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文學行腳─海風伴酒香 花蓮的文學格外香甜

文:耿詩婷 照片提供:耿詩婷

讓我們一起向種植的山谷滑落
這是我的家鄉
河流尚未命名(如果你允許
我將用你的小名呼它 認識它。一千朵百合花)
你也許會喜愛一則神話
其實你正是我們的神話
這是我的家          ──楊牧<帶你回花蓮>

  花蓮有種力量,讓許多人深深著迷,也誘發出千千萬萬動人的文字,這才發現城市與文學是如此相互緊密依偎著的,跟著我們的腳步一起吹著太平洋的海風,閱讀詩歌的美麗輕盈、品聞花蓮老酒廠重生後的甘甜文學香。

太平洋詩歌節 美崙山上的文學風景

照片  11月天,一個天氣轉涼星期五的下午,許多文人來到花蓮參加一年一度的「太平洋詩歌節」,企圖抓住2008年最後的暖陽與詩人相遇的機會,也就是在被大自然環抱下的城市,咀嚼出的文學,少了點矯情,多了點溫暖,讓人可以無視旁人地隨著詩歌搖擺陶醉。策展人陳黎說出當時的發想:「在花蓮市太平洋畔,美崙山小丘上,一個環境幽美的日據時期舊建築『松園』,舉辦一個看得到海藍天藍,聽得見蟬聲蛙鳴,山風、海波、松濤對話終日的詩歌節,一直是住在此地,愛詩也愛松園的朋友們多年的願望。」

  太平洋詩歌節已經堂堂邁入第3年,從去年開始便邀約優秀國外詩人與會。今年也有許多出色的海外詩人、學者,和諸多當代台灣傑出詩人們一起參與。有當代中國、日本最突出的男女詩人之一,詩人于堅,女詩人平田俊子,首次來台朗讀他們的詩歌。詩人陳黎表示,于堅近年來足跡遍及全球,在台灣亦甚得愛詩者喜歡,在松園也展出他的攝影作品,讓大家看見詩人在文字以外的敏銳觀察;平田俊子詩風簡潔、冷峻,被譽為日本現代詩新地平線的開啟者,還曾參加日本唸詩比賽「詩的拳擊賽」,獲「世界輕量級冠軍」。法國和日本漢學家羅瑪麗(Marie Laureillard)、上田哲二也將同時出席,他們兩位是近年來極活躍之台灣現代文學翻譯者,對台灣現代詩尤其鍾情。

吳晟露出浪漫深情的一面,朗誦送給妻子的情詩。  台灣則有大詩人余光中、鄭愁予、瘂弦、楊牧向大家展現他們迷人而丰姿各異的詩的身影,朗誦一首首讓我們驚嘆的詩句,還有鄉土詩人、音樂詩人黃春明、吳晟、李泰祥,帶領小朋友進行撕畫趣味活動,還有中生代詩人、作家陳育虹、羅智成、楊澤、陳家帶、鴻鴻、蔡素芬,分享詩所帶來生活還有詩人兼詩評家陳芳明、陳昌明、廖咸浩、蕭蕭、陳義芝、焦桐、楊佳嫻。陳黎表示:「他們都要在太平洋詩歌節中,和大家一起慢遊慢活花蓮,漫讀漫談詩歌,在漫天的藍與漫地的綠蔭松針間。」

  詩人吳晟還帶來了他最深情的5首情詩,希望能帶給大家平常看不到的浪漫一面,吳晟打趣說:「寫情詩最麻煩的地方,就是哪天兩人吵架了,詩中的情話就會被拿出來當擋箭牌了。」在現場也播放起那首由他的兒子吳志寧譜曲,大家最耳熟能詳的詩《最甜蜜的負荷》,所改編的歌曲,在暖調的夕陽照射下,兒子唱著父親寫給他的詩歌,就如吳晟的另首詩「不是甚麼纏綿/也不為了溫柔給誰聽/曠野的一灣流水/就這樣恬淡地潺潺著/歌」流洩在花蓮松園林間與大夥心間了。

