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圖書館─圖書館拼圖完整 嘉義市民福氣啦

文:耿詩婷 照片提供:耿詩婷

  嘉義市內除了文化局圖書總館外,另外還有位於西區的世賢圖書館以及黃賓圖書館兩座分館,讓嘉義市民可以更方便借閱書籍與自修,貼近民眾的日常生活,同時增進嘉義市的文化氣息。

世賢圖書館帶動嘉義市西區的文化脈搏。世賢圖書館 充滿綠意的閱讀空間

  世賢圖書館占地1,000坪,建物相當氣派,當初為了讓住在離市區稍遠的民眾,不需要跑到文化局圖書館,也能便利運用圖書館資源而籌備興建。現在圖書館內除了有約2萬多冊的書籍,還設有普通閱覽室、兒童閱覽室、期刊室、參考室、書庫、演講廳等,提供市民多元的閱覽空間。

  特別的是,圖書館還開闢了許世賢文物陳列室,紀念這位嘉義第一位女性市長許世賢。早年行醫、中年從政、鞠躬盡瘁的她,開創了女性從政的先河,無黨無派,清廉勤政,深受嘉義市民愛戴,被尊稱為「嘉義媽祖婆」,而世賢圖書館的名字也由此而來。

跨越封館難關

  但在6年前,世賢圖書館曾經因為文化局人力縮減,裁光了全部館員,一度面臨封館的窘境,後因各方強力搶救,經文化局排除萬難,利用公共服務擴大就業方案人力,並且經過2週培訓課程,篩選人員調派到世賢圖書館,擔任為民服務的第一線工作,圖書館負責人則由文化局的科員林依玲兼任,封館半年的世賢圖書館終於得以重新開放。才剛開著自家車,從文化局送書過來的林依玲表示:「由於人力的關係,我們常常是身兼多職,但就是希望讓圖書館的運作不再受到阻擾。」

  由於圖書館與世賢國小相鄰,所以也特別重視小朋友閱讀空間的營造,在2006年爭取到一筆經費,重新整修1樓的兒童閱覽室,把原先入口處整面的水泥牆,換成落地玻璃,市民一踏進圖書館大門,即可看到活潑、色彩豐富的兒童閱覽室,增加親切感。

  還有另一個創意巧思,就是將兒童閱覽室內的表演舞台,改舖設木質地板,讓小朋友在明亮的窗戶前,輕鬆閱讀。林依玲表示:「兒童閱覽室空間不大,原先區隔式的表演舞台,與小朋友互動性不足,所以改設為閱讀區,日後活動舉辦,可機動調整閱讀桌椅,館室中間支撐建築的樑柱,裝飾為新書展示牆,充分利用空間。」

葉媽媽來世賢國小接孩子順便到圖書館借書。重視孩童閱讀

  世賢國小長期持續推廣閱讀,除了學生的閱讀外,每星期三上午家長讀書會,及星期一晚上的親子讀經班活動等等,都吸引家長的參與,帶動家庭閱讀風氣,又剛好還有世賢圖書館資源,為學生的課後活動延續閱讀的風潮。世賢國小的葉佳甄同學最喜歡的就是放學後可以到圖書館來看故事書、吹冷氣,住在新港的葉媽媽微笑表示:「因為世賢圖書館中午也都會開館,十分貼心,可以讓我們在這裡度過一個悠閒的午後。」

  嘉義市文化局也有感於附近學生眾多,而圖書館周遭的動線及廊道設計不良,有時候會造成孩童受傷,因此最近也積極爭取經費,將再次進行硬體改善等工程,希望能營造一個更適合學生的友善環境。

說故事團隊 延伸閱讀視野

  嘉義市一群愛說故事的媽媽,在嘉義大學教授宋筱蕙帶領下,在去年6月成立了嘉義市閱讀推廣協會,其實早在10年前這個團體就已經在嘉義各地說故事給小朋友聽,也固定在世賢圖書館的每個星期六下午擔任說故事志工。宋筱蕙自己從事教育工作多年,深刻感受到閱讀的重要性,認為閱讀的態度及習慣最好是在小時候就要養成,而說故事就是其中最好的方式。

