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她只是個孩子》導讀

文:林斐霜(南投縣永和國民小學教師)

書 名:她只是個孩子(One Child)
著 者:桃莉‧海頓
譯 者:陳淑惠
出版者:新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年:民國八十七年四月一版二刷

壹、大意

  本書描述一個被母親遺棄,又被酗酒的父親放棄教養的六歲小女孩的故事。小女孩的名字叫席拉。

  這個無惡不做,具有破壞力與暴力行為的女孩,社會上沒有一個單位肯收留她,被輾轉送到一個學校特殊教育班,由有專業素養及技巧的桃莉老師教育她。

  在桃莉老師以智慧及無比的包容心、同理心、愛心、耐心,對她「永不放棄」的輔導下,席拉終於克服情緒及心理的障礙,回到正規班級接受正常的教育。

貳、導讀

一、本書特色:

  1. 敘述流暢,情節動人
    看這本書時,剛好是工作很忙的時候,只好利用忙裡偷閒的方式閱讀。動人的情節常吸引著我想去知道故事的發展。著者文句流暢,把生活化的事物描述得栩栩如生,讀來感覺舒暢。
  2. 章都有重點提示
    本書共分二十章,每章有一個主題。每章的前面,著者會把這一章的重點部分提出來,好讓讀者更容易了解。例如:
    第一章 垃圾班(頁5)
    在一個冷冽的十一月的夜晚,一個六歲的小女孩綁架了鄰居三歲的小男孩,將他綁在樹上,放火燒他。這小男孩目前正在醫院中,情況很危急,而小女孩則被拘留。沒有任何一個老師會接受這樣可怕的學生,大家都希望這女孩繼續被拘留。
    第二章 充滿敵意的見面禮(頁17)
    終於,我把她放在一張椅子上,拿出了一張數學考卷。這下她可有反應了。搶過那張卷子,揉成一團,對著我丟過來。我又拿出一張,她又重複一次先前的舉動。我再拿出一張,結果還是飛到我的臉上來。
    第三章 拒絕被愛(頁29)
    席拉旁若無人的站在水族箱旁的椅子上。顯然地,她將金魚一隻隻的抓出來,然後用一枝鉛筆把金魚的眼睛一個個的給戳出來。椅子四周的地板上有七八隻魚正在作垂死的掙扎,而且每隻魚的眼睛都已被毀。
    看到這些生動的摘述,令人忍不住要繼續把全章讀完。
  3. 仔細描述師生對話
    「討論會」是桃莉老師所設計的課程之一,她利用討論會讓孩子們說出心中的話。她會針對班上孩子面臨的問題,提出一個主題,通常這會是一個可以表露感情的主題,每個人都可以自由的發表意見,她利用這種方式來整合班上的團體動力,並刺激孩子的溝通意願。孩子也可以充分發洩內心的情緒,以及澄清觀念。
    本書將這種師生對話做了仔細的描述,讓我們學到了如何對學生或自己的孩子做導談,受益匪淺。
  4. 將輔導理念及技巧巧妙的融入書中
    教育即輔導,著者具有輔導的專業知能,她巧妙的把輔導的觀念與技巧,如接納、同理、尊重、真誠一致,放入書中。讀完本書,對輔導的理論與實際,已經做了一番充電。

二、孩子為什麼會變壞:

  席拉是一個適應不良的小孩。問題是她為什麼會變壞?我發現根本癥結是她缺乏愛,渴望愛。席拉無法從父母那兒獲得充分的愛,社會中的人又不能接納與同理她。孩子如果欠缺了情感的基本營養元素,就會痛苦,害怕。她的行為固然令人頭痛,但她的心理需求尤其需要給予充分的重視。她惡言惡語的背後,是對關愛的渴求。她不是壞孩子,而是受了傷的可憐孩子,渴求著愛。席拉的殘忍、不守規矩等行為,都是一種很微弱的求救信號,所表達的是受了傷的心靈和恐懼的感覺。

  教育席拉這樣的孩子,我們最重要的工具可能是:
(一)肯傾聽的耳朵。
(二)注意看的眼睛。
(三)真實、關懷、接納的態度。
(四)真心誠意的在意她。

三、桃莉老師使用的策略:

(一)尋求資源協助:

  1. 查看檔案資料:了解席拉的家庭背景資料、一些心理測試結果、輔導資料、社工人員的家庭調查資料,正確尋找行為的原因。
  2. 在工作繁忙中,請助理分擔工作量,彌補自己的不足(人究竟是有些限制的)。
  3. 適時請社工人員幫忙,尋求社會資源協助。
  4. 勇於向朋友求助:桃莉老師會在碰到困難時,向朋友求助,共同找出更好的方法來幫助席拉。
  5. 尋求安置:當桃莉知道特殊班將被解散時,立刻著手替席拉尋求最佳的安置,協助她為未來之事及早做好心理準備,以便將來真正面對新環境時,能學得更好。

(二)完全接納:桃莉老師在輔導的過程中,能以接納為敲門磚,漸漸去接近席拉,取得席拉的信任,建立雙方良好的關係。
(三)日常生活的關懷:桃莉老師不僅關心席拉的學校生活,也關心她的校外生活。為了保持席拉身體的乾淨,還親自為她梳洗,並買衣服給她。
(四)讀故事給她聽:雖然席拉的閱讀能力相當好,但桃莉為了找機會多跟她親近,藉機溝通,會找有趣的故事說給她聽,通常是在放學後的兩個小時。她們讀小王子,當讀到小王子和狐狸「因彼此被馴服而彼此為對方負責」的經過時,讓席拉感受很深。也因這一段故事,使她們的感情更深厚了。
(五)教她自己負責:桃莉老師堅持要席拉為自己的事負責,強調讓席拉變好的不是別人,是她自己;只有自己才能為自己負責,別人能做的最多只是關心她而己。
(六)善用討論:桃莉老師常和席拉談事情,從談話中引導她思考,以呼喚出她的智慧。這種對話是彼此以平等的關係,做知、情、意的深度交流,彼此都能獲益。

四、如果把桃莉老師的方法應用在平常的教學上,更能使學生產生如下的效果:

(一)更有自信,更敢於表達自己。
(二)以更快的速度學習各種課程。
(三)曠、缺課減少。
(四)胡鬧與蓄意破壞的行為減少。
(五)智能成長。
(六)發展較高層次的思考歷程--解決問題與作抉擇的能力。
(七)表現更豐富的創造力。
(八)更自動自發的參與活動。
(九)更能選擇自己的方向,自我引導,自我負責地完成自己的計畫。
(十)更喜歡老師和學校。
(十一)更能發揮團隊精神。

參、結論

  看完此書,突然對教育充滿了信心,也想到一句話:「每個學生都是可教育的,關鍵在於你所用的方法對不對。」看到當前這麼多偏差行為的孩子,我真希望社會中的父母師長都能像桃莉老師這般,悲智雙運,讓教育更成功。

肆、討論問題

一、六歲小孩有能力理解小王子這本書嗎?
二、教育是萬能的嗎?有何限制?
三、本書有何不合情理的地方?
四、本書最令您感動的地方是什麼?
五、您的教育歷程中有無類似書中的情節?請分享您的經驗。
六、如果您將輔導像席拉這樣的小孩,您會怎麼做?
七、面對繁雜的訓導工作,本書給了您什麼啟示?
八、您認為著者桃莉老師的教育觀是如何?
九、書中席拉的表現您認為可能嗎?
十、輔導是萬能的嗎?有何限制?
十一、如何將輔導理念應用在訓導工作上?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