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數位典藏 圖資核心永續傳承

文:上官小明 照片提供:上官小明
  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不但是圖資相關系所之一,同時也是國內最完整的檔案學教學系統。

政大圖檔所與其他文學院系所位於這棟以紀念政大首任校長為名的「百年樓」。   在數位時代,不論是圖書電子化或館藏數位化,都已經有豐碩的成果,這不單是書籍市場的一大改變,同時也大大影響圖書館的經營管理模式。民眾隨時隨地都能享有便利、快速的圖書資源。但相對的龐大的數據資料要如何善用,卻漸漸變成相關管理人員的心理負擔。


  擔任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以下簡稱政大圖檔所)所長的薛理桂教授投入培養圖書資訊專才多年,也積極參與圖書館界各項活動,長期關注圖書館產業。就圖書館的數位典藏及其檔案管理,薛理桂十分樂意拋出想法與圖書館產業先進和同好交流。
 

時代趨勢 數位化帶來全新服務

數位圖書館暨數位學習實驗室的雲端及巨量資料運算平臺。   許多圖書館投入館藏數位化已行之有年,也累積相當豐富的資料庫,如國家圖書館典藏宋代以來的善本、國立臺灣圖書館典藏的清代契約文書、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典藏的日文舊籍文獻資料等,在質與量上都不亞於博物館及檔案館的收藏。


  但要如何活化這些數位資料來推廣圖書館服務,普及數位典藏的實務應用,薛理桂認為可以參考博物館與媒體合作策展的模式,在策劃主題展的同時,結合電視媒體策劃紀錄片等方式報導,將數位典藏再製為更加親近大眾的影像、圖文,使數位典藏不再有束之高閣的神秘面紗。
 

偏鄉閱讀 愛在雲端

   在臺灣共有520多個鄉鎮圖書館,公共圖書館服務已相當普及,雖有盡責的圖書館工作人員用心經營,但有限的經費及空間一直以來是偏鄉圖書館發展的阻力,而數位化資源便能突破這兩項限制。


  薛理桂認為,藉由數位圖書資訊來豐富偏鄉圖書館服務的具體實施辦法,有兩項主要條件,「硬體」及「人力」。


政大圖檔所是第一個發表運用「眼動儀」分析閱讀的相關研究。(政大圖檔所提供/林惠卿攝)  硬體部分,民國101年由經濟部工業局主導的「愛在偏鄉」計畫,勸募了超過兩千台電子閱讀載具,4萬冊雲端數位內容,送到400多所偏鄉小學。而提 供、整合數位內容平臺的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也派專人至受贈學校開班教授如何有效利用電子載具及數位內容平臺。至今光泉文教基金會仍持續勸募、延續這個贈書計畫。


   人員部分,目前臺灣包括臺大共有7間圖資相關系所,這些系所平時就有與地方圖書館合作,如臺大圖資系的蘭嶼服務。薛理桂建議可以結合兩者,由大型公 共圖書館如國資圖來申請經費或計畫,結合圖資系所的人力每年定期讓學生至偏鄉協助推廣數位圖書資源,甚至於參與圖書館的經營及推廣規劃。相信在有了硬體及 人力的支援下,數位化圖書資源便能有效地增進偏鄉圖書館服務質量,縮小城鄉資源差距。


視障圖書服務 跨越視界

政大圖檔所的實驗室中,運用各種儀器進行數位學習的研究分析。(政大圖檔所提供/陳冠雯攝)  數位化為圖書館服務帶來的一項顯著改革便是視障圖書。傳統視障圖書製作方式昂貴且費時,而讀報、錄音等服務也受限於人力。視障圖書流通性不高,無法 擴大普及服務所有的視障朋友。新的數位化技術,能在取得書籍電子檔時快速將其轉換為視障朋友可用的數位版本,閱讀載具也更多元。


  民國101年9月,薛理桂與林巧敏教授合作調查了國內推動視障圖書的狀況,並參考其他國家對視障閱讀的推動政策,提出了設立「視障服務專責圖書館」 與相關法規修訂等建議。在各界關注下,由國立臺灣圖書館擔此大任,負責規劃辦理視障電子圖書資源徵集、編目、典藏、閱覽、推廣與研究、館際合作等事項。


