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兒童閱讀與圖書館經營

文:陳欣希(自由工作者/思考教育推廣者)

【摘要】

  閱讀,就是生活。雖然閱讀的多元素材在生活中唾手可得,書籍還是佔了很大的比例。而藏書最豐富之處,除了營利性的書店,就是服務性的圖書館了。然而,由於過往對於圖書館的刻板印象及閱讀的誤解,再加上圖書館本身的軟硬體設備不足,致使圖書館的功能並未完全發揮。但,若能以孩子的需求為考量,在藏書、空間規畫這幾個面向稍作改善,再加上專業館員和義工之宣導,讓大人、小孩更加了解圖書館,則其豐富資源不僅能被充分利用,亦能使得兒童閱讀之推廣更為順利!

【Abstract】

  Read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lives. Although materials for reading are readily available from different sources, books are still a major source for reading. In addition to profitable bookstores, libraries are the main places with rich collections. However, due to the stereotype many people have on public libraries that lack software facilities, public libraries have not played well roles for years. Patrons of all ages can, nevertheless, learn more about libraries, if librarians can provide professional and adequate instruction of library use, and children's needs i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the planning of enriching library collections and space usage. As a result, children's reading proficiency will be substantially enhanced once they know where and how to get access to library's varied resources.

關鍵詞:兒童;閱讀;圖書館

Keywords: children;reading;library

關於閱讀

  閱讀,不只侷限於大人,不只侷限於視覺,不只侷限於書本,不只侷限於教室,不只侷限於老師的教導。
  閱讀,可以是嬰兒,可以是兒童,可以是青年,可以是成人,可以是老人。
  閱讀,可以是視覺,可以是聽覺,可以是觸覺,可以是嗅覺,可以是味覺。
  閱讀,可以是書本,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圖像,可以是人物,可以是大地。
  閱讀,可以在教室,可以在家裡,可以在任何你想得到的地方。
  閱讀,可以是老師教導,可以是親子一起,可以是同儕共享,可以是個人秘密。
  閱讀,是無時無刻在進行的,無論過去、現在或未來。

  閱讀,尤其是兒童閱讀,被大力推廣之前,一直進行著從未間斷。但是,它卻扮演著非常重要又不重要的角色。閱讀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那是教育過程中相當重要的一環,然而對學生而言,閱讀的重要性只是因為考試,為了各種的小考、大考,為了唸更好的學校,大家拚命地閱讀。只要一出校門,就全拋到腦後,甚至有些人一看到書本,不管其內容為何,連碰都不想碰!

  一般人對閱讀的迷思認為閱讀只是侷限於書本上的文字,只是侷限於學校範圍內,只是侷限於老師的教導;認為閱讀只是為了考試。事實上閱讀並不是這麼地狹隘,上述情形只能說是讀書而不能說是閱讀。

  文字雖是我們最常閱讀的素材,然而圖像、人物、生物、自然…也都是重要的文本。例如當我們看到一個大大的黃色招牌“m”,就知道那代表的意思。當我們看到人們,尤其是孩子的動作表情時,也會了解他們的心情或需求。當我們抬頭看天上的雲層,就可預知明天的天氣……。這些都是生活中閱讀的素材。

  「看到一個大大的黃色招牌“m”…、看到人們…、看天上的雲層…」,視覺雖然是我們接觸外界訊息最直接、最重要的管道,但並不是唯一的,有時必須用聽的或用到其他的感官。況且我們很少只用單一感官來閱讀訊息,我們可能同時運用多重感官,例如,想認識一個人時,會用眼睛看其外貌或表情,會用耳朵聽他說話的聲音…等。

  所以,閱讀是多元感官與多元素材的交會;閱讀是無時無刻都在發生的;閱讀就是生活。它並不是識字的人專有的權利,它是我們從小甚至在娘胎內就開始擁有了。然而,雖然閱讀的素材比比皆是,書籍還是佔了最大的比例。透過書籍我們可以知道過去的事、現在的事、未來的事;透過書籍,我們可以認識世界、了解他人及探索自己。關於這點,成人的書籍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孩子呢?有特別為孩子書寫的作品嗎?當然有囉!近年來更有為幼兒、兒童書寫的作品,例如:繪本、兒童小說等。然而,這些兒童可以閱讀的書籍會在哪兒出現呢?我想,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地方是書店,除此之外呢?

關於圖書館

  先說個故事給你聽!

