年度有機會與臺大檔案館建築體的前身──國防醫學院圖書館合作展出建築物相關的歷史檔案資料,也期望繼「尋找臺大牛湳池──醉月湖檔案徵集」之後,能舉辦更多蒐集臺大12校景的檔案徵集活動,透過更多創意發想,顛覆傳統的文獻價值意義,讓檔案不再只是檔案,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