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讓圖書館融入社區

文:李欣如

  「在國外公共圖書館一周只開三十個小時,而且誇張的是人少也不開,除非你事先預約,否則圖書館不會開放。」這是台北縣立圖書館館長何文慶參與法國公共圖書館研討會後得知的訊息,不過這不代表國外公共圖書館的館員很輕鬆,反而是他們必須走進社區的大樹下、鄰近的海邊或人潮聚集之處與民眾接觸,推廣閱讀。如同近幾年來,台灣的公共圖書館正轉型為地方的生活學習中心,過程中不是被動地等待讀者上門,取而代之的是要伸出觸角去發現、凝聚社區的向心力,共同為推動學習型社會而使力。

圖書館的自我提升

  公共圖書館在空間營運改造計畫過後,絕大部分都展露出「老舖新開」的新氣象,當圖書館的硬體設備得到改善後,圖書館的活絡不只要靠活動的推廣,還需要更多社區力量的注入。台東縣卑南鄉太平分館就是一間先以自我提升為目標、再吸引社區力量投入的例子,館長林容如表示,儘管地方的參與度也會有城鄉落差的現象,但她相信,只要遵循與地方民眾生活相關的角度切入,終究也能激起社區投入圖書館的熱情。

  以屏東縣長治鄉圖書館來看,在館長許淑卿誠懇的聯繫下,長治圖書館的人才資料庫已展現出多元、豐富的生氣,其建立起的「圖書館文化委員會」中不僅有六堆風雲雜誌社社長鍾鎮斌、和春技術學院資管系教授樓恩光、國立屏東高中美術教師邱山木…而這些圖書館的委員們都是各個領域的專家,許淑卿認為委員們是圖書館活躍的靈魂人物。

走向社區

  除了以活動吸引民眾到圖書館,圖書館也必須走出去。台北縣立圖書館以縣市圖書館輔導鄉鎮圖書館的角度出發,實施「社區閱讀植根計畫」,第一波以平溪、雙溪兩個台北縣的偏遠地區為示範點。台北縣立圖書館館長何文慶強調,「社區閱讀的植根工作應該是像播種一樣,而不是點一把火,當燃料不夠就會熄滅…」。

整合社區資源 創造雙贏

  民國八十年時,從事社區傳統工藝產業振興研究的千葉大學宮崎‧清教授,來台指導地方產業振興及地域活化的新理念與相關技術。當時宮崎‧清來時,將日本人的能劇「黑子精神」帶進埔里,鼓勵埔里人做黑子而不是在台前表演的人。而黑子就是身穿黑衣在幕後協助的人,他的意思是說:「很多美好精采的演出,如果沒有幕後這些人,那些演出就不能呈現,他們想把那樣的價值觀、精神帶進台灣。」

  這精神漸漸在埔里的土地上生根,也在當地藝文人士的辛勤耕耘的過程中,展現出埔里地區不凡的生命力。埔里圖書館在多位藝術家、文學家、音樂家長久以來的推動下,儼然已成為地方發展文化藝術的平台。充滿創意的藝術家王灝說,「這些都不夠,還要讓埔里的人文藝術氣息,像酒廠的冰棒一樣受歡迎。

  這樣的互動,已經慢慢建立成功的互動模式,一如許多國外的公共圖書館也化被動為主動,和社區團體、組織合作,讓圖書館融入社區之中,也讓社區感染圖書館,形成良性的成長。

台北縣立圖書館深入社區,播下閱讀的種子。  公共圖書館的氣氛可以更吸引人,可以更貼近人心,可以更有特色些。這些期望還是需要各鄉鎮圖書館與地方集體創意去產生,無論是集合在地的力量共同設計、集合地方的力量一起經營、還是透過地方首長的重視,民眾的關心與付出,都是讓圖書館成為孕育智慧及心靈福祉的場所。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