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閱讀團體─閱讀分享 團隊力量大

文:李欣如 照片提供:李欣如

  「閱讀,是一種集體的向上運動。」一家位於二樓的獨立書店在樓梯間如此標示著,令人印象深刻,也確有其實質與隱含的雙關意義存在。因為透過個人閱讀的基礎,再向上與志趣相投的夥伴進行合縱連橫的集結,更能享受到不同的閱讀風景。

閱讀,是一種集體向上的運動。閱讀團體的靈魂人物

  閱讀固然是好事,但卻也常因對不同類型、主題書籍的陌生,而有一個人難以持續閱讀之感;相對的,透過一群人的分工、共讀,不僅有機會迸發出閱讀的火花,也有助於拓展個人閱讀的視野。當有了共同的閱讀目標後,集體向上的動力也就愈來愈強,因此,閱讀團體的帶領人便成了關鍵性的靈魂人物。

  無論是推動全國性、地區性的閱讀團體或是在各地成立的不同類型讀書會,都是因為分別有推動者以及參與者的共同配合,才得以讓書香花園遍地開花。以推廣閱讀的團體來說,引發參與者的閱讀興趣、滿足閱讀所需資源以及持續與之互動,是推動者須極力達成的;而對參與者來說,能從中享受到團體閱讀的樂趣、得到生命啟發以及表達能力的訓練,都是參與者在閱讀吸納過程中的收穫。

  因為閱讀本身就是件美好的事,所以,無論在閱讀團體中扮演推動者或是參與者的角色,都只是繫起與閱讀間的關係而已。正如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標示的意義:「閱讀,可以是信手拈來,隨興而至;也可以是嚴肅以對,專一研究。可以一人獨處,細細品味;更可以三五同好,你來我往,意見交鋒的熱烈程度,有時更甚於驚濤拍岸激起千堆雪。」

團體閱讀分享生活態度

閱讀團體帶領人為靈魂人物,圖為南投縣育英國小巫邕儀老師。  其實深入閱讀、討論書籍內容並非特定精英份子的專利與責任,而是每個人都有權利從書中去詮釋、去接觸與自身相關的生活意涵。於是,團體閱讀可說是體認社會本質與文化的基礎,因為在分享與討論的過程中,不會因富貴貧賤而有高低多寡的分別,成員也與學歷、族群、性別沒有太大關係,更不需要高深的理論來作為分享的基石。

  畢竟身處團體閱讀的成員,常因階層、城鄉、族群與生活背景的不同,而引發不同角度與不同的體驗。每個人的生活經驗不同,對閱讀也都有不同的感受。然而,無論是閱讀團體的推動者或參與者,都需著重閱讀的參與、互動、分享過程,惟有如此,閱讀團體將走出一條有別於傳統思維的新興文化場域,也能增進公民基本文化權利的實踐。

  一個人閱讀經常讓你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嗎?那就試著加入閱讀團體,與大夥一起去探索書中的黃金屋,與團體一起進行思想向上的運動吧!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