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文化之旅─馬祖蛻變 海上風情更嫵媚

文:陳向崧 照片提供:陳向崧

壓瓦式建築是馬祖特殊的建築景觀。(陳向崧攝)  有什麼事可以比待在一座美麗小島上更令人心曠神怡、無拘無束?漫步在馬祖,更讓人充分感受到身處離島的閒適自得與悠然快意,無論是宛如鬼斧神工般的地下坑道、還是洋溢地中海古城風情的芹壁聚落,截然不同的多樣化風貌交織出馬祖獨樹一格的美,只要肯用心觀察體會,就能感受到馬祖特有的「人文表情」。

  一提到「馬祖」,許多人的腦海中總脫離不了擔當捍衛國家的重責大任、重兵環繞的軍事要地印象,然而,隨著時空的物換星移,褪下沉重戰袍的馬祖,這幾年來已經逐漸蛻變成具有特殊離島氣息的新興觀光島嶼,展露於外不再只是令人肅然起敬的戰地氣氛,而是千嬌百媚的「海上桃花源」風情。

  其中,位處於馬祖北竿的傳統聚落—「芹壁村」更是不可忽略的文化建築景觀,在地方政府刻意保護下,依山傍海的芹壁村不但保存目前最完整的閩東式建築,更發展出人文氣息濃厚的古城風情,置身其中,那種感覺彷彿像是待在歐洲地中海某處與世隔絕的獨立小島上般,頗有一種「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的悠然況味。

精神標語 時代印記

多樣化風貌交織出馬祖獨樹一格的美。(侯聰慧攝)  不同於台灣鄉村裡的三合院古宅,「芹壁村」特有的閩東式建築彰顯出當地的歷史淵源與氣候特色。高級的花崗岩建材與緊鄰相依的屋宅說明了芹壁村當年的繁華景況,而壓瓦式的屋頂設計更反映出老祖宗為了對抗強勁冬風的慧心獨具。

  除了建築特色值得細細品味,芹壁村的戰地風光也讓人流連忘返,因為軍事背景使然,走在芹壁聚落中,隨處可見屋宅上用來激勵士氣、鼓舞人心的精神標語,如「光復大陸」、「軍民合作」、「解救大陸同胞」、甚至「蔣總統萬歲」等,讓許多飄洋過海而來的台灣旅客看了莞爾一笑,爭相與這些戰地註記合影留念,為旅途中增加不少趣味。

  此外,芹壁聚落也提供到訪旅客更深入體會「芹壁之美」的機會,在觀光休閒風氣的盛行下,當地居民運用巧思將傳統的閩東式建築民宅搖身變為特色民宿,讓不急於離開的旅客可以更從容欣賞夕陽餘暉、聆聽海浪樂聲,感受芹壁的多樣化風情。

  不只如此,設想周到的馬祖人近年還發展出趣味盎然的獨木舟活動,讓旅客除了用「眼睛看」,還可以「動手玩」,透過另一種方式來「舟遊北竿」、享受泛舟之樂!

廟比屋多 神比人多

傳統的閩東式建築民宅搖身變為特色民宿。(陳向崧攝)  而探訪完錯落有致的芹壁聚落,若想更進一步體會馬祖人的生活文化與信仰特色,不妨再繼續前往有「廟村」之稱的「橋仔村」走一遭。

  「橋仔村」過去曾是北竿人口最多的大型聚落,也是廟宇密度最高的宗教集中地,奉祀的神明比當地村落居民人數還要來得多,每隔幾步路就可看見廟宇矗立其中,就連建築形式也是與台灣廟宇大不相同。

  據當地耆老表示,昔日的「橋仔村」原本人丁旺盛,但隨著離島人口不斷外流,也讓繁華景象逐漸沒落,儘管人事已非、但景物依舊,遺留下來的大量廟宇反而讓現在的「橋仔村」形成另類盛況,當地甚至還流傳著一句「廟比屋多、神比人多」的順口溜,讓人聽了忍不住發出會心一笑。

  除了「神多人少」的特殊宗教景觀外,「封火山牆」的建築設計也是馬祖當地的另一個風土特色。由於聚落內普遍地窄人稠,為防止火災一發不可收拾的窘況,當地人大多將屋宅或廟宇的山牆都蓋得比屋頂來得高一些,以阻擋火勢蔓延;這種順應當地環境的設計巧思,也讓人不得不佩服馬祖人的生活智慧。

賞鳥天堂 行家最愛

  而不只濃厚的戰地風情與獨特的人文風景,馬祖另一個有看頭的地方還在於它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近年就有不少「國際賞鳥客」紛紛前往馬祖探尋具有「神話之鳥」封號的「黑嘴端鳳頭燕鷗」,希望親眼目睹難得一見的廬山真面目。

  黑嘴端鳳頭燕鷗是東亞沿海海域的稀有鳥種,由於一百多年來的歷史文字記載相當少,一度讓生態學家誤以為已經絕種,直到前幾年在馬祖被人發現蹤跡,才再度重現其美麗倩影,而這項新發現也讓馬祖躍身為國際級的「賞鳥天堂」,為推動觀光助益不少。下一回,若有機會來馬祖「卡蹓」,不妨也來探尋神話之鳥的蹤跡,為自己的離島之旅多增添另一種生態之美!

芹壁村仍保有濃濃的古城風情。(侯聰慧攝)在馬祖處處可見軍事標語。(侯聰慧攝)梅花鹿園區開幕後,讓綠島遊程更具教育價值。(王杉宜提供)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