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圖書館的「數位館藏」與「傳統館藏」的對話

文:黃信捷(國立空中大學圖書館編審)

壹、前言

  當921的一場天搖地動的情境過後,處於台灣地區的人們皆可能重新檢視我們的生活情境。當電力頓失之際,未知您在那段時間裏思索了那些問題?對多數的圖書館員們,或許它點燃了對數位化資訊在缺乏「科技動力」的時間裏,面臨了英雄無用武之地的窘態。這是值得探討的課題,我們也期望爾後不再有「天災或人禍」?在此思維之際(「As We May Think」)(借用資訊科學之父V. Bush 的用語),或許重新點燃起圖書館在經營策略上的另一思考空間。

  放眼而望,數位的出版早已佔滿了人們的視線,跳躍於圖書館的收藏之列了。這股洪流就像長江黃河水一般的自然,是趨勢、也是必須面對的。從數位化出版品的「多貌性」,不難想像今日圖書館對於如洪流般的數位館藏收集政策,抱持著「多樣」、「期待」與「矛盾」的看法。

  若我們嘗試去替未來的數位出版趨勢作預測,可能顯得不切實際,雖然「書的未來」或「出版的未來」皆不等於電子數位出版的未來,同樣的所謂「電子書的未來」也必然不等於「電子/數位出版的未來」,如果二十一世紀的出版趨勢必然是電子出版,則「電子出版」又是什麼呢?「電子/數位出版」究竟要解決什麼問題?實在是大家深思的問題。(註1)但事實上數位出版品已不自覺地進入了我們的圖書館裏,似乎已無任何藉口或以「鴕鳥心態」面對。

貳、關於數位圖書館的定義

  依據Digital Library Federation主席Donald Waters 所提出的說法:「數位圖書館是一個不但能夠提供資訊資源,且擁有專業館員的組織。數位圖書館的館員能夠提供對於數位資訊資源專業的選擇收集、整理架構,並提供有效檢索、提供廣泛的流通以及永久的保存以供隨時取用。讓其服務的群體與對象能夠簡便並有效地獲得與使用資訊。」(註2)

  另依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 所提出的定義:「數位圖書館不是一個具有實體存在的機構,而是擁有連結廣大資訊資源和資訊服務的技術並能將這些連結提供使用者直接取用的資訊組織,其目標在於提供全球性的資訊資源利用與資訊服務,而且其處理的對象不僅僅是既存的文件媒體,而更積極發展超越印刷媒體限制的新形資訊展現技術,以結合各種媒體的特色,提供更具使用性的資訊。」(註3)

  因此,可從定義中歸納數位圖書館的特色有以下幾項:

一、以數位化資訊資源為主的收藏。
二、以電腦媒體與其週邊設備為資料的儲存所。
三、不受時空限制的服務與彈性的使用地點。
四、隨時自由取用的資訊。
五、即時的資訊傳輸、即求即得。
六、透過網路化的、全球性的全方位服務功能。

  依據詹麗萍教授給予電子館藏的特徵如下:(註 4)

一、電子資源品質難以控制:電子資訊作者及內容品質不一,圖書館需負責內容檢驗與品質的控制。
二、數量難以控制:紙本出版有一定的數量,數位資訊則不然。
三、內容多變:電子資訊的作者或出版者可能隨時更改內容,使得傳統的版本觀念不再具有意義。

參、數位化圖書館的基本要素

  數位化對圖書館的影響已是無法迴避的事實與趨勢,也將成為21世紀圖書館事業的主流。依據大陸學者的觀點有關「數位圖書館」稱之為「數字式圖書館」,其基本要素及概念如下:(註5)

一、數位化資源
  大量的數位化資源是數位化圖書館的物質基礎。相對於傳統圖書館而言,能否發揮其資源優勢的關鍵在於數位化工作的落實與否,而推動數位化所要面臨的第一問題是「做什麼」和「怎麼做」。「做什麼」是領導決策的問題,「怎麼做」是一個技術問題。需要在一套完整的數位化圖書館規畫方案指導下,依照規範標準進行數位化,使數位化圖書館的運作正常化。

二、網路化的存取
  數位通訊網路是數位化圖書館的存在基礎,數位化圖書館依附於網路而存在,受益於網路但也受制於網路。充分利用網路機制,才能發揮數位化圖書館的功效。

