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全球百老匯─閱讀不丹 感受快樂國度

文:黎品溱 照片提供:黎品溱

  「你今天微笑了嗎?目前的生活讓你感到幸福嗎?」相信許多人因為生活及工作上的壓力,已經許久不曾打從心底笑出來,臉上沒有笑容,幸福從何而來?今年台北國際書展的主題國──不丹,在全球的快樂排名第八,在亞洲更是第一名;透過書展,可以在了解不丹的閱讀文化同時,一窺國家幸福的秘密。

不丹與「國家幸福指數」

不丹研究院院長、最知名的作家卡瑪‧烏拉(Karma Ura) 致贈馬總統不丹皇后親筆的簽名書籍、唐卡,以及象徵的哈達。  位在喜馬拉雅山南坡的佛教國家不丹,因為擁有清新美麗的自然環境、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單純樸實的人民,被譽為「喜馬拉雅山腳下的香格里拉」。不過不丹在1980年代對外開放前,幾乎是生人止步,所以直到現在,提到不丹這個國家,還是讓人感到覆蓋了一層神祕的面紗。

  1972年,不丹第四世國王──吉莫.辛吉.旺楚克(Jigme Singye Wangchuck)提出「國家幸福指數」(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這項概念。身為貧困小國的國王,他希望另闢國家發展蹊徑,以人民幸福與生活品質為最終目標,而非追求國內生產總值或國民生產總值。這個舉動讓不丹特有的國家價值,在2005年成為全球各大媒體的目光焦點,從《紐約時報》、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英國國家廣播公司,到日本NHK,一年內超過200篇的報導,他們熱切的討論著同一件事:這個小國的施政主軸──「國家幸福指數」。GNH成了21世紀先進國家眼中的「新」觀念,但聽起來諷刺的是,不丹早已默默推動GNH超過30年了。

艱辛的印刷業發展

不丹珍藏書品《八千頌般若波羅蜜多經》成書於12世紀,全書以金汁書寫,原木經版精緻刻繪佛像。(劉懿萱攝)  不丹的印刷業起步相當晚,1974年才從印度買進第一台印刷機,安裝在首都廷布。創辦於1967年的《Kuensel》是不丹歷史最久的報紙,剛開始只是發布政府的公告,直到1986年重新規劃發行,正式成為不丹唯一的報紙,每週固定出版,並同時以宗喀語、尼泊爾語和英語發行。

  不丹歷史最悠久的出版社兼印刷廠KMT Publishing Press是Mami Dorji、Kunzang Tobgye和Tenzin三人鑑於70年代不丹沒有印刷廠,在傳遞文化與知識的理想之下合資成立。剛開始的出版事業非常刻苦,時常奔波於印度處理印刷事務。從70年代到今天,他們的努力終於讓他們陸續獲得國家頒發的最佳圖書獎與年度最佳書籍獎,KMT也可以說是完整參與,並同時見證了整個不丹出版業的艱辛成長過程。

  不丹國內的出版社總計約33家,書店大約20多家。書店的規模不大,大部分出版社都附設有小型書店;手工藝品店中也會附設販賣書籍的專區。

  現在每年不丹還會舉辦小型書展,各家出版社利用這個機會聚集交流,同時也降低折扣來促銷書籍。此外,還有一些學校或機關團體會前來選購,做為年度工作用書或圖書館內收藏。在書展當中,常會發現許多進口的英文書籍,內容包含了小說、歷史、語言、藝術文化、幼教學習等類別,以及一些歐美國家已經出版的不丹相關書籍。

閱讀幸福不丹

台灣不丹文化經濟協會理事長黃紫婕(中) 與不丹貴賓一同觀賞不丹珍貴展品。  臺灣不丹文化經濟協會理事長黃紫婕表示,由於不丹是佛教國家,在閱讀上自然受宗教力量影響非常深,無論是僧侶或是平民百姓,在閱讀的習慣及喜好上,大多會選擇與宗教相關的佛教經典或是心靈閱讀;除了佛教書籍之外,歷史性的題材也相當受歡迎。近年來,新一代的年輕族群則開始偏好閱讀一般性小說或文學書籍,國外的翻譯小說的引進,也逐漸帶動起閱讀翻譯文學的風氣。由於不丹觀光客人數的增長,旅遊書、文化類的出版品也正開始逐步成長。

  談到不丹的教育,黃紫婕表示,不丹的全民基礎教育長達10年,且費用完全由政府提供,目前不丹15歲以下的人口占總人口的3分之1,也就是說有3分之1以上的人都在閱讀,在不丹政府的積極推廣教育普及與鼓勵人民閱讀之下,不丹的閱讀率可以說是相當高。

不丹在臺北國際書展

  「閱讀」在生活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即使對不丹這麼遙遠的國家來說更是如此。在不丹,好書一定會獲得最寶貴的珍藏,在這次國際書展,也遠從不丹帶了最珍重的書籍,讓大家見識到不丹對好書重視的程度。

  很多媒體都在問,為什麼臺北國際書展想邀請不丹做為今年的主題國?臺北國際書展特別回應,雖然不丹並不是出版界的大國,但是不丹擁有非常有趣、多元、獨特的文化,希望能藉由國際書展這個舞臺「把不丹帶給世界,也把世界帶給不丹」,並透過不丹跟大家分享幸福的主題,讓我們的生活重新導向、重新思考,如何能夠讓我們感到更加「知足」,同時感到「簡約富足而幸福」。

早期不丹木雕印刷工具與印成品。(劉懿萱攝)早期不丹木雕印刷工具與印成品。(劉懿萱攝)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