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閱讀,天地蒼茫裡一朵隱微之花,沒有結繩,也沒有疏離,在風雨中不搖,於日照處自如開落,於是,我以全心全意去撫觸,用一行行淚水畫線註記,在內心清澄明亮的所在,我讀出花的一切,纖細的喜悅與悲傷。
一盞知識的燈火
2010年3月7日,一個雙魚座純真浪漫,感性與知性交織的日子,愛盲基金會中區視障兒童圖書館開闢的這一方天地,點燃了一盞知識的燈火,期盼引領暗寂漂泊的心靈,得到一處充滿希望和溫暖的歸宿。
在這座小小的圖書館裡,現有藏書,包括380本點字膠膜雙視書,可供視障兒童與家長共讀,相互扶攜;另外,還有各界捐贈的點字讀物,約370冊。愛盲基金會中區資源中心個案管理員陳瑩蓁表示:「我們的藏書,以童話故事和繪本比較多,種類稱不上齊全,但是,每一冊書籍中都有豐盈的想像,有無限的可能性。」
從健行路360號坐電梯上到7樓之1,點字設計的樓層按鈕,寬敞的走道,以及視障兒童圖書館內無障礙的空間設計,處處皆可觸摸到主事者想要帶領視障兒童走出自我的用心和熱情。於是,希臘哲人柏拉圖說:「一經愛的觸摸,人人皆為詩人。」觸摸,也就成為一種探索,取代眼睛,閱讀世界,返照自我。
親子共讀點字書
陳瑩蓁打開一本書,點字膠膜貼在每一頁文章上,輕輕撫觸,視障兒童就能讀出人生的詩句。她指出:「小朋友的末梢神經敏感度比較好,學習點字的速度比成人要快很多。」「學齡前的視障兒童如果能夠具備點字能力,對於未來的教育與成長便有加分的效果。」
不過,陳瑩蓁指出,目前愛盲基金會中區資源中心只有6名社工和1位點字老師,無法大量製作點字讀物,尤其是所謂的「雙視圖書」,其實原來只是一般的故事書,需要志工輸入每一個字,再透過電腦轉換出點字,貼在書本上,才能讓視障小朋友閱讀。
「有些熱心的志工,甚至還會將打好的點字膠膜帶回去黏貼,一本本、一行行,把明眼小朋友可以輕鬆翻閱的彩色繪本、故事書,製成以6個凸點組裝變化出的雙視點字書,逐步充實視障兒童圖書館的藏書數量。」
館內還有少量的二手點字教科書,比起普通課本巨大而沉重,主要是國小數學教材,雖然不能滿足「一綱多本」的完整需求,卻可提供補充、輔助的功能,尤其是讓學齡前小朋友能夠提前獲得數字概念,對於他們未來的學習很有幫助。
撫慰心靈的港灣
脫了鞋,進到這一方溫馨的書香園地,坐在小圓凳子上,小朋友可以用手觸摸到角落、書架間,或是從天花板垂掛下來的簍子裡,有許多柔軟的布玩偶陪他們一起閱讀,傾聽他們逐漸開朗的笑聲,於是,視障兒有了撫慰心靈的小港灣,有了迎向廣袤世界的啟航地。
陳瑩蓁表示,其實,盲眼人主要的閱讀管道,是透過中華郵政公司提供的免費「瞽者文件」,從各個盲人圖書資源據點,例如啟明學校圖書館、清華大學盲友會、彰化師範大學等單位,直接將他們需要的書籍郵寄至家中,比較少親身前往借閱。
不過,陳瑩蓁認為,實體圖書館依然有其需求性與功能:「它是一個與視障家庭聯繫的點,當他們在閱讀、學習,甚至在生活自理的訓練上發生困難,就知道要向哪裡尋求協助。」「或者,它也可以是瞭解盲眼人的資訊中心,搭建一座心靈的橋樑。」
