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傳輸科技進步,許多圖書館都在研擬更新的數位服務。但除了在資料儲存搜尋及購買新期刊外,還能有什麼更切合社會需求的發揮呢?若循著科技是為人服務而非人被科技主導,科技因人的需要存在,而非為科技而科技,則還有很多社會既存需要和創新服務可以發展。以下僅就美國和芬蘭實際參訪故事說明。
因應在地特性 推出不同服務
美國奧克拉荷馬陶沙市立圖書館有鑑於新移民婦女增多,增設了駕照考試複習服務。在圖書館類似單獨閱覽間的地方,新移民婦女可以使用電腦軟體重複練習駕照考試。也許表面看,這種成人學習可以在任何有電腦的地方進行,何須圖書館湊熱鬧?但事實上這都是經過實際生活情境調查的。美國雖然科技先進,不代表每個新移民婦女的處境都是電腦隨手可得,也不是所有人可以隨時取得這類軟體,圖書館提供一個自由免費的機會。
同時,在家學習干擾較多,例如有人看電視,有人要用電腦,還有許多家事等,都可能干擾學習。但是來到圖書館,甚至連電話都不用接,可以把握時間專心的學習,透過電腦軟體不斷重複學習以便熟練。
其實要在社會立足都有一些必備條件。在美國許多地方,開車即是這樣的技能。故對新移民來說,盡快學習適應當地的交通規則甚為重要。同時,圖書館為跟上社會最便利的求知資源,如果平時來圖書館能一併提升其他生活能力,也是一舉多得。
數位錄音設備 滿足讀者需求
在芬蘭,自2009年開始,在首都赫爾辛基郊區的Espoo區公立圖書館青少年區開設錄音間,自開闢以來,經常排滿時間。這些錄音間的位置係從正門進入,經過兒童區和青少年區,再經過音樂光碟區而抵達,處於全館角落;加上錄音間本身隔音設施良好,所以從隔音窗可以看到裡面的活動,但是不致影響其他讀者。
錄音間有鋼琴和數位錄音設備。使用者帶著小提琴等樂器在其中錄製自己的表演,也可以創作修改。表面看,在家裡不也可以演奏錄音嗎?然而實際上,有的家庭因住宅密集,基於相互尊重,不便隨時拉琴吹奏。也不是所有人都有鋼琴或方便擺設鋼琴。更重要的是,能留下高品質音質的高檔錄音混音設備所費不貲,但是圖書館建置後,大家可以來此使用。由於就在音樂借閱區旁,可以錄音、可以觀摩、也可以就近便利查閱。
芬蘭圖書館的音樂區不僅有一些光碟,有的還存有許多樂譜以及相關書籍,搭配起來可滿足許多不同需求。不僅有古典音樂,還有許多搖滾音樂流行音樂,這讓有興趣的年輕人多了一種生活選擇。站在圖書館經營的角度,館方評估過當地年輕人生活形態及期待,故後來發展這種錄音間。使用者來此演奏還可將成品攜回。每次使用時間為兩小時一單位,如需要可以延長。有的人會在家裡練習好了,然後來這裡錄音,回家可以再聽,以便練得更好,或者將成品轉送他人或貼於自己的部落格。這不僅嘉惠一些青年人,有的小學生也可因此有新的學習經驗和分享體驗。這讓圖書館也在年輕人日益減少閱讀的時候開闢新的吸引年輕讀者來圖書館的機會。
瀏覽影音資料 是學習也是娛樂
還有些芬蘭圖書館實施手機預借和到期告知服務,這些則是運用傳輸硬體讓更多讀者可以節省時間、交通費用以及通訊費用,不必打電話等待總機和部門人員有空來接聽才能處理。有些圖書館還製作精美的使用簡介置入網路Youtube,使讀者及用手語的或者新移民均可用自己熟悉的語言理解如何使用圖書館。圖書館還把一年到頭一些比較重要的活動,如新移民文化交流演唱會、手工學習講座、藝廊展示會、館內兒童電玩比賽等各種民眾不一定當時都有空來參觀的活動錄製放上網,以吸引更多人知道圖書館新服務。到後來,在網站逛這些影音資料是學習,也是種娛樂。
三點值得參考的指標
綜觀以上幾例,圖書館數位服務除已知的資訊搜尋軟硬體外,還有三個值得思考的指標,一為在地特性。圖書館所在位置附近涵蓋的生活區究竟有什麼特性?居民有什麼特別的生活方式和需要?二為平等享用。圖書館是公設服務資源,如基於人人能滿足所需,如何規劃資源符合公平正義,讓人不分學歷高低社經地位都能樂在學習且自在學習。三為科技潛力。在觀察到社會特性及人人應享有學習機會時,有哪些新發展的數位科技可以配合滿足這些需要,讓服務更快速廉價便利並滿足個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