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書香最前線

文:編輯部

書名:福爾摩沙紀事──馬偕台灣回憶錄
作者:馬偕博士
譯者:林晚生
出版:前衛出版社(2007年5月)

編輯部∕文

  馬偕一生奉獻給台灣,是加拿大長老教會派至海外的第一位宣教師,也是世界著名的宣教英雄,更是台灣家喻戶曉的人物,堪稱是台灣史上的外國大恩人。1872年他奉上帝旨意,鬼使神差地來到了台灣,全心融入、感愛著台灣,台灣信徒稱他「偕牧師」,民眾暱稱他「黑鬚番」。他當全部台灣島民都是可能的上帝的兒女(雖然當時台灣漢人多當他是非我族類的西洋異教「鬍鬚番」),開展了一段傳教佈道、醫療濟世、學識教育、台灣人心靈氣質改造的精華歲月。

  馬偕於1872年初抵滬尾,第一天面對北台灣蒼莽群山,他說:「感謝主,就是這個地方了。」便此開始長達二十九年的宣教生涯。他以淡水為家,娶本地女子為妻,走進漢人鄉鎮,踏上平埔族村落,深入生番地界,登高山,遊遠方,眺海洋,足跡遍及大半個島嶼。他目睹了日本統治前夕的台灣社會、生活與習俗,讚嘆百年前台灣之美、之奇、之獨特。

  馬偕終身從事傳道、醫療、教育的工作,除了本業的宣教,他也將西方文明引入當時閉鎖的台灣社會,1879年創立淡水馬偕醫館(今馬偕紀念醫院前身)、1882年創立牛津學堂(今真理大學前身)、理學堂大書院(今台灣神學院前身)、1884年創立淡水女學堂(今淡江中學前身),影響至為深遠。他留下相當多的當時的台灣紀錄,1985年出版回憶錄《From Far Formosa》,成為英語國家的偶像。他於1901年6月2日因喉癌在淡水寓所過世,葬於淡水砲台埔馬偕墓園,安息於他一生獻身與鍾愛的遙遠的福爾摩沙。

  本書由他親筆記錄一生的傳奇,著墨多在他於福爾摩沙生活與工作的感驗,生動、有趣而多元。1895年英文版《From Far Formosa》出版,使西方世界初初認知了台灣印象。它詳實記載艱難苦澀而滿心喜樂的佈教生涯,又細膩描繪當時滿清帝國統治下的台灣漢人社會、平埔族、熟番、生番地界的風土民情、習俗、歷史、地理、自然與生態,是十九世紀下半葉台灣最重要而珍貴的史料,至今仍是一部熠熠生輝的不朽經典。

  而台灣,因為有馬偕,大大改變了民間社會智慧、信仰、思想觀念、生活習性、天地人與自然生界的對待態度,論對台灣之功蹟,他當是扭轉改變台灣社會的第一人。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