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知名導演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曾經說過:「電影就是歷史」,因為編劇所撰寫的劇本,可能正記錄著某段歷史故事,或是鏡頭所捕捉的畫面,反映當下的社會氛圍,以及歷史背景。
所以人說「酒是陳的香」,老電影亦同,令人百般懷念。拿出塵封在箱子裡的老舊影片,重新回味,螢幕上所播放的,正是你我走過的痕跡,還有一段段過往歲月。
大師經典 重現大銀幕
中影公司在2009年重新出發,首要計畫就是進行臺灣經典電影的數位修復計畫,精選在臺灣電影史上,留下輝煌紀錄的賣座國片,要讓它們以全新的面貌,重返大銀幕。
由於數位修復工程浩大,平均花費一個半月到兩個月,才能完成1部電影,所以2010年,中影公司總共修復了5部電影,包括《戀戀風塵》、《恐怖分子》、《愛情萬歲》、《熱帶魚》,以及《徵婚啟事》。
回顧以往,就從年代最久遠的《戀戀風塵》說起。導演侯孝賢1986年的作品,描述一對青梅竹馬為了共同的未來打拚,到偏僻的九份,追逐城市夢想。卻在面臨工作壓力、男方從軍之後,兩人的感情起了變化,最後漸行漸遠。侯孝賢在這部電影中,忠實的描繪愛情和青春,被殘酷的現實取代,詮釋一種「風景依舊,人事全非」的淡淡傷感。
同樣是1986年上映的電影,導演楊德昌的作品《恐怖分子》,在當時引發相當大的討論,還曾經因為片名,讓觀眾誤以為是驚悚片。電影從一對結婚7年的夫妻談起,因為一名不良少女的惡作劇電話,居然讓他們長年累積的婚姻問題,一時之間全部浮上檯面。這些暗潮洶湧的婚姻危機,正是因為都會人們,長久以來壓抑內心,所產生的後遺症。
《恐怖分子》廣受好評,獲得金馬獎最佳影片,以及盧卡諾影展銀豹獎。這次重新上映,可以讓觀眾重溫一部經典好片,還可看到知名演員李立群、金士傑25年前的青澀模樣。
1994年的《愛情萬歲》,可以說是導演蔡明亮的代表作之一,這部電影的風格非常強烈,只有3個主要演員,對白也不到100句,卻能深刻反映90年代,都會男女心靈寂寞,對愛情的渴望。《愛情萬歲》囊括金馬獎最佳影片、導演、錄音獎項,也讓蔡明亮奪下導演生涯的第一座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1995年導演陳玉勳的作品《熱帶魚》,還有1996年導演陳國富的《徵婚啟事》,都是當年的賣座好片,同時也獲得金馬獎的殊榮。中影公司選擇這3部經典國片,做為修復計畫的第一步,希望能透過大銀幕,帶領民眾進入臺灣電影史的時光隧道,再次回味5位大師的經典之作。


數位修復 工程浩大
老電影的底片,是35毫米的膠卷,相當地脆弱。歷經20餘年,長時間風化和腐蝕,加上臺灣氣候潮濕,早期又沒有恆溫和濕度控制,保存影片實在不易。若不加快腳步,盡早修復影片,這些重要的文化資產,遲早會在時間和氣候的雙重威脅之下,永遠消失。
所以中影公司計畫從200多部的庫存國片中,每年挑選5到6部電影,進行數位修復。而所謂數位修復,就是先由人工進行原始底片的初步接頭,接著將底片送入超音波清潔機內,清除指紋、灰塵等,再掃描為數位檔案。
透過數位技術,將底片上的破損、汙痕、斑點等,一點一點地修復。聲音的部分,也進行去除雜音,還有改善當年收音的品質,最後再由導演決定,是否需要重新調光。不過,數位修復的目的,就是還原老電影的樣貌,所以傾向保留影片的原汁原味,不做過度的調整和修改。
中影公司規劃修復的5部經典國片,將在「我們的影展」中,重新和觀眾見面。自1月7日至1月20日,在臺北市的梅花數位影院(臺北市和平東路三段63號2樓)、欣欣秀泰影城(臺北市林森北路247號),連番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