反向來說,藉由這處開放空間,愛盲基金會也積極設計了一些活動和課程,例如珠算、打擊樂器、電腦等,請家長陪同小朋友一起參與,一起養成閱讀的習慣,自然,也就能藉由緊密的互動化解困難,一起成長。
弱視與盲用電腦
另外,與一般認知略有出入的是,視障兒童並非都是全盲,有些人只是不同程度的弱視,因此,除了點字讀本之外,提供字體加大的書籍,或是備置光學輔助儀器,讓弱視小朋友克服閱讀上的障礙,也是視障兒童圖書館另一項服務目標。
在主要閱覽空間的隔壁走道,有一架會發出吵雜聲音的點字印表機,走進旁邊的小房間,則有兩台點字機,一新一舊,靠牆的一面,有一台桌上型盲用電腦,以及2台筆記型電腦,視障者可藉之閱讀、打字、上網、收發信件,是他們愈來愈倚重的學習輔具之一。
牆的另一面,陳瑩蓁拿出兩種光學放大鏡,一種桌上型、一種手持型,示範弱視生如何透過放大鏡的使用,依書本的大小輕重、不同的內容,讓書本的字體隨自己的需求來調整倍數,變成更大、更亮,更能清晰地進行閱讀。
「雖然,他們的閱讀速度很慢,一個字一個字,吃力地辨識、咀嚼,可是,讀過的內容,也是一個字一個字地印刻在腦海、在心裡,成為他們人生中逐漸積累厚實的財富,不易消蝕剝落。」
圖書館使用公約
陳瑩蓁說,愛盲基金會視障兒童圖書館原本設在台北市,但考量到北部視障資源比中南部來得多很多,所以才在今年3月遷移到台中市,提供苗栗以南、雲林以北地區視障兒童各種圖書資源的服務,啟用不到一個月,已外借近30冊雙視讀本,都是家長借回去家裡閱讀,「實際到圖書館閱讀的視障小朋友還不多,預估到寒暑假期間才會進入使用的高峰期。」
陳瑩蓁指著圖書館外牆上公布的「視障兒童圖書館公約」說,國定假日以外的星期一至星期五,早上9點到下午5點,凡是領有視覺障礙手冊者都可來圖書館借閱6冊圖書、1件視聽資料,可借14天,但不能續借。
不過,陳瑩蓁補充說:「視障兒童圖書館是一個採開架式書籍陳列的公共空間,工作人員每周會做書籍上架、確認、檢查,即使沒有視覺障礙手冊,只要有興趣、有需要,一樣可以來此感受盲眼人的閱讀資源。」「我們特別鼓勵親子共讀,因為,它可以開啟封閉的心靈,一起翱翔於自由開闊的想像世界。」
5月中,視障兒童圖書館會移動到同一層樓的另外一個空間,沒有大很多,可是屆時對於視障兒童的閱讀服務會更加充實,也希望更多關懷及資源能夠挹注,「讓視障兒童的重建與調適之路,能夠走得更平坦而堅定。」
閱讀出希望憧憬
電影《為愛朗讀》,敘述的是一種獲得知識的被動路徑,一種洗滌與救贖;同樣的,視障生的家長,以及所有關切暗寂心靈的明眼人,也可以用發自內心的愛,為他們朗讀出一篇篇充滿希望的憧憬。遠方,有一把知識之火正在點燃。
可是,要讓生命堅強、獨立且無遺憾,卻必須讓他們自己摸索,用手觸、用耳聽、用心領,以全心和全意去閱讀,積累知識,餵養無限可能的自我,然後,喜悅自如地行走在兩旁繁花盛開的人生道上,成為引領後來者的火把,知識的光。
視障兒童圖書館裡有親子共讀的相扶持,也有從左到右一個一個、一行一行慢慢點字閱讀的堅毅努力,還有逐漸增多的點字書籍,可以期待,這裡將會有更多資源、更多從挫折中重新站起的故事,不斷被人朗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