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故事百寶箱─聽爸爸說故事 激盪不同的火花

文:蘇士雅、耿詩婷 照片提供:蘇士雅、耿詩婷

故事爸爸放下身段,只為孩子的笑容。  在圖書館中,我們認識一種志工被稱為「故事媽媽」,這些故事媽媽從10多年前就開始有組織性的發展,並且深入校園,用生動的說故事方式提升孩子們的思考力。目前台灣各地故事媽媽們發展出各種表現形式,包含說唱、戲劇、或搭配繪本製作等多元運作,她們積極的傳播社會閱讀風氣、默默引導孩子走入書香世界。

  這幾年來,圖書館也開始借助這股力量,期望為孩子創造更豐富的閱讀方式。

  既然稱這群說故事志工為「故事媽媽」,表示這些志工們大多數是女性,但現在,「故事媽媽」這個專有名詞面臨窘境,因為有男性也開始涉入這個領域,說故事志工不再單純是「媽媽」或「姊姊」,而是包含了「爸爸」。在編輯這次封面故事時,剛好逢感念父親之偉大的8月,我們找到了幾位「故事爸爸」,他們不只有說故事給自己的孩子聽,更將這份溫暖傳遞出來給更多想聽爸爸說故事的孩子們,也讓我們有機會分享他們說故事的心路歷程。

陳文欣 因為付出獲得更多

陳文欣注重互動方式,用布偶當主講人。  在高雄市立圖書館,有少數幾位「故事爸爸」,陳文欣是其中一位,50多歲的陳文欣目前還服務於中華電信公司。

  外在個性顯得有些拘謹的陳文欣,對公共事務卻懷抱熱情之心。3年前,他獲知高雄市立圖書館對外招募活動志工,因為招募簡章標註「高市圖搭造了一座志工園地,在這裡您可以大展十八般武藝」,這句話引起了他的興趣,因而報名參加,到了培訓日,才發現同期報名者全部都是女性,這時才知道所謂的「活動志工」原來是擔任說故事的工作。「既然加入了,就盡最大的努力去達成!」陳文欣這麼自我期許。

  經過幾週的培訓,開始要分配排班,當時說故事的志工人數很少,無法每個分館都充分配備志工人員,家住高雄市區的陳文欣卻主動表態願意到旗津分館,理由是旗津很遠、交通不便、支援很少,為了讓偏遠地區的孩子也享有機會,他寧可利用假日搭船到旗津為孩子們說故事。

  「說故事」對陳文欣而言是項大挑戰,畢竟他不是天生唱作俱佳的人,甚至個性有點羞澀,而說故事給小朋友聽,必須要夠生動才能引起興趣。通過培訓,陳文欣瞭解了說故事的基本流程與技巧,也做好和聽眾互動的準備,但第一回排班說故事,對象居然只有1個媽媽帶著2個小孩。面對眾人,可以很自然的互動進行,眼神無須固定聚焦在某個人身上,但面對2個聽眾,陳文欣完全傻眼,不知該如何應對。3年多來,經歷許許多多不同的狀況,陳文欣練就一身好武藝,目前除了擔任旗津分館活動組班長,也被館方推崇為優秀的故事爸爸。

  陳文欣從小就愛上圖書館的氛圍,但離開校園進入職場後,每天忙忙碌碌的,鮮少有理由踏進圖書館,自從擔任「故事爸爸」後,圖書館內舉辦的演講、座談…等,陳文欣也會欣然參加,因而與圖書館建立了密不可分的關係,也從中得到很多新知。因為付出,卻獲得更多,陳文欣感激高雄市立圖書館開啟了他豐富的人生!

游步風 自小朋友身上啟發新思維

游步風沉溺於說故事的快樂感覺。  3年前從職場退休後,游步風開始擔任圖書館圖書志工,去年,因為館內故事媽媽的慫恿,他參加說故事志工培訓,並取得認證,隨即加入為小朋友說故事的行列。

  以一個男性的角色投入故事媽媽的圈子,對游步風而言並未有太多複雜的情結,因為自己的一對孩子年幼時,他便會習慣性的說故事給他們聽,會有這樣的習慣,是從美國影集中學習而來。

  所有的孩子都喜愛聽故事,聽故事的同時會有豐富的情緒反應,也會提出許多大人意想不到的問題或答案,因此,每一次說故事,都會自孩子身上觸發很多的另類想法,游步風因而沉溺於說故事的快樂感。

  當然,說故事給自己的孩子聽和說給其他的孩子聽,內心的感受是有所差異的,前者,較多的是溫情的感受,後者,則大多是驚喜。

  為何故事志工男女的比例會相差懸殊?游步風認為是家庭角色定位的問題,多數男人比較缺乏柔軟的身段,面對一群好動的孩子,說故事者必須用盡一切討好的態度,不可以嚴厲制止、不可以怒言指責,這對男人而言,是項巨大的考驗。這一年來,從擔任「故事爸爸」這個工作中,游步風努力學習男人所缺乏的溫和與柔軟,於是,很自然的,在家庭中他管教孩子的態度也越加民主與開放。

  游步風說他過去歷經幾十年的無趣辦公室生涯,如今,在孩子身上找到樂趣與源源不絕的驚喜。即使他曾經在實習階段面對挫折,一大群聽眾在故事未進入結局就差不多全走光,但游步風仍然從這個過程中享受孩子的天真。

  因為說故事,他讓孩子多了歡笑,自己卻在退休後自小朋友身上啟發了人生的新思維。生命的驚喜就在於此;你不知道下一個轉彎後會看見什麼!

