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台北市延平南路、博愛路交叉口,有一家二手書店靜悄悄地在2005年10月開張了,等待同樣是愛書的人上門。這家取名為「春秋書屋」的負責人劉佳宏(綽號小劉)相當年輕,他自我解嘲地笑說:「我只是這一行的菜鳥,一切都才剛起步而已。」
興起開舊書店念頭
從學生時期開始,小劉就很喜歡看各種雜七雜八的書籍。他表示,因為買新書很貴,後來偶然間到舊書攤買書,「我買一次就上癮了。」
於是,特別愛看文學、歷史、藝術等類別的他,只要一有空閒時間,就會往舊書店跑,甚至當兵,假日放假出來時,他還是泡在舊書店裡,樂此不疲。
在舊書店之間跑久了,會跟某幾家的老闆混得特別熟,像他就跟牯嶺街的某幾家舊書店老闆成為很要好的朋友,而且除了去看書之外,還會跟老闆聊聊天。「久而久之,老闆就會特別幫你留下你愛看的舊書。」小劉分享秘訣說。
過不久,他開始問起舊書店老闆如何開店,以及經營之道,最後也興起想要自己開設舊書店的念頭。開店至今已經快2年了,小劉發現,舊書店真的不好做,但由於自己對舊書店的興趣很濃厚,所以一點也不以為苦。
其實,春秋書屋剛開張時,店名是「書香城」,名稱和牯嶺街的老牌二手書店一模一樣。因為在牯嶺街「書香城」老闆的鼓勵下,不但傳授豐富的開店經驗,甚至還提供收書管道。基於感恩的心情,小劉決定將店名同樣取為「書香城」,一來尊敬「書香城」老闆在延續書本生命上所投入、付出的心力,二來也帶有不忘本的意味。
然而,「書香城」終究是撞名,雖然小劉會對每一個有疑問的客人提出解釋,但不知情的客人仍然誤以為是牯嶺街老字號的分店。再加上他剛開始將店內所有舊書標價,每一本均為39元,買10本再送一本,並在店招牌上清楚寫明,以示對客人誠實負責。
不過,後來發現有些書籍即使花39元也收不到書,於是他決定將店招牌拆掉,將店名和標價一起更改,重新再出發。在店名上,由於曾偶然看見「春花秋月」四個字,「我想到春天的花朵最漂亮,中秋的月亮最圓滿,所以就決定將店名取為『春秋書屋』。」小劉解釋說。
同行互調書成美談
因為只有一個人看店,營業時間很長,有些同行做久了,顧客都知道何時可以上門買書,營業時間就會比較短。
因此,春秋書屋的營業時間上,只有周日休息。而且,小劉大多是利用假日時間收書,或是幫客人找書,有些舊書店把書收回來之後,頂多簡單整理一下就上架,還是會有一層厚厚的灰塵。但對他來說,把舊書清潔、整理乾淨很重要。
小劉強調,開舊書店最大的樂趣,就在於可以邊整理邊看書,雖然為了做生意,進書必須要將客人的需求擺第一,不過,他也會進一些自己喜歡看、覺得很不錯的書籍。
但經過教訓之後,他現在也不敢亂收書,因為進了大堆書,賣不出去,囤積在店裡,反而是很大的麻煩。比方說,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等兩大類,已經很少會進書,因為漫畫店、租書店都會有書,而且都是最新版,喜新厭舊的客人可能就會直接去租書,而不會來買舊書回家看。此外,春秋書屋附近一帶的客群是年齡層比較大,年紀輕的人以及女性比較少,所以言情小說相對的不好賣。
在財經書籍方面,由於有時效性的問題,而且往往是風潮過了,就不再熱門。近期的最新書籍很難收得到,但是客人又不想看過期的書,所以遇到太舊的財經書籍,他也不會收書。
在舊書店裡,總會有形形色色的客人。他曾遇到難搞的客人,因為對某些人來說,殺價是天性,加上每家舊書店的訂價不同。「我也很希望客人出價,因為客人會出價,代表他很喜歡這本書,而且有意願購買,但有時候客人還價實在太低了。」小劉舉例說,在店裡有些書的訂價是一本39元,3本100元,客人卻出價一本10元,認知落差太大。
因此,他決定調整價格,在訂價策略上,店內七成的書目前仍維持每本39元,另三成的書則視書籍本身的價值來標價,如果客人購滿500元的話,還會有折扣。
他也碰過很特別的客人,有些年紀較大的人竟然會蒐藏口袋書、漫畫,比如神奇寶貝的口袋書、諸葛四郎的漫畫,「我猜想他們可能是對插圖特別有興趣吧,」小劉哈哈大笑說。
雖然還像菜鳥剛起飛般,小劉也積極記取前輩的經驗。他觀察後指出,做這一行的好處是與同業之間並不會硬碰硬,或很激烈地競爭,反而有時還會互相幫忙,例如客人在他這家店找不到書的話,他會跟同行互相調書,或是指點迷津,告訴客人到哪一家舊書店找書。和現代功利主義盛行的商業社會相較之下,這種經營模式還真是一種美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