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博士信箱歡迎有疑難雜症者電郵至ref@ntl.gov.tw,
或參考諮詢專線(04)2223-3879
國立台中圖書館自當不負所託,上山下海為您找尋解答。
問: |
您知道天象中「蝕」的現象嗎? |
答: |
一個天體被另一個天體全部或局部遮掩的天象稱為「蝕」。當3個天體排成一線時,發生交蝕現象。天文學家所知的許多交蝕現象共有兩種明顯不同的類型。在第一類中,交蝕天體進入觀測者和被蝕天體之間,觀測者看到的被蝕天體全部或局部地被交蝕天體遮掩。日蝕、月掩星、水星凌日、金星凌星以及雙星交蝕均屬此類。第二類交蝕則僅涉及自身不發光的行星和天然衛星。在此類中,交蝕天體進入太陽或被蝕天體之間,觀測仍可得見被蝕天體,但它被太陽照亮的光輝受到干擾,並因進入交蝕天體的影子而變暗,月蝕就是此類交蝕的一例。
【資料來源】:數位資源入口網:大英百科全書繁體中文版(http://wordpedia.ntl.gov.tw/Britannica/) |
問: |
您知道土石流發生的過程嗎? |
答: |
所謂土石流是含大量水分的土塊,在溪流內以相當快的速度往下游流動的現象。土石流是從溪流的上游部土塊移動開始,在中游部的輸送過程中,土塊擴大,並增加其流速,在下游部或扇狀地停止而堆積。
坡面或溪床堆積物受重力作用,經常持有沿著坡度往下方移動的力量。通常能抵抗這些下滑之力,使土體維持於原位置不動,呈安定狀態,一旦滲透流或表面流增加,再加上地震等,增強作用力,而抵抗力減少,使質量力超過抵抗力時即開始移動。此時,作用力超過抵抗力的部分,若只限於堆積層內的一定深度,則此層成為滑動層,而使土塊產生移動,形成地滑或山崩的現象。若從表面至某一種深度的全體作用力超過抵抗力時,土粒子即行分散,以垂直方向的流速分布呈土石流。
【資料來源】:水土保持工程學 / 陳信雄編著。臺北市:科技圖書,民國93年。頁5-1,5-5,5-6。電子書服務平台(http://ebook.ntl.gov.tw/mp.asp?mp=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