  一天,有個小女孩從天上直直掉落下來,來到這世界。
  她,就是伊莉莎白‧布朗。小時候,伊莉莎白‧布朗,不喜歡娃娃,不喜歡溜冰,只喜歡讀書。
  她喜歡拿著手電筒,躲在被窩裡,讀書,直到睡著。
  長大後,伊莉莎白‧布朗,不喜歡約會,不喜歡跳舞,只喜歡讀書。
  她,走路時讀書,即使下雨。
  她,運動時讀書,即使倒立。
  她,做事時讀書,即使吸地。她,不喜歡衣服,不喜歡食物,只喜歡書。
  漸漸地,書愈堆愈多、愈堆愈高,從書櫃、桌子、椅子、牆壁,甚至到大門。伊莉莎白‧布朗,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最後,她設立了一間……

  是的,圖書館,您猜到了嗎?最後伊莉莎白‧布朗設立了一所圖書館。The Library,這本有趣的繪本是由Sarah Stewart所寫、DavidSmall所畫的。第一次認識這本書,是一位愛看書,愛買書,也愛介紹別人買書的朋友推薦的。當時我無法理解怎麼會有人願意割捨自己的書,開放讓其他人一同來欣賞。對我而言,書是我最重要的寶貝,就算看了N遍,也是小心翼翼地保護著,深怕弄髒、弄破了、弄舊了。就算他人要借閱,也免不了再三叮嚀。

  現在的我,開始可以體會那種心情。因為當一個人的書多到需要另一個房間,甚至需要另一間房子來放置時,關於「小型書店」或「小型圖書館」的念頭偶爾會浮現。再加上有些好書實在是忍不住想拿出來和其他人共同閱讀,一邊欣賞一邊討論,這種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心情,常常會讓自己處於矛盾的情結之中。

  每當朋友聽到我的兩難問題時,總是忍不住笑道:「那就不要買書嘛,花那麼多錢,又佔空間,還常常猶豫要不要把書拿出來用,多麻煩啊,乾脆跟別人借,或是到圖書館借不就好了嗎!要不然圖書館那麼多書做什麼!」

  想想,朋友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不過,由於個人的工作性質,在教學中隨時需要用到許多書籍,若是常向別人借書,或向圖書館借書,不要說別人,我自己可能會瘋掉。所以,書還是照買,只是把書拿出來用的心情已處理好了!尤其是決定把書拿出來和小孩子一同閱讀時,早就抱著必死的決心了!

  在我的教學過程中,常會遇到學員問下列的問題:「老師,這些童書在哪裡找得到或借得到呢?」而我所給的答覆常常是:「誠品書店、禮筑書店,可是都在台北,要不然到圖書館找找看。」訝異的是,大部分的學員無論是家長或是老師似乎對「圖書館」的這個答案總是抱持著懷疑的態度。多數人並不認為在圖書館可以找到這些兒童書籍(無論有沒有嘗試過),許多有心的老師或家長還是不得不自掏腰包做大筆的投資,為自己、為孩子或為學生。有些人甚至每一本書都各買十五本,為的是帶讀書會時可以人手一本,這樣的成本實在是太高了!

  為什麼?理論上除了書店之外,圖書館應該是藏書最多、資源最豐富的地方,為什麼人們對圖書館的印象卻非如此?

圖書館的刻板印象

  以前的圖書館對我而言似乎只是個K書中心或是一個藏書的地方。印象中,圖書館只是考試時沒有其他地方可去的選擇,還有繳報告、做研究時查資料的地方,除此之外似乎沒有其他功用了。更何況常常需要的書圖書館也不見得有。

  以前的圖書館對我而言似乎只是個K書中心或是一個藏書的地方。印象中,圖書館只是考試時沒有其他地方可去的選擇,還有繳報告、做研究時查資料的地方,除此之外似乎沒有其他功用了。更何況常常需要的書圖書館也不見得有。

  換句話說,圖書館沒有多大空間,就算有,大部分閱讀室也只能自己安安靜靜地讀書,不適合和別人討論。更糟糕的是圖書館沒有多少書籍,就算有,大部分也是古老的書,很少有新書上架,而且適合孩子讀的書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圖書館的意義實在不大。

  但那是過去,現在的圖書館可就不一樣囉!

  近年來,教育觀念逐步地轉變,以往填鴨式的教學讓學生們只會死讀書,把重心都放在教科書上,認為只需將課本上的知識唸懂即可,結果造成教育和生活的隔離,大多數的人無法將所學應用於生活中。現在的教育理念則強調「給魚,不如教釣魚的方法」,強調學習的方法及知識的活用,老師開始教導孩子,甚至也要求父母和孩子一起探尋知識。此時,圖書館的功能就彰顯出來了。

  以前的圖書館是較被動的,不僅硬體設備、軟體資訊不夠,而且總是等著別人去使用,糟糕的是人們常常不知道這些訊息,不知道如何使用,也沒有多大意願使用。現在由於圖書館的主動推廣、活動宣傳,讓人們較有機會認識圖書館、了解個別的特色,進而開始學會使用圖書館的資源。

  然而,在兒童閱讀這部分,圖書館也能發揮其功用嗎?

