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院長陳冲也親臨現場頒發特別貢獻獎,表揚天下雜誌群創辦人殷允芃及聯經出版社發行人林載爵,分別在雜誌與圖書類的卓越表現。致詞時,他以詼諧語氣表示,自己曾在大學時編過校友會雜誌,同時兼任編輯、廣告業務等職務,也出版過5本著作,其中《法國狼與貓頭鷹》便是聯經所出版,算是通過市場考驗,可惜始終與金鼎獎無緣,但受到龍部長刺激後,將會考慮改行專心寫作。
殷允芃、林載爵勤耕出版業30餘年
雜誌類特別貢獻獎得主殷允芃,1981年創辦天下雜誌群,曾獲得有「亞洲諾貝爾獎」之稱的麥格塞塞新聞獎,並被《亞洲週刊》評列為最具影響力的女性。30多年來,她以文化人的使命感和媒體力量,提供讀者前瞻、公正、富啟發性的深入報導內容,並以宏觀思維,率先領導雜誌走向數位匯流的媒體,把臺灣雜誌推向與國際接軌的開闊願景。殷允芃發表得獎感言時指出,媒體環境正面臨商品化、數位化、全球化、價值混亂多元的時刻,但不變的核心是提供大眾開卷有益的閱讀內容。她認為,媒體不是企業,應該是一種志業,為追求社會公平、美好而努力。
獲得圖書類特別貢獻獎的林載爵,既是文學人、也是歷史人,1977年加入聯經任編輯7個月,而後雖轉戰教職19年,卻未曾忘懷文字工作,始終為聯經兼職服務,更於2001年熱情投身圖書出版界,做一個全職的出版人,帶領聯經積極推動國際事業版圖,2011年獲法國文化部頒授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他用30餘年的出版生涯,深耕人文研究領域、譯介西方經典與當代思潮,所出版的高行健小說,更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第一位華人得主。近年來,林載爵致力於東亞出版圈的聯繫交流,他期許,臺灣出版業跨越繁體字的限制與華人社群融合在一起,打造臺灣成為東南亞、東北亞的出版中心,而中書外譯更應該有雄心,把臺灣出版品用不同語言推向世界各地,並讓臺灣作家擁有更多的國際交流經驗,他舉例,3年前文建會跟德國文學學會簽訂「臺德文學交流」合作備忘錄,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
此外,林載爵也以自己有幸參與臺灣出版業為榮,從臺灣出版業隨著政治經濟同步發展,到面臨紙本逐漸數位化的轉型,他發誓,要著手編寫臺灣60多年來的出版史,為出版業的發展歷程寫下紀錄,才算是對得起特別貢獻獎的肯定。
林良獲獎 全場起立鼓掌
本屆金鼎獎報名相當踴躍,圖書類與雜誌類合計共有1,115件作品報名參賽,經過初審、分組複審及共同複審評閱後,雜誌類有55件、圖書類有65件優秀作品入圍。評審團表示,雜誌類入圍作品提供了讀者閱讀的深度、廣度,也在文字可讀性、具創意性及版面編輯風格等各方面有所創新。而圖書類則是兼融文壇不同世代、資深與新秀的作品,除了多部以時代書寫或家族歷史為題材的作品感動人心外,也有醫療保健等實用資訊及藝術生活各面向,內容多元豐富,具體展現臺灣出版產業年度豐碩成果。
揭曉獎項中,印刻出版一舉奪下「最佳人文藝術雜誌獎」、「雜誌類個人獎——最佳專欄寫作獎」、「雜誌類個人獎——最佳美術設計獎」及2個「圖書類文學獎」,共獲5項大獎,堪稱是最大贏家;常勝軍《商業周刊》也在雜誌類摘下「最佳財經時事雜誌獎」、「雜誌類個人獎——最佳專題報導獎」、「雜誌類個人獎——最佳主編獎」3座獎;《科學人雜誌》更是蟬聯9屆「最佳科普雜誌獎」。另外,雜誌新秀近色文化出版的《潮人物》以創刊不到2年的資歷,打敗國際刊物,贏得「最佳時尚與生活雜誌獎」。
頒獎典禮進行到「人文類兒童及少年圖書獎」時,更是高潮迭起,資深作家林良以《純真的境界》獲金鼎獎殊榮,全場立刻起立鼓掌,向這位勤耕兒童文學一甲子的文壇前輩致敬,另一位高齡77歲的作家尉天驄,也以《回首我們的時代》拿下圖書類的「文學獎」。而今年入圍的圖書類作品中,又以書寫家族歷史的作品,贏得最多獎項,「人文類非文學獎」由瞿筱葳的《留味行:她的流亡是我的流浪,以及奶奶的十一道菜》與林香蘭的《流轉家族——泰雅公主媽媽、日本警察爸爸和我的故事》分別獲得肯定,其中「文學獎」的《台北爸爸,紐約媽媽》是陳俊志以同志身分刻畫出移民家族史的故事,日前更打破中國大陸對同志題材的限制,成功在北京發表書籍,並且被封為華文世界的暢銷作家。由台灣勞工陣線出版,林宗弘、李健鴻、洪敬舒、王兆慶及張烽益合著的《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則奪得「社會科學類非文學獎」,證明搞工運不只懂得街頭抗議,也會把發生在勞工身上的故事,用文字來呈現出來,為臺灣多元角度發聲。
金鼎獎雜誌類個人獎名單
|
獎項
|
得獎者
|
專題名稱
|
雜誌名稱
|
出版單位
|
最佳專題
報導獎
|
劉佩修
賴寧寧
吳和懋
|
阿共、銀彈、虱目魚
|
商業周刊
|
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最佳專欄
寫作獎
|
劉克襄
|
F23.5左右
|
印刻文學生活誌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
最佳攝影獎
|
沈昭良
|
金光舞台車
|
經典雜誌
|
財團法人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
