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圖書館─台中市圖書通閱服務 獲行政院榮譽獎

文:鄭懿瀛 照片提供:台中市文化局

  回憶起準備全面推動「通閱服務」時,僅用不到3個月的時間,就完成全市各區圖書館線上和架上書籍大盤點,台中市文化局圖書資訊課課長陳佳君笑著說:「那真是一次不可能的任務(missing impossible)。」

陳佳君課長驕傲地拿著獎座。  陳佳君指出:「大概是從95年12月左右,直到96年1、2月,為了要執行這項創意新點子,市府、文化局以及各區圖書館等共約100名人力便開始積極投入,先是像銀行清查呆帳一樣,就文化局及各區圖書館的實際藏書情形展開全面盤點,然後再進行網路通閱系統建置、上線,在不眠不休的努力下,幸好終於能夠趕在96年3月1日正式開辦之前及時達成任務。」

  最後,這項由台中市文化局長黃國榮引進的「全市圖書通閱服務」,從各縣市117件提案中脫穎而出,獲得了行政院人事行政局「97年度各機關建立參與及建議制度績優建議案」榮譽獎,讓參與者的辛苦得到了讓人喜極而泣的回饋。

通借通還資源共享

  目前,除文化局所屬圖書館的典藏是以綜合性為主外,台中市8個行政區的圖書館均各具特色。中區是以養生、醫療書籍為主;東區主打財經及投資理財;西區強力蒐集小說類藏書;南區、西屯區、南屯區重點放在親子教育與兒童讀物;北區配合轄內的文化古蹟而主攻歷史;北屯區則以戲劇及生命教育藏書見長。

  陳佳君表示:「自94年推動『甲地借書乙地還服務』後,『圖書通閱』進一步將文化局所屬2個及各區12個圖書館的藏書資源加以擴大整合,希望藉由便利、免費的通借服務,達到資源共享的目標。」

  陳佳君指出,全市圖書資源經過整合後,不但可以降低重覆購書的成本浪費,更可以藉由快速流通,大幅提升書籍的利用效率。她強調:「傳統的圖書館利用多偏於消極,讀者自修的比重極大,如果能夠引進企業經營的理念,賦與圖書館更多的積極功能,一定能夠創造倍數成長的文化產能。」

網狀交叉物流通路

  事實上,「通閱服務」起步至今,確是呈現倍數成長的現象。根據文化局的統計資料顯示,剛開始時,每月的還書量約500餘冊,後來經過大力宣導及使用民眾的口耳相傳,每月的借還量便開始爆增,今年1至9月的借書人次已增加到32萬餘人,外借冊次增加為133萬餘冊,比起去年大幅成長了20%以上。

  陳佳君解釋說:「目前全台中市在各圖書館的辦證人口約有34萬,讀者可憑證進入文化局的網站,從65萬冊的館藏當中查詢借閱的目標,通閱服務系統便會透過物流通路,將讀者要借的書籍送到指定的圖書館,便利快速又能互通有無。」

  這個委外的物流通路,是由文化局和一家搬家公司簽約,先由各圖書館人員依借書資料從書架上取書,集中後,再於每個星期五(如有急迫性則以個案特別處理)由簽約的搬家公司負責運送,從一個館送到另外13個館,再從另一個館送到其他13處,依序運送,形成一個網狀交叉的物流通路。

  陳佳君表示,由於「業績」呈快速成長,原來每個月的運送量約為4000箱,現在則激增至15000箱到20000箱,業者的工作負荷多了4到5倍,但經費卻因先簽約的關係無法調漲,只能考慮明年度再編列更多的經費了。

縣市升格擴大服務

小朋友在巡迴車內津津有味地看書。  獲得91%市民肯定的通閱服務,不僅讓委外業者工作量激增,文化局及各區圖書館館員的業務量也直線上升,加上自今年起臨時人員亦納入勞基法適用範圍,人力問題更顯得吃力,因此,陳佳君表示:「原先由館員負責的「物流找書」作業,可能也將一併委外辦理。」

  此外,為因應台中市縣的升格,文化局除將繼續完善、擴大館藏圖書的通閱服務,局長黃國榮更把點子動到「行動圖書館」圖書巡迴車上。

  他說:「圖書巡迴車不應是用於遞送書籍,而應該成為一種主動積極的文化服務。目前,在台中市共設置10個巡迴點,主要是在國小附近,未來將選擇人潮聚集的百貨公司、市場、廟埕、醫院等地,讓更多人能夠運用到公共圖書資源。」

  現在,黃國榮還積極向外募款,目標是350萬元,準備添購一輛新的圖書巡迴車,使館藏圖書得到進一步的加乘功效,為即將升格成直轄市的台中都會區增添更多的文化氣息、播撒更多的藝文種子。

住在台中市,真好

  提到全面推動通閱服務過程的艱辛,文化局圖書資訊課課長陳佳君眼眶不禁泛紅地說:「雖然現代人已經習慣影音媒體,但是根據專家研究,文字閱讀才是刺激大腦創造的主因,也就是說,讀書依然是很重要的知識活動。」

  在這樣的信念下,陳佳君最後充滿信心地指出:「台中市升格之後,應該要整合成立市立圖書館,進而持續推動通閱服務,甚至還要引進『以客為主』的企業經營概念,擴大服務的質與量,到那時,台中市民便會驕傲地說:『住在台中市,真好。』」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