  宋筱蕙表示:「在多年說故事的過程中發現,光是說故事已不能滿足現代小朋友的需求,透過讀書會的形式更能激發想像力與創造力,於是決定成立協會,希望協助更多小朋友成長學習。」現在嘉義市閱讀推廣協會,每個禮拜的讀書會除了分享繪本的讀後心得,也會演練說故事的技巧,相互切磋成長,未來還希望能更深入社區,將閱讀推廣至更多家庭當中。這群愛說故事的媽媽憑著心中的一股理想與熱情,持續地說著有趣的故事,也成為世賢圖書館不可或缺的珍貴寶藏。

黃賓紀念圖書館 口碑一級棒

挑高設計的期刊閱覽區。  彎進嘉義市延平街的小巷子裡,你一定很難想像這裡竟藏著一座圖書館,外觀看上去跟一般透天厝沒有太大差別,原來這是嘉義市民黃木成先生,為了感謝養父黃賓先生的養育之恩,在民國85年將父親遺留下來的土地和建物一併捐贈給嘉義市政府而成立。黃木成先生曾說:「一輩子,錢賺得多並不一定就會得到心靈的滿足,可是能為地方,為鄉親做一點貢獻,看到自已庸庸碌碌的人生最後可以帶給社會一些正面的刺激,那就是我個人此生最大的滿足。圖書館是我留給後世永永遠遠的財產,這才是真真正正的財產。」

  黃木成這種信念,深深感動了黃賓圖書館唯一的館員曹毓芬,她不將圖書館當成工作的場所,而是當成自己家那般的愛護,每天提早一個小時到圖書館開門、整理,加上長期細心地觀察讀者的習慣,來調整期刊的擺放位置與報紙的分類方式,圖書館各處也張貼著她手寫的小叮嚀與注意事項,讓這間小小的圖書館口碑一級棒。曹毓芬表示:「圖書館需要大家的配合,才能維持良好的閱讀環境,一開始會有讀者不願意遵守,但只要有耐心的跟他解釋,加上氣氛的感染下,都會漸漸了解我們的用心。」由於這是屬於社區型的圖書館,許多讀者都是常客,與曹毓芬的相處上就像是朋友般的親切,也都會替她分擔工作,一起主動維護圖書館的環境。

  黃賓圖書館是一棟3層樓的建築,1樓有期刊室,提供18種最新財經、體育、休閒、文學等雜誌,及報紙可供民眾閱讀,2、3樓則是有180個座位的自修室,目前沒有書籍類的館藏,來的讀者大部分為銀髮族及學生,因為曹毓芬的貼心服務及完善的閱讀環境,在大家口耳相傳之下,黃賓圖書館時常是座無虛席,尤其在考季與假日,曹毓芬還會貼心地幫有需要的人訂便當,而大夥就一起坐在一樓的服務台前吃飯。也難怪幾乎天天來圖書館報到的劉爺爺就說:「我80多歲的人了,看過的圖書館太多了,最喜歡的就是這裡了。」

  曹毓芬有些不好意思的回應表示:「因為這些讀者年紀就跟我父母一樣,那種感覺就很親切,時間一久都有感情了,他們如果有段時間沒有來圖書館,就會有些擔心。」

  最近新流感疫情擴散,曹毓芬就到衛生局索取宣導簡章,發給每位讀者,曹毓芬說:「希望我們這間小小的圖書館也能發揮教育的功能,我雖然不能幫他們念書,但是可以把有用的資源蒐集起來,讓他們都可以更容易得到新的訊息。」這幾年下來,許多考生、讀者都會特地寫卡片來感謝她,甚至還有人要離開圖書館前,來詢問她是否需要付費。曹毓芬卻反而覺得自己受到這些讀者很多的幫助,重新找到人生的目標,「看著他們帶著笑容離開圖書館,就是我最大的成就。」

兒童區的木造地板與低書櫃可以讓小朋友自在看書。黃賓圖書館館員曹毓芳與讀者都像是老朋友。劉爺爺(左) 天天到圖書館報到。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