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把總統府當作是自家的大書房,一邊品茗,一邊讀著心愛的書,或一邊看電子書,一邊上網加入討論社群……這些不可能的夢想,在10月22日開始的總統府文化台灣特展系列活動─「台灣公共圖書館的新世紀特展:樂讀理想國」(Taiwan Is A Book Country)中,都能一一實現。喜歡閱讀的人不妨邀三五好友,一起到總統府見證台灣的「樂讀新浪潮」。
展期長達三個月
由總統府指導、文建會策劃、國立台中圖書館主辦的「台灣公共圖書館的新世紀特展:樂讀理想國」,自10月底起展至明年1月28日,展期長達3個月。
由國立台中圖書館主辦的「樂讀理想國」的活動,是國內首度以台灣公共圖書館為主題的展覽。為使大眾了解公共圖書館的意義與重要性,國中圖特別規劃五個展覽主題,包括「紙張疊成塔」、「數位圖書館」、「什麼是圖書館」、「特色圖書館」及「書的樂讀潮」,分別介紹書籍和公共圖書館的歷史、目前全台各具特色的公共圖書館,以及未來圖書館數位化後發展的趨勢。
從1915年第一所公立圖書館──總督府圖書館創辦以來,台灣的圖書館便蓬勃發展。而此次展覽也將介紹台灣54家特色圖書館,例如展現科技新風貌的國中圖、台灣第一座綠建築圖書館的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以漫畫為主要館藏的台北市立圖書館中崙分館、近年發展咖啡事業的雲林縣古坑鄉立圖書館、以螺溪石硯聞名的彰化縣二水鄉立圖書館、台灣首座專為遲緩兒童與心智障礙者籌設的高雄市調色板兒童玩具圖書館。
此外,為讓展出內容更多元化,國中圖在布置上加入巧思,放進許多公共圖書館的元素,增加民眾對圖書館的想像,並結合全國公共圖書館的鎮館之寶,以及各式各樣可以聞、可以玩,甚至可以吃的另類圖書,讓展覽兼顧深度與廣度,也具活潑性和可看性。
加入樂讀 享受閱讀
此次的特展在總統府舉行,也別具意義。事實上,自2001年開始,總統府就在一樓迴廊舉辦地方文化特展,2006年起則規劃總統府文化特展,呈現多采多姿的台灣,將總統府轉換成人民可以親近、參與的空間,「在過去威權時代,知識是特權階級的專屬品,空間開放象徵時代不同,也是民主成果的展現。」
總統府秘書長葉菊蘭說,就像現今的圖書館已「覺醒」、「活」了起來,不再是倉庫、儲藏室、只有老人翻報紙的地方,這要歸功於文建會與國中圖改變圖書館的面貌與內涵,提高公共圖書館的能見度。
文建會主委翁金珠指出,文建會策展已3年,之前是各縣市政府自行策展,上次特展是國家文學館負責,這次則由國中圖策劃,結合公共圖書館、大專院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協會及出版社共同展出。
1970年代政府推廣全民閱讀運動,各鄉鎮紛設公共圖書館,共有520餘幾所,但之後有些圖書館毀壞、漏水,加上館員不足,逐漸荒廢。2003年文建會編列預算,進行公共圖書館空間和營運計畫改造,輔導301所公共圖書館,讓圖書館成為親子在假日最喜歡去的地方。
翁金珠主委強調,公共圖書館的角色不只是閱讀而已,還包含知識吸收、美術展覽、小劇場、文學繪本、講故事等多功能使用,因此也承諾未來公共圖書館要舉辦此類活動時,仍可向文建會申請經費補助。
在國中圖努力下,借還書已引進RFID(智慧型館藏流通及管理)最新科技,未來民眾可以自助式借還書,只要透過電腦自動感應置書區,幾秒內就能完成借書手續,不但更節省時間,一次還能借六本。另外,圖書上架也採科學化作法,例如顏色管理可方便歸類書籍。
國中圖館長楊宣勤表示,將繼續推動數位圖書館計畫,讓讀者只要用一台電腦,便能運用網路連結功能,打破時間與空間限制,享受處處可閱讀、時時能學習的樂趣。
此外,11月4日總統府前南廣場將舉辦「樂讀市集:公共圖書館一日遊」的活動,現場有全國圖書館界代表展現特色,並邀全國北中南東區說故事盟主進行友誼賽,而花蓮新象的行動圖書繪本館、高雄行動圖書館及行動咖啡館也都前來共襄盛舉,營造在凱達格蘭大道旁看書喝咖啡的悠閒氣氛。
另類書籍服飾走秀、把書入菜的各種可能料理更是市集一大特色,再加上有獎徵答與闖關遊戲,都讓來挖寶的民眾入寶山滿載而歸。當天民眾可以自由進出總統府,以輕鬆愉悅的心情,進行靜態的文化洗禮,在歡喜及美妙的音樂聲中享受閱讀的樂趣,一起加入樂讀理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