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台灣的地形狀似蕃薯、葉子,但稍為撇個頭看,發現台灣又像是隻海翁,也就是鯨魚的台語意思,其傳統雅名稱為「鯤」,像《莊子》形容這種動物:「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於是在台灣有「鯤鯓」地名及神話傳說產生,因此台灣人又可謂「鯨的子孫」。
海翁台語文教育協會的理事長蔡金安說:「這也就是協會名稱的由來,就像是我們的圖騰,從鯨魚的背上噴出一欉蕃薯藤的圖形,蕃薯藤代表顛沛困頓卻果敢堅忍的台灣祖先,而鯨魚代表著我們寧死不屈有骨氣的台灣精神。」
容我念首李勤岸的台語詩給你聽:「阮無愛閣新婦仔形/痀痀徛佇遐/講家己是一條蕃薯/予豬食閣予人嫌/從今以後阮欲身軀掠坦橫/做一隻穩穩在在兮海翁/背向悲情兮烏水溝/面向開闊兮太平洋……」當做這篇文章的溫柔前奏。



對族群與語言關係感觸良深
出身台灣農家子弟,娶的是外省老婆的蔡金安,對於族群融合與語言的關係感觸很深:「以前威權時期,嚴禁本土語言文化的發展,造成台語的斷層與滅絕的危機,將族群融合的主要溶合劑—語言給放棄了,造成今天台灣的亂象與信心的解體。」他以前只覺得李鴻禧教授用台語演講很有趣,妙語如珠,但從不知道台語是有來頭、有根底的,雖然直覺復興母語的重要,甚至在家客廳擺上了「請說台語」的匾額,卻無深入地研究,感覺始終朦朧,如失根蘭花般無所適從。
直到8年前因緣際會下認識黃勁連老師與參與他舉辦的台語文學營,知道他們那一幫人早在十幾年前就在搞台語文運動了,而且也有了些具體的成果,他們的熱誠與奉獻深深感動他,也讓他大感汗顏,覺得身為台灣人,竟然不知道有台語文學,不知道台語語言的古老與典雅,便敦聘黃勁連老師、李勤岸博士、許極燉教授等人為顧問,開始積極地推展台語文運動,藏在心底下的願望才漸漸清晰起來。
不過蔡金安發覺台語文的前輩幾乎都是民間賢達人士,散居各角落,沒有什麼財源資助,只憑藉熱忱在苦撐,加上台語界個人的理論見解分歧,力量始終分散,常常功虧一簣,後來從事推廣教學書籍的出版工作以後,更感覺到要扎根台語文學必須從學校教育著手,便配合政府九年一貫鄉土語言的教育政策,出版了國小「台語讀本」,並再向下推廣至幼稚園的教學,現在更繼台灣第一本有聲台語月刊《海翁台語文學雜誌》後,出版海翁台語文教學季刊,讓大家有個可分享台語教學心得的園地。
說起台語文學的美麗,海翁文庫以歐洲文藝復興為啟發,認為任何文化思想均起源於方言文學開始,也就是在表達台灣人的情感面,除了台語以外,任何語言都不可能恰到好處、完美的表達台灣人的心裡想法,所以海翁文庫不斷地出版台語相關書籍,完整呈現老、中、青各代台語文學的延續創作與傳承。
推廣台語文 反攻大陸去
總是身著一襲典雅中國服飾、隨身攜帶傳統摺扇的蔡金安,打破了我們一般對於推廣本土文化人士的去中國化的印象,除了用傳統的台灣囡仔歌教學外,甚至用台語古調吟誦唐詩、宋詞、三字經、弟子規、昔時賢文等傳統經典,葉金安認為台語文學跟意識形態無關,他說:「我們與部分台語推動者不同,我們只要大家親近台語,喜歡台語就好,不管它中國不中國,台灣不台灣的,而且唐詩原本就是要用台語調來讀。」不過如此一來更讓一些有色彩的台語人士貼上標籤,造成推動的侷限與困難。
不過現在他也利用台語文「反攻大陸」,近幾年對岸紛紛邀請海翁前往移植經驗,因為中國大陸開始重視台語文,成立了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甚至組成「取經訪問團」前來台灣學習,蔡金安表示:「當地的台語文研究落後台灣十多年,教材、師資均不足,建議先行培養種子教師,並在中小學開設相關課程。希望更多人能領受台語文的深厚內涵。」
盼整合各界力量
目前已經舉辦千場以上台語相關研習活動的海翁,大部分都是自掏腰包,雖然蔡金安直說因為自己是商人不是文人,所以老是被抹上一層銅臭味。但對台灣文化的熱情他卻不輸給任何人,當大家為了台語音標而爭論不休時,他毅然決定廣邀學者討論,甚至出書免費發送,希望引起關注、點出問題才能集思廣益,但還是有些台語前輩只願在背後喋喋不休而不願意站出來,他感嘆:「真正掌權的永遠只出一張嘴,戀棧官位,民間的台語仙又各據山頭,皆各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盼真有齊心努力的一天。」
問他會不會收手不做了?蔡金安答道:「有意義的事情很難說不做就不做了,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吧,除非有天我真的破產了,那也才真的做不下去了。」也因為他與海翁不斷的咬牙苦撐提供資源,才讓台語文的復興燃起希望之火。
雖然身兼金安文教機構的負責人、海翁台語文教育協會的理事長、台南市文化基金會的執行長、海翁歌舞團團長、台南市文獻委員,但蔡金安卻最喜歡別人稱呼他為劍獅埕的「埕主」。他又搖了搖扇子笑著說:「可能是學歷史的吧,總是特別愛古蹟文化,雖然古蹟年久失修,維護不易,但是文化卻可以保存、發揚。」不忍看著延平街的老建築一幢一幢被拆掉,而原為府城安平五館之一的金門館只剩雜草叢生的舊址供人憑弔,所以在4年前他邀集了一些有志一同的文化工作者,開始在荒地上構築出一座可以傳承文化、可供遊憩的文化新樂園,而這裡也是劍獅自在戲耍的埕斗。
設置專賣台語書的冊房
「如果文學可以創造出超脫現實人生的情境,無遠弗屆,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試著以文學內涵的創意張力,透過現代各式藝術媒材,替安平開港以來生生世世盡職守護的劍獅營造一個屬於牠們自己的棲息地,讓遊客或本地市民前來探訪尋奇?」也就是這樣的轉念,讓安平劍獅埕處處充滿與文學巧妙結合的創意,不但設置了台語詩牆和一間台語書籍專賣的店「海翁台語冊房」,還有可以與人結「扇」緣的台語詩摺扇,誰叫這兩樣東西都是蔡金安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呢,將台語詩沾上金色顏料細心地均勻灑落在扇子,「你是春天尚美的花蕊/為你我毋驚淋甲濕糊糊/你是天頂尚光彼粒星/陪你我毋驚遙遠和艱苦….」輕輕搖呀晃地,搧出台語文的高雅微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