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讀《五體不滿足》後的想法

文:吳培毓(臺北市信義國中教師)

  前一陣子臺灣掀起了一陣「乙武洋匡風」,這一個沒有四肢的日本男生撰寫了一本自傳書—《五體不滿足》,單是看封面所呈現的燦爛笑容,便令人想了解這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在閱讀的過程中,倒是給了自己一個反省的機會,我沒有那種「慶幸自己四肢健全,所以更該認真生活」的體悟,喜歡與他人比較的心理並不是很好,畢竟我們永遠都會找到比自己差的人,也永遠會找到比自己好的人,一直生活在比較之下,並不是件好事,書中告訴我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便是接受真正的自已。

  接受真正的自己便是自信的表現,而這一切仰賴對自己的深入了解,乙武洋匡的表現便是真正自信的展現,他雖然缺少四肢,卻從不認為自己是殘障者,這與他父母的教育有關。試想乙武洋匡的母親第一次見到他時,蹦出的第一句話是「好可愛」,而非負面的語言,在他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未曾將他視為殘障者而過度保護,反倒堅持他接受正常的學校教育,相應於臺灣目前的教育政策—特教生回歸正常班的政策是不謀而合的。

  我們常說:「天生我材必有用」,直至看完這本書,我才深切的體會箇中的道理,乙武洋匡並未因其身體上的缺陷而限制自己,他接受正常的學校教育,一般孩子要學的東西,他一律也要學,包括體育課,從中我更加地堅信「規則是要給人打破的」,我們常因規則、規定而限制自己的想像力或行動力,常以「不可以」當藉口。其實「人」才是最重要的,規則既是人定的,就可以打破它從新修訂,書中可見學生為乙武洋匡定的棒球規則。回到教育上來看,這些與乙武洋匡一起成長的孩子,從中學會了從多元的角度去思考並解決問題。除此之外,更學習了合作,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等,最難教的情意教育。由此可知,當一個人不因舊的思想或規則而受限時,才是真正的自由,試想乙武洋匡拼命地思考他究竟有何用處時,他是以正面的「有沒有什麼事是只有我才能做到的」方向去思索,這才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印證。

  我想教育的目的是找出每個人的異質性,並把特殊的特質加以開發,使每個學生都能接受自己原來的特質,真誠的悅納自己,長久以來我們的教育太強調「同質性」了。所以只重視智育,忽略了其他發展,這些年推動的多元智慧觀念,便是在打破單一教育的迷思,我想唯有每個人盡量發揮自己獨特的才華、特質,才不枉生為一個人。

  最後免不了要談談特教學生回歸正常班的看法,我覺得需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終將回到社會上,基於給他魚吃,不如教他釣魚的方法,在職業上,可以成立專門訓練學校,但在義務教育階段,不妨使這些學生在普通班上課,因為他們可以與一般學生相處及學習,一般學生也可以藉此機會了解世界上還有更多不同類型的人。當然,這樣做一定會增加教師教學及帶班的壓力及困擾,但我相信,一般的學生會經由這樣的經驗,豐富其成長過程中欠缺的情意教育,例如:對弱勢族群的重視。但仍懇切期望實施之前,可先有一些減低教師教學及帶班壓力的配套措施出現,才可使這個政策達到預期的效果。否則只會增加老師的壓力,並且降低教育品質。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