三、分散式管理
  分散式管理是數位化圖書館發展的高級階段,意味著全球數位圖書館遵循統一的「通訊協定」之後,全球數位化圖書館將如同是在Internet當中,將全球數位化資源合為一體,連結成一個巨大的「虛擬圖書館」。

肆、數位資源發展的原因

  依據王梅玲教授分析數位圖書館之所以發展原因如下:(註6)

一、由於電子出版的發展。
二、電子圖書館的發展:透過網路的連結,可以足不出門檢索資料,電子圖書館的發展可說是數位化館藏資源的觸媒劑。
三、由於書刊經費提高而圖書館經費削減:傳統紙本式圖書與期刊經費隨物價上漲,助長數位化資源館藏的發展。
四、科技的進展:個人電腦風行、排版軟體方便使用,紙本式文件可經由掃描轉換為數位化資訊、網際網路的普及,上網資料須以電子形式以方便資料交換。
五、讀者使用習慣:讀者已習慣由電子圖書館的環境檢索資訊,網際網路的普及使得愈來愈多的讀者習慣於使用網路資訊。
六、網路電子資源的發展:全球網站的增加、電子期刊已達約15,000種、線上資料庫一萬多種。

伍、數位圖書館的館藏種類

數位館藏大約可分為三種:

一、將圖書館的真實館藏進行數位化
  各圖書館對於自有館藏加以評估,依據數位化優先順位,在不違反著作權相關規定之下進行數位化工作。

二、引進現有出版市場的數位資源
 (一)索引型資料庫:直接連線使用或安裝於館內主機,提供檢索。
 (二)期刊論文及其他資料全文(包含期刊、書籍、小冊子的部分論文全文)。
 (三)電子期刊(electronic journals)。
 (四)電子書及參考資料。

三、利用網路上免費的數位資源
  Samuel Demas將數位資訊分為:(註7)
 (一)應用軟體(application software)
 (二)書目檔(bibliographic files):索引摘要、線上書目。
 (三)全文檔(full text):包括小冊子、百科全書、年報、報紙、期刊等。
 (四)數值檔(numeric files):包括各種數據及統計資料。
 (五)多媒體(multimedia):包括聲音、圖片、動畫、影像等。

陸、面對數位圖書館一些值得探討的問題

  圖書館在營運的思考上考慮如何提供一個有效的檢索機制,至於是否「擁有」資訊,取決於資料的「擁有」是否可以更快速的提供讀者所需要的資訊。圖書館面臨挑戰是如何將不同資訊技術所產生的資訊產品整合為一,以一個統整的方式將資訊提供給讀者,都是圖書館在決策如何選擇電子資訊、架構檢索機制、規劃資訊服務及評估資訊利用時所需思考的問題。面對數位化圖書館的來臨,茲舉數項感想如後:

一、圖書館觀念的改變由「擁有」到「取得」
  經歷了網路資訊的蓬勃與傳輸的方便,圖書館員們之心態應調整由「擁有(ownership)」轉為「可取得(access)」,這種哲學性的轉變是順應時代而生的觀念。從務實角度言,是如何從「必要」為考量,建構大量傳統媒體館藏的圖書館環境,轉換調整為「恰如其時」(just-in-time)的提供讀者需要的資訊圖書館環境。凱樂(Michael Keller)認為「可取得」基礎的圖書館(access-based-library)中,將是一個沒有書架的環境。布克蘭(Michael Buckland)則建議圖書館中使用率最高的資料,應該「擁有」,其餘選擇性的資源則只要「可取得」即可。(註8)

  不論兩位專家的建議如何,網路化的資訊服務將成為常態館藏發展活動。

二、複合式 / 混合式圖書館(hybrid library)的存在
  複合式/混合式圖書館是早已存在的現實,也是一種提供服務的思考。(註9)是指資料典藏媒體及圖書館典藏多種媒體時,如何發揮傳播資訊及推廣知識的服務。又如傳統圖書館的管理與數位典藏的管理與處理,同時如何融合不同媒體的內容以提供更好的服務。如何使傳統與數位之間取得協合性,也是複合式圖書館所面臨的問題之一。

  預估到21世紀初期,除了極少數的圖書館可以維持前述「傳統圖書館型態」,和極少數的圖書館可轉變成「數位化典藏」外,大多數的圖書館都將面臨「複合式圖書館」的情境與挑戰。

