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設計封神榜 臺灣百年美術設計發展

文:鍾碧芳 攝影╱林宜賢

百年以來,充斥在坊間的設計到底從何而來?又是如何產出的?隨時代演變的設計內涵是否有脈絡可依循?2024年7月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將展出由「創價美術館」所策畫的「世紀的容顏:臺灣百年美術設計發展暨文獻展」,試圖聚焦以「設計」為專題的特展先例,呈現臺灣百年發展歷程中具有的生活美學與視覺文化,為平面設計爭取在臺灣美術發展的定位。

 

展覽不需預約免費入場,現場亦有導覽人員協助講解說明。

  臺灣美術有近百年的發展,豐富多元的面貌,需要有舞台能夠展演。創價美術館以「文化尋根 建構臺灣美術百年史」為主軸,自2023 年6 月展出「創.價:臺灣美術142―創價美術館開館大展」圓滿落幕後;第2 檔則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名譽教授暨策展人、亞洲大學視覺設計學系講座教授、著名的「設計界導師」林磐聳,以「世紀的容顏:臺灣百年美術設計發展暨文獻展」接續展出。該展從高雄創價美術館巡迴到臺北創價美術館至善館,並將於2024 年7 月移師到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以下簡稱國資圖),首開臺灣美術館聚焦以設計為主題的大型展覽先例,也是臺灣設計界期待已久的百年展覽。

 

  創價美術館館長呂慧甄指出,「世紀的容顏:臺灣百年美術設計發展暨文獻展」是2022 年10 月創價美術館在高雄落成啟用的第2 檔大型展覽,但早在啟用前,創價美術館就在全臺12 個藝文展館,分別巡迴展出百年以來,對臺灣藝術史有貢獻及影響力的藝術家,以扎根並深化臺灣的文化底蘊,「我們也推動行動美術館,到全臺超過5,000 所學校巡展,為學子播下藝術種子,將文化尋根、推廣到臺灣各個角落。」盼能藉由文化尋根系列,讓全國民眾逐漸熟悉臺灣本土藝術家的作品,提升對藝術的愛好及對臺灣藝術史的關注與理解。
 

從形象單元,可看出過去到現在,臺灣城市標誌的設計演變。 「世紀的容顏:臺灣百年美術設計發展暨文獻展」目前於臺北創價美術館至善館展出中。

 

創價以巡展 發現百年設計發展脈絡

  「世紀的容顏:臺灣百年美術設計發展暨文獻展」是創價策展團隊歷經1 年半的籌備時間,從154 個借展單位蒐集的6,000 多件文獻與文物中,篩選出1,500 餘件包括插畫、字體、標誌、書刊封面、廣告、包裝,以及常民生活物品等平面及立體設計代表作品與相關文獻史料,該展試圖找回過去曾被忽略的臺灣美術設計發展脈絡。「設計是所有事務的公分母。」林磐聳教授引述德國包浩斯(Bauhaus)創校校長華特.格羅佩斯(WalterGropius)名言,他認為設計一直存在於生活當中,自有人類以來就有許多與設計行為有關的產物,「可惜的是,過去在臺灣卻未被重視,包括公立美術館幾乎不舉辦設計展、平面設計在臺灣美術界發展模糊,且公立美術館也少有典藏設計作品,這對在臺灣學習設計的人才是極為不公平的事。」

 

  雖然過去也有策畫過相關展覽,卻沒有這麼完整的梳理,「這次展覽含括非常多的設計家、收藏家,包括從清代、日治時期,到國民政府遷臺至今都有,參觀者有機會一窺臺灣設計的百年面貌。」林磐聳指出該展的策展概念,是參考全球設計史學者專家對於設計歷史論述的觀點重新詮釋,並採用「PEST」模型理論,爬梳出9大單元。比較可惜的是,礙於展覽空間及展品借展期限,原本在高雄展出的2,000多件展品,到了臺北濃縮為1,500件。
 