楊振岳 國小老師假日變身故事爸爸

楊振岳覺得說故事是很棒的教育方式。(楊振岳提供)  楊振岳,一位在東門國小任教的老師,同時也是一位在台北市圖總館說故事長達11年的「故事爸爸」。對於志工服務一直很有熱誠的他,在大學時期即利用寒暑假期間到偏遠地區舉辦兒童學習營,在過程中,他深深地被孩子們的純真自然所吸引,在偶然的機會下參與台北市圖書館的說故事培訓課程,開啟了與從前在戶外動態服務截然不同的說故事行列。

  一開始要上台說故事,楊老師坦言:「真的會很緊張,尤其又有家長,那是跟在課堂中面對自己學生或是在營隊帶活動時,完全不一樣的感覺,甚至會忘詞,只知道照著繪本中的故事一字不漏地覆誦出來而已。」但有了幾次的經驗後,楊老師發現要抓出繪本故事的精隨與關鍵字即可,剩下的就是臨場反應和個人風格的展現。在成為說故事爸爸沒多久,楊老師自己也成為一對雙胞胎女兒的父親,不但更能感同身受,也從女兒身上學到跟孩子互動的方式。

  他認為要成為說故事爸爸,最重要的就是自信心,調整自己的心態,稍微將自己的身段降低,並挑選一本也能感動自己的繪本來說,就可以勝任愉快,加上整個北市圖「林老師說故事團隊」十分有經驗的帶領下,每個志工也都是不斷在成長,夥伴間的互動也十分良好,這也是讓許多說故事志工一待就是10幾年的重要原因之一。

  楊老師說故事這麼多年來,最讓他印象深刻的就是看見有些小朋友從學齡前就來圖書館聽故事,一直聽到升上國中,楊老師表示:「雖然說故事的影響力是無法立即見效的,但是看見許多小朋友與家長養成一種來圖書館的習慣,也從中得到樂趣,我想一定有某種正向的力量在那些孩子的心中滋長著。」

  而這樣豐富的志工經驗也成了楊老師在學校教學時,最佳的靈感來源,楊老師發現許多故事中都有著很重要的啟示與含意,藉由說故事的方式來跟學生分享,也就不會像是在說教,反而讓他們更能接受。於是在他的班上就有「心靈故事」、「好書推薦」、「繪本導讀」等活動,然後再進行心情交流,讓學生有機會多方面閱讀不同於教科書的內容及思考生活周遭的人、事、物,這樣的創意班級經營方式,也讓楊老師多次榮獲優良教師的肯定。

  楊老師認為:「做很多事情都是必須要從感動出發,然後昇華成為熱誠,才能持續表現,而說故事是可以一輩子的經營,因為感動是不間斷的。說故事可以帶給周圍的人某種氛圍,就像是我們都不時在說著自己人生的故事,現在每到假日我則是轉換成一種說別人故事給孩子聽的角色,也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希望未來能還能成為一位「故事爺爺」,在說故事給別人聽的同時也豐富了我自己的人生故事。」

吳明憲 開啟人生第二春

吳明憲不但說故事也寫故事。  與金龍國小的「故事爸爸」吳明憲走在學校走廊上,遠遠傳來一聲:「果凍叔叔!」小朋友正熱情地向他揮手打招呼,而果凍叔叔就是金龍國小學生給他的暱稱。吳明憲掩不住笑意說:「孩子就是這麼可愛,光是這樣喊我一聲:果凍叔叔,就可以讓我好有成就感,有了持續當故事爸爸的動力。」

  吳明憲原來對於文學創作就極有興趣,創作過許多的詩詞與散文,自從有了女兒後,開始寫起童詩和一些小故事,所以吳明憲不但說繪本故事,偶而也會說自己編的故事,將興趣與志工服務做了美妙的結合。

  吳明憲認為通常「故事媽媽」會比男性來得有觀察力和親和力,所以剛加入時,也是摸索了比較久,而且很害羞,培訓的時期都躲在角落,畢竟他是金龍國小說故事團隊中唯一的男性,還曾經有志工媽媽開玩笑的對他說:「哎唷,我們又不會吃掉你。」後來實際開始參與,才發現說故事志工本來就是無性別之分的,每個人會因為故事裡的需求而忽男忽女,甚至要模仿起各類的動物,都只為了一個目的就是吸引孩子的目光,充分傳達出故事內容。

  前陣子金龍國小成立了魔幻故事屋,讓說故事的空間變得更完善,於是志工團隊,開始運用舞台劇的表演方式,將繪本改編成真人演出的故事,而吳明憲就在這時候發現自己的編劇潛力,便與朋友一同創立了「藏鏡人編劇工作室」,吳明憲微笑表示:「當初只是單純想要說故事給孩子聽,從沒想到我會因為說故事而找到人生的新目標,真是始料未及。」孩子們給予他許多創作的靈感,他則付出愛心為孩子說著有趣的故事,未來他也將著手寫關於說故事志工的劇本,希望能讓更多人一同加入說故事的行列。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