  鴻鴻則是跟大家分享他們最新發表的詩刊《衛生紙》,他說:「詩只是一種路徑,一種方法,一種行為的呼喚,一種可能,去到我們想去的地方。然後可以如衛生紙般,用過即棄,不需要把詩想得高深崇尚,不需要在殿堂中朗誦,應該就像現在一樣,在任何一個角落分享。」陳黎也附和道:「太平洋詩歌節最迷人的不是任何個別大詩人、名詩人的唸詩談詩,不是以斗計、以公噸計的詩的美感,山海松林、和風清波、浮生逍遙的美感。太平洋詩歌節最迷人的是整個詩歌節的氛圍──可觸、可嗅、可聽、可觀、可舔,可穿行其中的一種不可思議、無以名之的曼妙氛圍。」

在松園坐擁婆娑樹影與迷人海景。花蓮創意文化園區內特殊的文學地圖。花蓮文學風景展讓人可以靜靜地陶醉在文字間。

花蓮創意文化園區 百年傳統 全新感受

  酒是越陳越香,酒廠也是,原本的花蓮老酒廠,在1988年結束舊廠業務將廠房遷至新廠。隨著酒廠遷廠也結束舊花蓮酒廠60餘年的製酒歷史。舊花蓮酒廠原址,除配銷所繼續使用外,其餘土地閒置十多年後,目前規劃為花蓮創意文化園區,並於去年正式開幕,昔日釀酒之工廠經歷戰火、天災,毀壞又重建,在經過時間的沉澱,全新的任務改造下,蛻變成散發花蓮獨特文學氣味的場域。

  園區整修完成的建物,外觀維持著舊時木造建築的古樸素雅,內部更新為具現代展覽與表演功能,為花東地區的藝術創作者增加一處展演舞台。並在花蓮教育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副教授潘小雪及陳黎等藝文人士熱心協助之下,規劃花東文學交流空間、花蓮文學館,現場布置花蓮文學風景展覽,「花蓮文學風景」標出近20個景點,以圖文並茂方式,呈現花蓮陸上、海上的文學風景,讓人從文字與圖片中,再一次為花蓮而讚嘆,詩人楊牧就曾說,花蓮是他寫作的秘密武器。花蓮給了許多生長於斯或來到這裡的作家們創作的養分和靈感,作家們也以他們的文字豐富了花蓮的形象。

  若是沒來到花蓮文化創意園區,看見那張大大的花蓮文學地圖,從來就不知道原來花蓮是這麼多文學作家的心靈故鄉,從小說家林宜澐的中華路、轉進上海街則住著詩人陳黎,彎過和平街就是楊牧的老家,還有那張愛玲曾留影的金茂相館等,陳黎說:「許多作家都是從小在花蓮生長,文學館的呈現方式,把每位文學家,與生養他們靈魂與肉體的花蓮土地、歷史結合在一起,是很奇妙的感受!」

  而二樓的「文學長桌」則選了36名花蓮作家肖像製作為彩色版畫圖片排成長桌,桌上擺著每位作家作品,讓參觀者翻閱欣賞,創意園區文創部經理黃錦城說:「利用長桌來做作品展示的原因,是為了讓大家可邊看邊討論,活絡文學的氣氛,這裡也常常成為花蓮師生學子的聚會空間。」小小的花蓮市是全台灣產出作家密度最高的地區,光是以舊酒廠方圓500公尺內,就有7個作家的老家在此。未來每月將定期推出沙龍聚會及各項文學藝術展,讓這個空間成為花蓮文學之家。(園區開放時間為每周二至周日上午11點至晚間8點,周六則因應夜間活動延至9點,每周一休館。)

詩人鴻鴻分享他的詩作心得。太平洋詩歌節的開幕表演,林介文策劃的舞蹈「尾巴」。花蓮創意文化園區跳脫生硬的書櫃概念,創造自在的交流空間。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