  一直以來國臺圖投入許多心力在推廣視障圖書服務,也主動與各有關視障圖書資料製作出版機構, 如: 淡大盲生資源中心、北市圖啟明分館等,加強合作交流、互通有無。如今視障朋友能透過電話、郵寄或甚至親自到館等方式申請借書證,並利用免費專用郵包、雲端 書架等方式借還書,大大地便利全國的視障朋友。


  但薛理桂認為在相關法規的修訂還是有努力的空間,如應在圖書資訊的法定送存制度中,增列視障服務專責圖書館,使製作視障圖書作業更加順暢,視障朋友也能隨時讀到最新書籍。


電子書的度量衡 搶攻電子書市

  國內電子書發展是多頭馬車,各出版業者格式各異,同時也對電子圖書送存制度存有疑慮,薛理桂認為適度的規範電子書規格,有助於市場的流通及資源典藏的作業。


  薛理桂舉「機讀編目格式」(CMARC)為例,我國在發展CMARC十分成功,還吸引亞洲其他國家前來取經。如果臺灣能先其他國家一步規範電子書的 格式,並成功流通於市場,相信是有利於主導中文書市,讓臺灣出版社進入國際市場,政府應儘快帶領出版業及圖書館界推動相關法規修訂,以取得市場先機。


繼往開來 為圖書館百年編史

薛理桂教授培養圖書資訊專才多年,對圖書館的數位典藏及檔案管理有獨到見解。   政大圖檔所自民國97年成立「數位圖書館暨數位學習實驗室」,同年並展開「臺灣百年圖書館史暨數位圖書館先導計畫」,由電子資訊專業的陳志銘教授,和圖書資訊專業的王梅玲共同主持,帶領數十人團隊進行的數位典藏計畫。


  網站採用DSpace系統開發建置而成,以建國以來的時間為軸,蒐羅圖書館百年來大事紀,並加入重要人物及建築紀要分類,整理爬梳成一個龐大且豐富 的資料庫。此網站不僅是政大圖檔所專業的展現,也兼具數位化教學用途。薛理桂希望未來能開放此網站的編輯權限,邀請圖書館各界精英共筆,豐富圖書館產業的 歷史資料。


  另外也許能再擴編人物篇章,並採用口述歷史方式記錄人物,這些資料開放在網站上,不但能做為一個紀錄,也開放給一般民眾對圖書館產業有興趣的民眾查詢。


翻轉教室 是教學內容也是教學模式

  近年「翻轉教室」的概念風行,不但是一個數位化實際應用的研究標的,也巧妙的將其應用在教學模式上。政大圖檔所有國內第一個教育部認證的圖資相關碩 士在職專班,上課方式便以數位教學為主。專班的學生每學期只要到校上課四次,平日時間則利用網路進行同步/非同步的線上教學,讓平日忙於工作的教師、圖書 館員,即使在遠處工作,也能隨時進修自己。


  同步教學就如一般上課模式,只是老師跟學生們是在雲端會面。而非同步則是學生先閱讀老師丟出的資料或預錄上課檔案,自行蒐集資料,再利用 office hour向老師提問、討論。此方式與國際流行的「翻轉教室」理念不謀而合,成為圖資所的一種授課特色,連實體的檔案學課程也開始採用這種教學方式。


善用數位典藏 看見未來圖書館

數位圖書館暨數位學習實驗室中的平床式掃描器。   薛理桂近期的研究項目為「數位資源的長期保存」,這也是國際間注重的課題,如今,不論在美國、英國、澳洲都有明確訂立數位資源保存的政策,反觀國 內,在大量投注時間及經費,產出數以萬計的數位化產物的同時,卻沒有後續計畫能好好收藏及應用。如新聞局為民國百年計畫成立的「中美一世紀」網站、國科會 的「國家數位典藏計畫」,這些資料都隨著時間漸漸流失。我國應儘快立法,並指派主管機關主導分配預算、來保存這些珍貴資產。


360度環物拍攝系統。(政大圖檔所提供)   薛理桂認為,在科技越來越發達的今日,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紙本書籍將成為只能在博物館看到的珍稀物品,而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的館藏都因為數位化而相互流通應用,智識資源整合不再有分際,都是為民眾享有的資產。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