林磐聳(左)、呂慧甄(右2)與美術館團隊耗費1年半的籌備時間蒐集文獻展品。 創價美術館館藏,最完整的一套日治時期的美術藏品。


美術及設計 在碰撞下產生的火花

  展覽9大單元分別為「序曲:臺灣設計的黎明曙光」、「日治:太陽旗下的美術設計」、「啟蒙:臺灣近代的設計播種」、「形象:時代記憶的符號與廣告」、「文化:文化設計與設計文化」、「薪傳:接棒傳承的設計運動」、「技藝:見證設計的發展軌跡」、「常民:日常生活的設計趣味」以及「榮耀:臺灣設計,全球發光」。

 

  林磐聳表示,9大單元各有其價值與意義,以序曲為例,展出臺灣歷經數百年來的測繪紀錄,包括臺南米街版畫、劍獅、烏龍茶的標誌貼紙,以及由南天書局珍藏的4張地圖,可循跡找到臺灣主體性的歷史脈絡。


  而在形象單元,還可看出百年前的企業識別(Corporate Identity, CI)設計樣貌。「早期臺灣店鋪經營,是以傳承中國傳統店鋪章為宣傳意象,這次特別展出臺灣『一府二鹿三艋舺』的傳統店鋪章,以及現代商場所使用的企業識別或品牌標誌,可看出過去到現在,臺灣企業形象、城市標誌的設計演變。」

電影手繪海報。 各年代的郵票、火柴盒。 藥品袋、寄藥包。
 

  另外,在文化單元,特別展示創價美術館所擁有,最完整的一套日治時期的美術藏品,包括日治時期的「台展」、「府展」圖錄,與日本官辦美展的「文展」、「帝展」,以及臺灣光復後的「省展」、「國展」畫冊並列展出,從中觀賞到臺灣百年「美術的設計」與「設計的美術」所碰撞的火花,也一窺日治時代到國民政府遷臺的文化歷史脈絡。

 

  更有趣的是,在常民單元中展出百年來,百姓食衣住行育樂所需的設計物品,包括早年的兒童桌遊、農民曆、藥品袋、電影手繪海報、愛國獎券、郵票、火柴盒、尪仔標等,帶領觀展者重回童年記憶的趣味。好比早期醫療使用的寄藥包,就是老一輩人的記憶,「寄藥包上的諧音梗可充分說明前輩的智慧。」呂慧甄說,就連早期的手繪電影海報,都是回味臺灣當代生活的經典。


  曾於1905年風行亞洲的糖果大王「新高製菓」,設計各式各樣的包裝盒、海報、紙牌,與以學童為對象設計的精美用品、吉祥物「美味夢太郎」等展品,可以看出新高製菓的行銷概念走在時代尖端,儼然是當代行銷宣傳大師。


脈絡與痕跡 共譜臺灣百年設計美學

由南天書局珍藏的4張地圖,可循跡找到臺灣主體性的歷史脈絡。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林磐聳感慨,觀展者藉由此次展覽,可完整觀賞到臺灣百年來的設計脈絡,機會難得,他也引以為傲,「隨著時間的推移,設計前輩必將逐漸凋零,往後要舉辦類似展覽,想必難度會更高。」


  「世紀的容顏:臺灣百年美術設計發展暨文獻展」預計在2024年7月移師國資圖,將把9大單元「原汁原味」地呈現。開幕日當天,林磐聳也將舉辦一場「設計封神榜:臺灣百年美術設計發展」策展講座,除了策展介紹,也將致謝曾為臺灣百年設計留下青史的設計家。


  早期臺灣藝術家從事設計工作,經常笑稱自己是「下海、兼差、賺外快」,多數不願意公開自己從事過的設計作品,他希望能透過這次展覽,讓設計工作者能鑑往知來,確立自己從事設計藝術的價值意義,並把「美術設計」加入臺灣美術發展歷程之中,真正建構臺灣美術史的全面與多元性,再創設計的價值。

 

「設計主題書展」

展覽時間:2024年7月1日(一)至10月20日(日)
展覽地點: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總館 5樓藝術館藏區
 

「世紀的容顏:臺灣百年美術設計發展暨文獻展」

展覽時間:2024年7月5日(五)至10月17日(四)
展覽地點: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總館 2樓藝文走廊
 

「設計封神榜:臺灣百年美術設計發展」策展人講座

講座時間:2024年7月6日(六)下午2點至4點
講座地點: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總館 2樓國際會議廳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