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地下桃花源-導讀《螞蟻》

文:立湘(大墩寫作讀書會創會召集人)

書 名:螞蟻(Les Fourmis)
著 者:柏納‧韋伯(Bermard Werber)
譯 者:蔡孟貞
出版者:小知堂
出版年:民國八十六年十月

【故事概述】

  本書共分四部。第一部:甦醒;第二部:永遠更深入;第三部:三大歷險記;第四部:路的盡頭。情節的鋪陳是以人類:欲解開地窖「吃人」之謎;螞蟻:欲解開祕密武器殺「人」之謎的平行書寫,雙軌進行。

  故事敘述:製鎖工人喬那坦因為拒到巴黎郊區治安欠佳處出勤而遭解僱,與太太、兒子靠失業救濟金度日。在此低潮期,忽然得到已故舅舅指名給他的遺產--一幢文藝復興時期建造的房子。

  受此大恩卻對恩人一無所知,未免遺憾,於是喬那坦特地走訪高齡一百的外婆。

  由外婆口中知道:身為科技大學博士的舅舅艾德蒙從小另類:喜愛穴居、凡事追根究柢;求學時,喜歡的科目拿滿分,討厭的科目得鴨蛋。

  臨走時,外婆交給喬那坦一封舅舅給他的遺書,上面只有一句話:絕對不要進地窖!

  鍥而不捨的喬那坦,又從舅舅生前好友植物學家布拉傑、昆蟲學家羅森飛處,知道更多有關舅舅的事:他是一位神祕主義者,也是研究螞蟻的專家。娶中國女子為妻後,一掃憤世嫉俗的性格,變得溫柔而開朗。詎料妻子因病猝逝,傷心的艾德蒙遂遠走非洲。回國後,卻告失蹤,被發現時已是一具屍體,身上滿布胡蜂螫痕。

  某日,喬納坦為尋兒子走失的愛犬,不得不走下地窖,從此失去蹤影。接著,太太、兒子、一群消防隊員、一隊全副武裝的警察,相繼在地窖裡消聲匿跡。從此,地窖被貼上封條,糊上水泥。報紙形容:這是一個吃人的地窖,會吞噬任何在它食道內搔癢的生命。

  另一方面,一支螞蟻探險隊在出勤途中,集體暴斃。唯一生還的三二七號雄蟻,火速將此警訊帶回國內,不但未獲採信,反倒招來暗算。

  三二七號雄蟻死後,盟友五十六號雌蟻展開「結婚飛行」,克服重重險阻,得以安然著陸,建立新的城邦。另一位盟友一○三六八三號兵蟻則風塵僕僕,繼續追查探險隊員離奇的死因。

  最後的謎底是由一百歲的外婆和兩位科學家共同揭開。原來,艾德蒙在地窖裡,藉著蒐集、分析螞蟻的氣味語言--費洛蒙之成分及含量,以電腦歸納、推演出螞蟻溝通的語彙,已可與螞蟻進行「交談」。由於蟻后及艾德蒙一致認為兩大文明尚未準備好相互接納,倘若走漏消息,只會徒增困擾,故仍以保密為宜。探險隊員離奇死亡,其實是艾德蒙實驗初期,施放的費洛蒙濃度過強所致。

  艾德蒙終日與螞蟻為伍,似與螞蟻產生某種情愫。某日胡蜂來犯,艾德蒙欲助螞蟻抗敵,走出地面。不料渾身散發的費洛蒙氣息招來胡蜂群起而攻,竟爾喪命!

  先前相繼失蹤的喬那坦等十八人,受到艾德蒙的感召,如今正在花崗岩底下的「微型社區」,繼續研究「螞蟻文明」呢!

【中心思想】

  本書著者柏納‧韋柏為具有科學背景之科幻小說作家,透過他豐饒的想像力與生動懸疑的筆調,讀者可以富於趣味的方式認知百科全書上有關螞蟻的生態。如:環保方面,設有垃圾場集中處理廢棄物;國防方面可噴射蟻酸抵禦外侮;建築方面,以幼蟲吐絲築巢(紡織蟻);資源利用方面,使用「外勞」處理雜物(蓄奴蟻)……等。

  除了科學的趣味之外,著者透過「螞蟻文明」反思「人類文明」,針砭人類社會的自私和褊狹,並思索人類的出路,可概括以下幾點:

一、人類應當更為謙虛,因為「我們的宇宙也可能位於某位巨人的書頁角落裡。」、「我們終將葬身昆蟲之腹」、「我們發明了許多殺蟲劑,終究未能消滅牠們……死得更多的反而是人類。」