最佳主編獎
|
郭奕伶
|
|
商業周刊
|
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最佳美術
設計獎
|
蔡南昇
|
|
印刻文學生活誌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
金鼎獎雜誌類出版獎名單
|
獎項
|
雜誌名稱
|
出版單位
|
最佳人文藝術雜誌獎
|
印刻文學生活誌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
最佳財經時事雜誌獎
|
商業周刊
|
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最佳兒童及少年雜誌獎
|
小典藏ArtcoKids兒童藝術與人文雜誌
|
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
最佳科普雜誌獎
|
科學人雜誌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最佳時尚與生活雜誌獎
|
潮人物
|
近色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
最佳教育與學習雜誌獎
|
親子天下
|
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
最佳健康與休閒雜誌獎
|
TRAVELER Luxe 旅人誌
|
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金鼎獎圖書類得獎名單
|
獎項
|
圖書名稱
|
作者
|
出版單位
|
文學獎
|
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追憶逝水空間
|
郝譽翔
|
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
|
台北爸爸,紐約媽媽
|
陳俊志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我不可告人的鄉愁
|
林俊穎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
回首我們的時代
|
尉天驄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
人文類非文學獎
|
留味行:她的流亡是我的流浪,以及奶奶的十一道菜
|
瞿筱葳
|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啟動文化
|
流轉家族——泰雅公主媽媽、日本警察爸爸和我的故事
|
林香蘭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科學類非文學獎
|
氣的大合唱
|
王唯工
|
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揭開睡眠的真相
|
羅友倫、陳盈盈
|
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
社會科學類非文學獎
|
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
|
林宗弘、李健鴻、洪敬舒、王兆慶、張烽益
|
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
拆哪,我在這樣的中國——1/3流行文化的+1/3國族想像的+1/3日常生活的
|
李政亮
|
讀書共和國文化有限公司——夏日出版
|
藝術生活類非文學獎
|
劉若瑀的三十六堂表演課
|
劉若瑀
|
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裝幀台灣:台灣現代書籍設計的誕生
|
李志銘
|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人文類兒童及少年圖書獎
|
純真的境界
|
林 良
|
財團法人國語日報社
|
漫畫‧巴萊——台灣第一部霧社事件歷史漫畫
|
邱若龍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科學類兒童及少年圖書獎
|
啊!蜻蜓
|
邱承宗
|
讀書共和國文化有限公司——小熊出版
|
玩出創意2:48個酷炫科學魔術
|
許良榮
|
書泉出版社
|
文學語文類兒童及少年圖書獎
|
小小猴找朋友
|
賴曉珍、王書曼
|
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流星沒有耳朵
|
林世仁、王書曼
|
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圖畫書類兒童及少年圖書獎
|
紋山
|
李如青、嚴淑女
|
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時光電影院
|
幾米
|
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