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數位閱讀大勢所趨 圖書館邁向雲端

文:楊文琳 照片提供:楊文琳
  數位閱讀的運用越來越普遍,面對閱讀習慣的改變,圖書館不再只是紙本的世代,而是雲端圖書館的新世界。在雲端服務的環境下,圖書館面臨讀者習慣改變、數位出版興起以及資訊服務帶來的衝擊與挑戰。

現今圖書館面臨讀者習慣改變、數位出版興起以及資訊服務帶來的衝擊與挑戰。   隨著資訊科技的日新月異,電子載體推陳出新,數位內容出版亦蓬勃發展,數位閱讀成為重要的學習趨勢。10月8日在逢甲大學圖書館舉辦的「雲端圖書館‧數位閱讀的趨勢與契機」研討會,針對數位內容、數位出版以及數位閱讀等議題,邀請專家學者分享發展策略與經驗,同時邀請知名作家黃春明老師分享創作、創業與生活,吸引近百位圖書館領域從業人員與老師共同參與。


閱讀平臺日益多樣化

  數位閱讀的運用越來越普遍,圖書館不再只是紙本的世代,而是雲端圖書館的新世界。因應雲端服務的衝擊與挑戰,逢甲大學圖書館、臺灣電子 書供給合作社、中華資訊素養學會、聯合線上、漢珍公司共同主辦的「雲端圖書館‧數位閱讀的趨勢與契機」研討會,特別邀請專家學者針對數位內容、數位出版以 及數位閱讀等議題進行專題演講。希望透過交流與討論,讓與會者掌握雲端圖書館、數位閱讀發展的關鍵契機,對於圖書館的數位發展與推廣上,能激發不同的創意 發想。現場並展示各式電子書的行動借閱方式,不論是透過電腦、手機、平板電腦等不同的媒介平臺,都能讓民眾隨時隨地閱讀。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教授,同時也擔任臺灣大學圖書館副館長的陳光華,以「大學圖書館的數位發展與服務」為題,分享臺灣大學的數位 典藏經驗。他以臺灣地圖從南到北的縣市區域,來看臺大的特色館藏,包括伊能嘉矩手稿、日治法院檔案資料庫、臺灣社會運動史料、淡新檔案、臺灣日治時期統計 資料庫等。


  陳光華副館長指出,臺大圖書館先從學校本身與周遭地區相關史料進行典藏,再逐步擴大館藏範圍,勾勒發展出臺大的典藏脈絡;另外,該館對 於重大新聞事件、各機構的網站資料等,也積極進行典藏,他舉例說明,歷史系畢業的圖書館同仁有時下班後還要因應突發新聞而蒐集資料,陳光華表示:「我們希 望先從身邊的資源來關心,再進一步擴大;也相信每個使用者會發展出自己閱讀史料的脈絡。」


臺灣數位出版還會更成熟

10 月8 日在逢甲大學圖書館舉辦的「雲端圖書館‧數位閱讀的趨勢與契機」研討會,邀請專家學者分享發展策略與經驗。   聯合線上U D N讀書吧營運總監周暐達以「當內容在雲端──作者、出版社、圖書館的挑戰」為題,來看近年雲端圖書館的發展面貌。他認為,「數位」帶來的改變,包括在閱讀的重量上獲得解放;數位匯入創意、發行無遠弗屆,也帶來出版的解放;透過數位,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表創作、甚至個人出版,這是創作的解放;而透過社群分享、書評交流,發展出智慧型個人化閱讀,將創造閱讀來源的解放。周暐達認為,國內數位出版看似發展得不如美國成熟,實際上各國都會朝向類似美國的情況發展下去,只是每個國家的情況與時間有所差異,臺灣可能還要4、5年後才會形成較可觀的規模。


  逢甲大學圖書館資訊加值組組長趙啟時以「大學圖書館的省思與契機」為題,介紹國內外許多圖書館因應數位浪潮所提供的新資訊服務,新穎的 軟硬體與互動內容,凸顯未來圖書館角色的多元性,對於圖書館從業人員的工作生態也帶來挑戰。他認為,紙本與數位有許多仍可接軌之處,數位出版在各方繼續努力的情況下,未來各種情境的數位閱讀圖書館都是值得期待的。


  國寶級作家黃春明也應邀出席並發表演講,以「經典文學與故事創作」和與會者分享他對於數位時代中閱讀無界限的想法,80歲高齡的他爽朗地說學逗唱,讓現場氣氛十分熱絡。黃春明說,小時候受老師的啟蒙、開始閱讀,讓他接觸到文學的美好,才開啟了他的視野,「閱讀之後,我內心的變化很大。」他以《看海的日子》創作經驗為例,自己年少時在妓女戶換修電扇,知道她們的無奈,但也是因為曾閱讀俄國文學,有了社會問題的意識,他才能創作出反映社會現 況的故事。黃春明認為,閱讀不要有界限,紙本數位都好,大人也不要限制小孩太多,但要重視生活中的教育,無論科技如何演變,許多基本的道理與精神不會變,如同閱讀的價值,不論是那一種閱讀的形式,只要回歸閱讀的初衷,就能感受閱讀的樂趣。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