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高雄書 奇幻的漂書之旅

文:蘇士雅 照片提供:蘇士雅
  高雄市立圖書館新總館即將於2014年11月正式啟用,館內規劃的「高雄書」專區,被視為新總館的亮點,預計陳列8萬冊與高雄相關的書冊。

  高雄市立圖書館新總館即將啟用,這棟臺灣五大直轄市中最大的市立公共圖書館規模為地上8層、地下1層,外觀採用綠建築,館內除了設置國內第一座國際 繪本圖書館暨兒童劇場外,規畫建置於四樓的「高雄書」專區,被視為新總館的亮點,目前高雄市圖募集進度良好,預計未來將陳列8萬冊與高雄相關的書冊。


漂書,開啟塵封的記憶

高市圖所有分館都設置漂書站。

  「高雄書」專區內容包括紀錄高雄之志書、歷史、地理、人文、藝術、經濟、交通、名勝、古蹟、人物、文獻、雜記、在地出版和作家及其它引發「城市內涵」相關主題之各類型圖書和資料。


  為了因應「高雄書」專區的設置,高市圖目前正積極徵募在地出版和作家等相關主題之各類型圖書資料,更在今年度將「漂書」主題設定為「高雄書.奇幻漂 書之旅──市圖新總館高雄書募集」,呼籲大眾將家中有關高雄的相關圖書資料透過漂書形式,最後匯聚到總館成為館藏,一起攜手參與「高雄書」的建置。
 

  為了廣泛徵募,高市圖採編組除了公開宣導,也行文到所有老行號機構及文史單位,活動一展開,高雄書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漂回數百本;大樹古厝情、大樹小火車尋跡、慢遊大高雄詩攝影集、情牽高雄老車站、美濃故事集……,甚至有民眾捐出期數完整的「高青文粹」及高雄市發展史。
 

  於民國53年1月1日創刊發行的「高青文粹」,乘載著所有愛好藝文學子的滿滿記憶。透過漂書活動,這些圖書館闕如的珍貴書冊終於能夠回流到文學殿堂,不僅圖書館感到欣奮,所有市民也充滿期待,希望早日一覽被塵封的記憶。

 

高市圖採編組組長興奮展示漂回總館的珍貴高雄書。  高市圖為了讓資料更齊全,甚至將舊報紙重新剪輯,將地方上的重要新聞以區、里方式分類,讓不習慣用電腦搜尋關鍵字的讀者,能方便尋找資料。


  圖書館的角色,從過去被動借閱,到各館串流的通閱服務,到今日跨越時空與規範限制的漂書推展,在在展現了多元化的開放作為,而高市圖,大規模策畫讓全民參與的百萬募書計畫,接續透過漂書形式,讓塵封在私人書櫃中的高雄歷史圖書被放流出來,最終能匯聚成書海。

 

  公立圖書館,向來是官方主導,民眾是單純的使用者角色,但高市圖新總館打破了這個框架,讓市民參與圖書的建構,於是,圖書館不再是官方的圖書館,而是真正落實為全民的圖書館;因為參與,所以多了情感,知識殿堂變得更加貼近平民!


漂書,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透過漂書活動回流到總館的高雄書。

  「漂書」一詞源自歐洲,是指書友將自己已閱讀的書貼上特定的標籤,投放到公共場所,無償提供給拾取到的人閱讀。拾取的人閱讀之後,根據標籤提示,再以相同的方式將該書投放到公共環境中去。


  漂書活動源於上世紀60年代的歐洲,在國外風行已經超過50年,自2013年才引進臺灣,並且正式成立「臺灣漂書協會」作為推廣漂書的平臺。高市圖 與「臺灣漂書協會」合作,由公部門帶頭設置具有漂書銀行概念的「漂書分享站」,去年底首度展開「漂書旅行‧與書飛翔」漂書活動,設立了13個漂書站,今年 更將漂書站拓到將近70處,除了高市圖全部分館以及高雄火車站、高雄國際航空站、高雄港務分公司旅客中心及高雄市區監理所等地,有多處人文咖啡廳也陸續加 入行列中。


  首度將漂書概念引進臺灣的世新大學校長、臺灣漂書協會理事長賴鼎銘說:「閱讀有益思考,思考有益於行動。」行動力,是成功的關鍵,賴鼎銘因此努力推展漂書活動,期望臺灣成為行動力充足的國家。

 

徵募高雄書海報。

  基本上,「漂書」被賦予一定的程序;進行的方式,是將漂書站備索的漂書標章、藏書票與條碼黏貼在要「放漂」的書籍內頁上,再將書籍放置於全國各地任 何一處漂書站,就可以讓愛書去走走,尋覓知音;民眾也可隨意挑選書本帶回閱讀,看完後可在任一漂書站,把書放漂。另外,民眾還可透過臺灣漂書協會網站登錄 放漂地點及分享漂書旅程或心得,一起記錄書籍旅行足跡,與書有更多溫馨美好的交流。

 

  「漂書」,以閱讀分享與互動為概念出發,讓書打破圖書館的牆,沒有借閱、歸還的程序,也沒有時間的限制。除了漂書推廣閱讀,漂書活動更能達到物盡其 用的功效,是活化書籍的流通、均衡圖書資源、縮短城鄉差距的最佳方式;當大家願意把閱讀過的藏書分享捐出,知識資訊就能更被流傳擴大。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