二、「螞蟻不會無故開殺戒」,而人類殺戮往往只因為「不喜歡」。(如希特勒不喜歡猶太人,書中縱火燒蟻窩的少年不喜歡螞蟻。)

三、專才的極度發展,分工精細,使得知識和能力更形破碎,而無法全面發展。如「守門蟻」只能守門,而「戰鬥蟻」除了戰鬥,甚至不知如何照顧嬰兒及餵養自己。

四、花岡岩底下的「理想社區」似乎暗示:人,只有在受限的時空,沒有出路的情況之下,才能捐棄私慾,相互合作。故事最後,兩個頑童焚燒蟻窩,燒死了蟻后,也燒毀螞蟻對人類的信賴。花崗岩或許堅固,它底下的桃花源卻岌岌可危。

五、誠如史懷哲所言:「我的認知是悲觀的;我的意欲和行動卻是樂觀的。」外婆、艾德蒙及喬那坦一家三口,四代人馬終能在地窖裡,作精神意義上的重逢,動力莫不是來自求知(解開謎底)及愛。這是否意謂:人類唯有透過知識和愛,才能達成理解?或許,「烏托邦」也者,不過就是「理解」的同義詞。

【延伸閱讀】

  讀螞蟻,思索生命的本質與人類的出路,很難不聯想到<桃花源記>及<南柯太守傳>。(註)

  <桃花源記>描寫:武陵捕魚人,誤入桃花源,見其土地平曠、屋舍儼然;仟陌交通、雞犬相聞,一幅安和樂利之景象。村人服裝、髮型與當世不同,原來村民的祖先為避秦時戰亂,移民來此,因為與世隔絕,不知外面世界早已風雲變日,改朝換代。

  漁人回家後,向太守報知此事。太守派人沿漁人所做記號尋索,終無所獲。

  陶淵明透過這篇「虛擬實境」的作品,寄託理想社會的原型。在這裏,看不到政治的操作與權勢的傾軋,人性因之得以保持真淳質樸。

  然而,這個烏托邦畢竟難以抗拒世俗繁華的浸染,是以漁人離去時,村民告訴他「不足為外人道也!」而人們幾度尋訪亦無所獲。這與螞蟻的著者設定地窖中的小社區只能進,不能出,似有異曲同工的意涵:理想國原是不可複製、不可擴充的;大眾與其苦苦追索,套用現代說法不如呼應市民主義,共同創造我們自己的理想社區。

  <南柯太守傳>敘述:淳于棼任俠放誕,擔任副官時,因酒醉得罪上司,遂賦閒在家。

  淳于棼家宅南方有棵大槐樹,他常與朋友在樹下喝酒縱談。某日,他酒醉而眠,恍惚中有侍者來迎接他到大槐安國當駙馬爺。

  國王對淳于棼十分禮遇,婚禮排場備極豪華,公主更是貌如天仙。婚後,淳于棼被任命為南柯郡太守,一治二十年,政績優良,百姓愛戴。生了五個兒子二個女兒,兒子都做官,女兒都嫁給王侯,一門顯赫,逾於常人。

  其後,檀羅國興兵來犯,淳于棼率軍出戰,不幸敗北。接著公主因病去逝,國王也逐漸對淳于棼失去好感,終於把他遣送回國。

  淳于棼醒來後,在大槐樹的根部找到一個特大蟻窩,細加審視,大大小小的蟻穴,與大槐安國街道城池的分布如出一轍,甚至他「居住」二十年的南柯郡,以及公主埋骨之處,也都歷歷可辨。然而,哪隻螞蟻是他的兒女?

  淳于棼追懷往事,惆悵感慨,乃把蟻窩保持如舊。當天夜裏,狂風暴雨大作。次日檢視蟻窩,所有的螞蟻都不知去向。

  故事最後,著者李公佐現身說法:再高的權勢名位,終如浮雲和風,轉瞬消逝無蹤。明達的智者,豈會執著於虛幻的權位!

  螞蟻國二十載浮沈,原來不過是人間一場宿醉,讀之令人興起「不如歸去」的出世之想!然而,積極觀之,人生天地間,能把握者唯有限年光,「瀟灑走一回」固無不可,倒也不妨留下一點「努力過的痕跡」,證明自己的存在。若果一切都是虛幻,一千一百多年前的李公佐,又何必苦苦寫下這篇傳奇,尋求千古知音呢?

註:<桃花源記>,晉陶淵明作。見陶淵明集。
  <南柯太守傳>,唐李公佐撰。見<唐人傳奇小說>,盤庚出版社。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