  答案是毫無疑問的,更有甚者,圖書館與兒童閱讀的關連會更密切,但對圖書館的需求也會相對地提高,例如:是否有適合兒童閱讀的書籍、空間規畫的情形、標示是否清楚、是否有專業的館員或是義工…等。以下就這幾個部分來探討。

藏書方面

 (一)書籍的數量與品質
  圖書館中最重要的資源就是書籍,想想看,若沒有書本那還能稱為「圖書館」嗎!但並不是把一堆書擺進去就可以,要有適合兒童閱讀的書。什麼書才算適合呢?當然,色情議題的書是絕對不適合,但其他大人的書也不見得有什麼不適合。首要考慮的是,書籍能不能貼進兒童的生活經驗,讓孩子在閱讀中發現樂趣進而主動閱讀,培養閱讀的習慣終至一生。再者,孩子和大人的閱讀方式不太一樣,大人習慣看文字,小孩看圖片,一方面是識字能力還不夠,另一方面圖像中的色彩、形狀、造型等會較吸引小孩。

  所以,近來漸漸普及的兒童文學作品就備受孩子的青睞,這些繪本、童詩、散文、兒童小說…等,其主題有趣,文字生動,圖像亦吸引目光,看了第一本之後,就會愛上了。可惜的是這類書籍,除了在某些設有兒童館的書店可以找到之外,在其他的地方資訊並不普及,包括大部分的公共圖書館,甚至各學校的圖書館,典藏的兒童讀物並不多。

 (二)書籍之查詢與擺放
  除了書本的質量考慮之外,書本資料的查詢方式和其擺放位置也相當重要。目前圖書館大都依照「中國圖書分類法」將書籍分成十大類,每一本書都有一張身分證,也就是書目紀錄,上面記載著書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索書號等。除了可以直接按照書籍的相關訊息找尋,甚至可以線上查詢。

  圖書館的成人書籍大都是放在一排排的高架子上,而且緊緊相依,除了壓迫感之外,對於身材較嬌小的人而言,取書是件艱辛的事,有時乾脆放棄。所幸大部分的公共圖書館都會另闢一間特為孩子設計的圖書室,以孩子身高來考量書的擺放位置;或是將書擺在一個個木箱內,以作者姓氏筆畫或字母排列;或是開架式地陳列書籍,縮短孩子與書的距離。

  甚至每月設定一個主題或是搭配節慶,將與該主題相關的書籍或躺或坐地陳列出來,不僅可以吸引孩子的目光,讓孩子藉由書的封面去猜測內容為何,引發閱讀的動力,還能培養孩子建立書群的概念──同一議題各個不同角度的切入觀點。

空間規畫

  圖書館除了書籍的外借,還需要一些空間讓讀者在裡面閱讀。應考慮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間讓孩子有舒適的地方,安靜的閱讀或可和大人討論,這是一門藝術。

  空間固然重要,但氛圍也相當重要。所謂氛圍,是指環境帶給人的感覺,例如,睡房要有溫暖、恬靜、輕鬆的感覺,採暖色系列的布置會較適合。同理,閱讀,除了有書、有地方之外,還要有一種閱讀的氛圍。

  什麼樣的氛圍適合閱讀呢?明亮、乾淨、寬敞,這是必要的條件。空間無需太大,但避免堆放雜物。書的擺放方式也會影響閱讀的氛圍,如前所述,一般圖書館的書籍大都是整整齊齊、服服貼貼地擺放著,不但看不到書的封面,也深怕取下來之後放不回去,更擔心弄亂了書的位置,讓人不敢放心地閱讀。

活動企劃

  提供書籍與閱讀空間只是圖書館服務的項目之一,除了靜態的服務之外,動態的服務也不可或缺。所謂動態的服務是指各種活動或研習之舉辦,如:書展、演講、讀書會、義工培訓…等相關課程。針對兒童可安排圖書館參觀、義工說故事、讀書會、閱讀與創作等課程。

  舉辦這些活動的目的,一來藉由這些課程讓大人對閱讀有更廣泛的了解,讓小孩體會閱讀的樂趣進而主動閱讀;二來可以藉由這些課程讓大人和小孩們知道圖書館的資源,知道使用的方式進而喜歡到館利用館藏。

  因此,整體性、系列性活動的規畫就相形重要,例如固定每週一次的說故事時間或讀書會時間;每月一次的專題演講;每年一次的義工培訓……。若只是零散地安排活動課程效果不彰,而活動規畫之後,接著就是宣傳的問題──如何讓民眾獲得這些訊息。

  除了對外訊息的傳遞,內部的標示系統也很重要,有明確的標誌來指引,讓孩子進到圖書館可以清楚地知道目的地或方向。甚至在館內需要遵守的規定:要安靜、不可奔跑、不可吃東西、要愛護書籍…等訊息,都需要一些標誌來提醒。這些標誌不僅要以文字表達,還需輔以圖像以加深孩子的印象。

館員和義工

  在閱讀活動的推廣中,館員和義工的服務態度及其專業性相當重要。親切、主動的態度能讓孩子勇於發問,能讓孩子獲得更多的資訊,更能沉浸於閱讀的喜悅之中,隨著政府再造,人力精減政策下,館員人力不足,惟有義工熱心的協助,才能使圖書館的服務維持正常運作。

  若在兒童閱讀活動的企畫與推廣及空間規畫部分,能以孩子的立場加以考量,我想,圖書館將不再只是藏書樓或K書中心而已,而能真正達到服務推廣的目的。

照片─「藝」想天開好書展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