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書香最前線

文:編輯部

書 名:客家印象.跨世代對話-2008年巡迴展
出版社:行政院客委會台灣客家文化中心籌備處
出版日:2009年12月

編輯部∕文

  客家族群在台灣從無到有的墾拓履跡,無不顯示出先民胼手胝足、披荊斬棘之精神。

  不但使台灣的樟腦、糖業、伐木、菸草、茶葉……等產業扎根,也因產業開發與住民需求,從而帶動水利等基礎設施日趨成熟。而客家的伯公、三山國王與義民爺信仰,即使歷經與生存環境之搏鬥及政治上的波折,客家移民依舊展現出慎終追遠的虔誠心意,不論是敬天祭祖,或廟宇的作醮祈福,無不令人感受到先民俯仰於天地間的素樸與堅毅。

  由於社會的快速變遷,許多傳統客家文化都正在快速消逝,在民國初年到台灣經濟起飛這段期間,物資缺乏的時代,所能保留下來的攝影作品益形珍貴,當中又能記錄下客家傳統常民生活的點點滴滴,實屬鳳毛麟角,值得後人珍視。

  相對於商業或職業攝影,常民文化攝影無疑更能貼近一般民眾的生活,引起大眾心理共鳴,而歷史老照片,則是日常生活的影像重現,讓數十年前的祖先在當時影像的瞬間凝結,突破時間限制,在現今的時空重現,更能引起強烈的震憾。

  翻開台灣攝影歷史,客家人可以驕傲有這麼多按下快門的金手指。

  現今所知日治時期第一位台籍的攝影家彭瑞麟、跨越日治與民國的攝影領導者鄧南光,經由他們的視野,我們不僅看到彼時的客家,更完整記錄了當時的台灣。也有謙沖如吳金榮、吳金淼兄弟,畢生就是楊梅小鎮的攝影師,但是影像工作已是他們的志業。而戰後一幀幀來自更多客家攝影工作者巧思構圖的影像,將生活中的瞬息凝成永恆。

  本書收錄「客家印象.跨世代對話─2008年巡迴展」中,在各地徵集的老照片,根據在地風俗人文及語言,規劃出各具風貌的客家影像特展。地點遍及全台具有特色的客家聚落,例如:花蓮縣、高屏六堆地區、桃園縣、新竹縣及台中縣等。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