  傳統與數位複合式圖書館的時代將維持一段時期,因應數位化的典藏與服務功能的融入傳統,不只是「準備」,也是一種「出發」。

三、新時代圖書館員的角色
  隨著複合式圖書館的增加與發展,在新時代裏的圖書館需要全方位的館員。不但要把握傳統的服務精神,傳統的典藏與管理,更要知悉新興媒體與資訊,運用它們創造更好的服務方式與服務品質。館員的資訊素養與服務觀念要相對提升,要了解自己在整個圖書館服務體系中的位置與角色以及可資發揮的功能與影響;更要具備教育與創見的素養及才能。同時館員也要了解加入數位典藏之後,產生的許多質與量的變化,如管理、讀者需求、資訊提供及社會整體環境的變化。

四、數位典藏之維護是昂貴的
  建立或維護數位館藏是非常昂貴的。因為圖書館除需投入可觀的人力、物力外,能否使數位圖書館有效運作,將是其未來能否永續經營的關鍵。

五、數位化需注意著作權的保護
  在進行數位化前需完全確定那些作品仍在著作權保護期限之內?是否允許重製?

六、注意數位化相關標準與轉換的問題
  數位資訊環境重在資訊的互通性,如何使網路資訊有效利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有一套標準化的規範,如數位化的技術標準、資訊通訊標準、資訊檢索標準、文件編碼標準、文件轉換標準、文件描述格式以及開放系統的連結功能等。且要面臨每五年可能改變的資訊載體,由傳統轉換或移轉的功能。

七、重新審視圖書館館藏發展政策
  圖書館館藏應充分運用科技的力量,重新檢視館藏發展政策。決定何者必須「擁有」,何者可採「資源分享」方式取得。在網路環境中,因各種資訊內容的豐富與快速取得之特性,圖書館可將「出版觀念」加以擴充,自行發展館藏特色,無論是傳統或數位的資料或資訊,採免費、租用或採購方式提供優質服務。

柒、結語

  面臨數位時代,圖書館是否會「消失」?一直是大家討論的話題,蘭卡斯特的「無紙社會」論點提出後,多數人期待的「無紙社會」是否真的來臨?我們也看到現今不但是「有紙社會」,而且紙本出版量不斷的增加,但另方面數位出版也不斷地成長。我們寧願信守圖書館是不會消失的,至少可確信的社會功能是永遠不會消失、不會減退。

  美國「國家數位化圖書館計畫」(NDLP,1995-2000),以「美國的記憶(American Memory)」為先導計畫,取其不忘「本」之意。現在我們站在傳統與數位的路上,我們的位置、角色應該是保有傳統與提供數位資訊環境。

  引用顧敏教授的話:「數位圖書館的館員將會發現自己的行業不再是沉默的、靜態的,而是和社會成長的脈動息息相關的,人類有記錄文明的數千年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重視「知」與「智」的問題,這是發展圖書館事業最好的千載契機」。(註10)

  是危機也是轉機,期望辛苦的圖書館館員們共同站在歷史的轉捩點上,扮演好「知識領航員」(knowledge navigator)的角色,使您的圖書館成為一個有能量的圖書館!

【附註】

  • 註1:邱炯友,「電子出版的歷史與未來」,電子出版與圖書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玄奘人文社會學院,(民國89年3月),頁64-72。
  • 註2:楊曉雯,「美國圖書館數位化技術之應用」,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館刊 6卷4期(民國89年6月) ,頁59-60。
  • 註3:同上註。
  • 註4:詹麗萍,「電子館藏發展的趨勢」,電子館藏發展研習班研習手冊,(台北市:中國圖書館學會,民國89年7月),頁4。
  • 註5:王宏德,「中國大陸數位化圖書館發展近況」,http://www.sinica.edu.tw/cc/nl/88/1521/02.htm
  • 註6:王梅玲,「數位資源與館藏發展」,電子館藏發展研習班研習手冊(台北市:中國圖書館學會,民國89年7月),頁17。
  • 註7:同註6,頁16。
  • 註8:盛美雲,「從紙本到數位化:談圖書館轉型期的館藏發展」,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館刊 3卷3期(民國86年3月),頁34。
  • 註9:顧敏,「數位時代複合圖書館的服務及發展策略」,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63期(民國88年12月),頁91。
  • 註10:同註9,頁94。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